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论坛

首页 » 生长环境 » 生长环境 » 追忆周俊院士一双巨眼,洞见植物化学奥秘
TUhjnbcbe - 2023/8/11 21:16:00
QQ营销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shishang/13036.html

◎科技日报记者赵汉斌

仲春时节,云南昆明黑龙潭,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内外百花盛放,沿路连片的白色蔷薇素雅含露,散发馨香,像是在怀念曾经呵护它们的老所长周俊院士。

周俊院士是我国著名植物资源与植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相关学科合作,找到一个植物药的有效成分——必要时,我们可以合成这个有效成分,这就是我一辈子做的工作。”他曾这样简明而谦逊地介绍自己的研究工作。

“周先生培养了一批杰出的学术带头人,对我国植物化学与植物资源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天然药物研发的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方面为云南省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科学院白春礼院长在唁电中表示。

扑进植物王国

打响植物化学研究第一战

周俊先生年2月出生于江苏东台,曾参加南京 医疗团,荣获二等功。新中国成立前后,他分别在国立药专(现中国药科大学)和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学习和工作,年毕业后主动申请来到云南。

“我在南京学药,在上海也是学药,我就跟时任植物所所长的蔡希陶教授申请,我就搞药吧。”周先生说,云南是名副其实的植物王国,全国3万多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就有多种,其中不少是珍稀植物。当时的植物所,已在植物分类学等领域已取得重要成果,但在植物化学领域还是一片空白,他前瞻性地看到了潜在的科研前景,决定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带领着5名学生,年轻的周俊开始着手完成国家下达的科研任务——寻找一种薯蓣皂素含量最高的植物,用于国产避孕药物的研发。设备奇缺,就土办法、洋办法一起上;住在实验室,饿了就烧个玉米棒子充饥。“那时,生活上困难,仪器设备上也困难,说老实话,没有惊人的毅力,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周俊院士曾回顾说,苦战五年,他们终于在五种植物中,找到了高含量薯蓣皂素,并完成了皂苷元成分和我国薯蓣属植物分布的研究。这一成果,也让周俊在我国植物化学领域一战成名。“实际上,我发表的第一篇论文与国外毫无关系,都是自己做出来的。”他说。

天然药物研发成果转化

和产业化利国利民

中药物质基础研究是新药研发的关键和基础。继薯蓣属植物之后,周俊团队愈战愈勇,相继在三七、重楼、天麻等植物的系统研究上有了重要发现。

他从天麻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中,发现了治疗头痛、失眠的有效成分天麻素,合成天麻素研究成果于年转让给昆明制药厂,生产至今创造产值上亿元。“天麻素合成成功后,我得了5万元的奖金,那时是一笔巨款,我全部把它用到了设备添置和新的研究上。”多年以后,周俊院士说。

“周先生以深远的学术思想和坚韧不拔的科研实践,成就了他在植物配糖体和植物环肽等领域的领先地位;基于对传统药物深刻的理解,搞清楚了云南白药的科学内涵,实现了创新药物的产业化。”周俊院士的学生——中科院院士、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郝小江说,周先生早年还创造性地将植物化学与植物系统及分布相结合,发表了人参属植物的三萜成分和分类系统、地理分布的关系,证明了人参、三七、西洋参的关系,研究成果为中国药典及药用界采用,澄清了人参属植物研究上的混乱,推动了三七及人参属植物的研究与开发利用,为云南三七产业发展作出了前期贡献。

在对重楼属6种植物的系统化学成分研究中,周俊院士阐明了其中有效成分偏诺皂苷结构与活性的关系,研发出治疗妇科出血新药“宫血宁”。年云南白药厂投入生产,上市至今累积收入近十亿,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在学术上,他从植物化学来阐释了复方中药的机理,并率先在国内系统地开展植物配糖体和植物环肽研究,在国内外形成重要影响和特色。对人参、重楼、天麻等属的余种植物三萜、甾体、酚类、环肽、生物碱及配糖体的新化学结构、生物活性、植物系统及地理分布规律开展了长期的系统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4项,出版《中国油脂植物》《橡子》专著两部。

不拘一格选拔培养人才

后学人才济济

周俊先生曾任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年获得云南省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奖。

“去年10月,周俊院士获得吴征镒植物学奖的杰出贡献奖,我还没有来得及向他表示祝贺,就看到他把50万元奖金全部捐给贫困山区的消息,体现了一个老科学家高尚的情怀。”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周浙昆研究员说。

走在绿荫浓浓的昆明植物研究所,周俊院士当年创立我国首个植物化学与植物资源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创性搞研究的故事还在流传。

“先生毕生爱惜人才、保护人才、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创造条件培养人才。先生对学子和年轻人不分亲疏、和蔼可亲、诲人不倦,以敢为天下先的典范,造就了一大批学有所成、活跃在植物化学与天然药物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郝小江院士说。如今,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重要类群植物化学及功能、天然药物新药、创新药与中药现代化、云南特色植物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植物化学生物学……一个个重量级的研究团队,正沿着周俊院士开创的方向,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周俊院士在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植物化学的发展、指导弟子的科研工作。他希望后来者能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来研究植物的化学成分,同时把研究活性的剂量做得很小,让我国植物化学研究的步子走得更快更扎实。

来源:科技日报本文图片由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提供

编辑:刘义阳

审核:管晶晶

终审:冷文生

1
查看完整版本: 追忆周俊院士一双巨眼,洞见植物化学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