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论坛

首页 » 生长环境 » 生长环境 » 道心秘藏
TUhjnbcbe - 2021/8/14 0:38:00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家 http://pf.39.net/bdfyy/bdfzg/160307/4781955.html
道心秘藏目录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自序第一章 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二章 打破人心,进修道心第三章 道心范围,包罗万象第一节 先天道之道心第二节 后天道之道心第三节 修道之玄关第四节 去掉包袱第五节 修道与身体第六节 修道不压榨肉体第七节 天道的信仰第八节道心守中第四章 修道心法之概论第一节 先天道门第二节 鸾门修持心法第三节 性命双修心法第五章 天人合一第六章 道之灵性与因果律第七章 道之天秩第八章 四质合成以修道第九章 执慧归真第十章 结论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跋盖天古佛昭明翼汉大天尊 降祝词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 降祝词太上李老君 降祝词释迦牟尼佛 降祝词耶和华 降祝词穆罕默德 降祝词编后语御林*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中华民国72年6月27日岁次癸亥年五月十七日律诗:露湿山林野草花。恭随母驾逐云霞。明正鸾堂尘不染。秘藏凤藻玉无瑕。著书旨唤群黎醒。莫坠深渊乱似麻。圣示:吾奉玉旨,敕命执掌三千御林*,待命护驾 无极老母亲临台岛中州南天直辖武庙明正堂,飞鸾降笔著作无极天书:《道心秘藏》一部,以阐明天道之秘,心法之藏,期以开悟天下苍生同心向道,以救浩劫。天下万神齐聚圣地,欢迎 母驾之亲临。天书着成之后,万灵共沐 母慈,其德泽永留于万世也。又示:今夜良辰,奉 母命,护懿驾下凡。 老母銮驾降临,神人跪接。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懿示:诸贤卿与诸儿女免礼!律诗:万千星斗月光盈。云路悠悠夜气清。泄漏真诠灵境在。秘藏玄法道心明。临堂开着挥金指。驻驾欢倾晋玉觥(gōng)。勤读新书如拱璧。修成正果上天京。又示:娘今应运降着无极天书──道心秘藏一部,与天道奥义一部,此二部天书乃无极秘本,是人间至宝,由今夜开着,为期一年完成。自 序道心秘藏天书之着,乃阐明「道心即天道之心法,秘藏即神秘之归藏。」俾使修道者了悟心法是「微妙玄通」,必须用心研修实行。道是宇宙万物之母,故称:「天道」,修天道者必须修炼「心法」,以期达到修道最高境界天人合否则修道者舍此而想成道,是绝对不可能也。娘为挽救世道人心向善,避免浩劫之来临,日夜为痴迷儿女忧。盖诸儿女自降落红尘:只知物质之享受,而不知道德之修持;只知积钱财,而不知积善德;只知制造浩劫,而不知化解劫厄。娘实为此而忧也!天道心法,秘藏已久,历数千年来未曾降述于世。兹应天运,娘不忍坐视诸儿女尽罹浩劫,不得不再下凡挥笔著述:道心秘藏。希诸儿女体念为娘之苦心,勤修天道,以心法化解浩劫,庶免为娘日夜忧心如焚也。近世纪以来,物质之文明,已由手工业进步至机械工业,现已进步至电子工业,人类也可登上月球,到了太空时代了。物质文明的进步,是人类的一大好事,但只知物质之享受,而不知「道」之修持,则道德文明空虚。物质文明的发展,必须与道德文明并驾齐驱,如果仅是物质文明提高,道德文明低落,则物质文明泛滥,而道德文明未能追随,则人性易趋于野蛮,野蛮则不仅危害社会,更可加强互相侵略。