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由于正处夏季,气候湿热多雨,再加上水果大量成熟上市,很多朋友发现身体出现了状况:汗多、易疲乏、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于是有人就诊中医,多被诊断为“脾虚、湿气重”或是“气虚”。许多朋友不明白这三种情况各自的含义。今天小白不揣冒昧的和大家聊聊此事。
脾,五脏之一,位居中焦,主运化。运化什么呢!
其一是饮食中的精微物质,俗称“营养”。这些精微物质,在心、肺、肝、肾四脏的功能催化下,最后会变成三种人体精华,一个是气,一个是血,另一个是精。气由肺所主,血由心所主,而精就藏在肾中,以备需求。如果脾运化精微不力,气血就会亏虚,久而久之肾中的精耗光,又得不到补充,肾就亏损了,简称“肾虚”!所以,中医认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虚必然导致气虚,并逐渐发展成肾虚。那些没有转化成气、血、精的精微物质留在体内,最后大多变为痰饮和瘀血。所以又有“脾为生痰之源”以及“久病必留瘀”之说。
其二是运化水湿。我们每天饮食都包括大量的水,水进入人体后,该去哪里,经过哪里,到最后排出体外,全靠脾来运化。作个比喻:脾是“转运官”,相当于车;肺为“交通官”,相当于路*、交警;肾为“放行官”,相当于海关。“三官”协作,水才能在体内畅行无阻,完成使命。如果水在脾这里没被运走,滞留下来就叫湿,俗称“湿气”。如果因的肾不放行,水留在体内叫水饮,俗称“水肿”。
圆运动医学综上所述,脾对于气、水湿来说,具有绝对的支配能力。也因如此,中医认为“中焦如枢”!“中焦”包括脾胃,主要强调脾;“枢”就是枢纽,相当于转运系统。古人的见解就是精僻呀!
所以回到文章开头的三个问题,其实核心是一个问题:那就是脾虚。因为脾虚——所以气虚,因为脾虚——所以湿气重。中医治病讲究“治病必求于本”!治疗很简单,健脾。药物可选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散等。
还要强调一下,健脾光靠药物绝对不行,即使当时有效,过后也极易复发。重要的是日常生活中调理,包括:节饮食(让脾休息恢复),适寒温(过度寒凉最伤脾),勿强劳(过劳更伤脾,因为四肢归脾支配),少房事(透支先天会拖垮后天)。平时可以选择打太极,散步,晒晒太阳,听听柔和音乐,不熬夜,戒烟酒。经常按摩足三里穴。
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曾告诫病人:“王道无近功,多服自有益”。说的是真正正确的疗法(王道),初期往往看似没什么效果,只要坚持服用,疗效就在不知不觉中体现出来了。健脾,必须坚持长期不懈的调理,想靠某种药物或特殊疗法一下子解决问题,无异于痴人说梦。健脾其实并不复杂神秘,难的是真实践行,就像世上很多事情一样,你会了、懂了,不代表你己经拥有。《士兵突击》中高连长曾和团长谈论起许三多,说过这么一句话:“信念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天下的事,其实一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