酒至微醺,保健强身
快到夏天了,空气湿度增大,潮湿的环境会对身体造成一些不适,人们尤其要注意除湿、保保健。酒的保健作用,古籍就有记载。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曰:“酒为百药之长。”这是古人对酒在医药领域应用的高度评价。
图中酒具为同甘-推心(一套八只酒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医”字:“醫,治病工也。”左上部分的“医”,是指外部创伤,右上部分“殳”指以按摩、针刺等治病动作,下半部分“酉”,本义指酒。即:受伤之后,通过按摩、针刺等手段,再内服外敷酒,以达到治愈的目的,称之为“醫”。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古人在饮酒生活中,还发现了酒有“通血脉,散湿气”,“行药势,杀百邪恶毒气”,“除风下气”,“开胃下食”,“温肠胃,御风寒”,“止腰膝疼痛”等作用。现代医学研究则表明,除了上述功效,饮少量白酒还可刺激胃液分泌与唾液分泌,从而起到健胃和止疼痛、利小便及驱虫的作用。
图中酒具为同甘-观山(一壶二杯)酒在医学上的应用,也是我国医药学的一大发明。长沙马王堆曾经出土了一本《五十二病方》,这本书里一共有个方子,其中光是用酒入药的就有33个。到了明朝,李时珍写了《本草纲目》,里面一共记载了多种药酒。现代仍然有很多药酒爱好者,经常用枸杞子、五加皮、陈皮、人参等中药泡酒。
医学研究表明,目前最好的中药介质(溶媒)还是白酒。绝大多数中药成分是醇溶性的,而不溶于水,故传统上绝大部分中药材都是用白酒浸泡。不过我们建议大家,想用药酒调理身体,一定要遵从医嘱,避免出现危险。
独酌一杯,让身心“放假”
谷雨之后是立夏,在气温的变化中最重要是保持心情舒畅,切忌遇事忧愁焦虑。医学研究表明,适量的酒精,的确能对人的大脑和中枢神经够起到舒缓、松弛作用,消除疲劳和紧张感。
中国自古以来以酒解忧的文人墨客不胜枚举。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李白说“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图中酒具为同甘-高士(一壶四杯)史料记载表明,古人早就深谙饮酒寻欢之道。汉代,在焦延寿所写的《易林·坎之兑》一文中,出现了“欢伯”的别称:“酒为欢伯,除忧来乐。”意思是,饮酒能使人精神振奋,排忧解愁,令人心情愉悦,所以谓之“欢伯”。此称谓一直得以流传,至宋代还写有“贫难聘欢伯,病敢跨连钱”的诗句,以此为典来吟诗赋词。
现代人仍然通过饮酒舒缓情绪,特别是疫情期间,喜欢偶尔小酌一杯。人类是“群居动物”,在史前就已经集体捕猎,以后又有了氏族、聚落。现代人在生活中无论进食、睡觉、迁移等行为,也都以集体为单位,彼此间相互关照,相互协助。疫情期间,被迫“宅家”的人们,不能访亲会友,渐渐滋生了孤独、寂寞的情绪,于是适当小酌便成了生活日常。
图中酒具为同甘-醉九(一壶九杯)英国牛津大学心理学家罗宾·邓巴教授,甚至曾撰文《(适度)饮酒的实用益处》,倡导:每周至少喝两次酒,有益身心健康。
喝点酒,一种明显的喜悦感很快就会涌上心头,仿佛心扉一下就打开了,灵感也来了,这种感觉让人非常开心。喝点酒,在酒精的作用下,大脑暂时忘记烦恼,进入一个舒适的境界,这种放松的感觉让人着迷。
饮酒虽然有保健作用,但一定要注意控制酒量,避免适得其反。有研究表明,一般男性每天的饮酒量控制在25克以内,女性饮酒量则控制在15克左右为宜。
图中酒具为同甘-Bubbles(一壶六杯)文章源自:北京茅台文化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