昔时人类动干戈以战争,现世将是核子的战争,双方的核子弹轰炸起来,是否会毁灭地球?世人若如此不顾道德文明,一味制造浩劫,是否会触怒上天?难逃宇宙再一次的混沌,娘实不堪设想!为挽救浩劫之危机,当要打开「天道之秘,心法之藏」,俾使诸儿女勤修天道,而得心法之贵,提高道德之文明,以克制物质之文明至于极点,以防止浩劫之来临也。值本书开着之初,聊述数语以为序。天母至尊无极老母序于南天直辖武庙明正堂天运癸亥年蒲月念捌日御林*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中华民国72年7月20日岁次癸亥年六月十一日律诗:一轮明月照銮舆。护驾神兵未敢疏。台岛鸾堂看隐约。中州圣地认安舒。至诚可合乾坤里。行善能通造化余。老母躬亲临执笔。撰文酌句着天书。圣示:今夜月白风清, 无极老母懿驾亲临南天直辖鸾堂台中武庙明正堂,飞鸾降笔,著作无极天书|道心秘藏一部,天下神祇齐集中州圣地,恭接懿驾。吾任御林*护驾主帅,职责重大,天书着成之后,此书即是修道者之「明」,希读者研而味之,悟而行之,何患乎道修之不成耶?又示:无极老母懿驾降临,神人跪接!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圣示懿示:诸贤卿与诸儿女免礼!律诗:藉此勤修暮继朝。一诚可至涌心潮。秘藏理澈全神贯。顿悟怀开竭力调。明窍归真终见性。聚灵还本早生苗。精研道法超三界。下定功夫路不遥。又示:娘今夜乘兴下凡,应运降着道心秘藏天书一部,期以唤醒痴迷之诸儿女早萌善觉,勤修天道,以消除浩劫。第一章 道心惟微,人心惟危无极老母曰:「道」乃万有之主宰,亦即天地之母,万物所由出也。道有三无私之德,礼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专题本文天所覆者万物也,不分人之善恶,不分富贵贫贱,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山岳河川,不分禽兽草木,不分动物与不动物等等,凡在天下所有之万物皆一视同仁,绝无偏私而皆覆之也。地所载者万物也,不分山川河岳,不分人之善恶,不分富贵贫贱,不分男女老幼,不分禽兽草木,不分动物与不动物等等,凡在地上所有之万物皆一视同仁,绝不偏私而皆载之也。日月无私照者,凡日月之光所及,皆一视同仁而普照之,绝无偏私。由此可知「道心」是至无私也。然则何谓:「道心」?道心者正大之心,天地之心也。道心为先天道之心法,即良知、良能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德即是良知;「在止于至善」,至善即是道心之极点。道心本无欲,有欲者,不是道心,乃人心也。人心多贪,故曰:「道心惟微,人心惟危。」人心为后天之心法,即贪欲与自私,是故,人心危险也。道心与人心原是一体,一念之善,即是「道心」;一念之恶,即是「人心」。道心与人心之分别在于「欲」,无欲就是道心,有欲便是人心。人心由来不善不恶,其关系在「染」,染于苍则苍,染于*则*。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此「习」即染也,即教育也,教育之好坏而分别造出善恶者也。须知「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也。」道心即是天道之心法,凡修天道者必须先修心法,修心法者必从无欲开始,「少私寡欲」为道之基础。人心惟危,可善可不善,善即道心。欲者动,无欲则静,无欲即道心,即至善也。时运变迁法亦迁,上天大开普度之门,今之修道与昔不同,不必如古人遯迹于深山,隐居于古剎,只要从日常生活修起,就在尘世上修炼,出污泥而不染,乃是真修道者。娘今夜所述者,为「道心惟微,人心惟危」之概要,愿诸儿女应有善觉,少私寡欲,致力勤修天道之心法,则可进道矣。御林*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中华民国72年8月5日岁次癸亥年六月廿七日律诗:云车待发雨声嘈。淅沥甘霖润泽膏。护驾无辞扬圣道。著书有兴振风骚。成功岭上*威壮。文化城中士气豪。明正堂前香火盛。氤氲飘绕透天曹。圣示:今夜上天正降甘霖,虽在雨声淅沥之中, 老母亦不避风雨,下降凡尘,亲临南天直辖鸾堂武庙明正堂飞鸾降笔,继续著作无极天书道心秘藏,吾任护驾主帅,职责重大,何敢偷闲,命三千御林*恭护 老母懿驾待发。又示:无极老母懿驾亲临中州武庙明正堂,神人跪接懿驾。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懿示:诸贤卿与诸儿女免礼!律诗:文光一朵射南天。木铎(duó)敲声震耳边。九六生灵遭浩劫。三千世界夙因缘。寻根拨草归来早。盼子倚闾望欲穿。惟恨不知能悟道。秘藏至理入新篇。又示:娘今夜冒风雨而来,幸到此地已雨过天晴,庶免雨湿凤冠。希诸儿女应体念为娘之苦心,早萌善觉,勤修天道。第二章 打破人心,进修道心无极老母曰:凡修天道者必须打破「人心」,然后始得进修「道心」也。盖「心无所在,无所不在。」故心的范围极广,但一般人的心却很小,因被私心所作祟,都是受了「肉体的束缚」所致,肉体是受了「感官」的影响而害了自己,所以打破人心,是打消「私心」之谓也,并不是真将肉心打碎也。要想修道,首当「打破肉体的感官」,感官亦可说是神经的思想,如果困于感官的神经思想,则「喜、怒、哀、乐」完全被感官所控制,那么人就是感官的奴隶了,不但不能超凡入圣,反而陷于罪恶的渊薮之中而不能自拔也。然则应如何才能打破人心而不受肉体之感官所控制呢?那就是弃了「私心」。要弃私心,就要「精神统一」。精神若能统一,则可超脱感官的控制,也就是精神统一才可解脱人心的控制。如何才能精神统一?就是「至诚」才有力量使精神统一无欲无杂念,只有至诚信仰「道」,才能精神统一。心是变化的中枢,一切的变化均与它有关。人心与罪恶最为接近,如不下定工夫警戒,任其发展则为害不浅。盖罪恶有吸引力,如食物对于人有吸引力一样,人不食则饿;美色亦富有吸引力,能使人发生淫念与贪欲,故有「食色性也」之言也。所谓「人心」者,即普通人之思想概念,由神经及其它一切之反应,都可称曰人心。道心者大心也,大心者天地之心,包罗万象,道心是「无为而无不为」,能达到无为,才能无所不为,「无为」是物我两忘,达于自然。「自然」是混元之本体,为宇宙最初之境象,也正是「道」──天地之母,万物所由出也。人心若能无欲,就可打破私心而行正道,也就是可以进修道心而物我两忘也。娘今唤醒世之诸儿女,你们必须先有一认识,人心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升天堂、入地狱,也都是由人心所制造,宇宙万象只是幻化,本无其物,你们自愿陷入幻象,认假为真,实可怜也。御林*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中华民国72年8月22日岁次癸亥年七月十四日律诗:毫光万丈照中州。护驾临堂夜色幽。千载难逢书著述。十分高兴愿堪酬。鸾文勤读功无限。凤藻遵行德上流。俗世若能知我意。他年仙府乐悠悠。圣示:命御林*排班护驾,神人恭接 老母懿驾!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懿示:诸贤卿与诸儿女免礼!律诗:应运颁行一秘章。新书阐说启灵光。年湮代远收藏久。意浅文佳引兴长。德行未亏敦孝弟。道心不昧作忠良。世情太息今非古。难悟真诠倍感伤。第三章 道心范围,包罗万象无极老母曰:「道」是创造天地万物之母,无形、无状、亦无固体、亦无声、无臭,而永远长在,芒芒而不明,不分昼夜,周流于宇宙之间,毫无罣碍。道本有心,其心至善,故曰:「道心」。道心者,大心也,亦即天地之心也。道心包罗万象,无物不包,无物不容,公正无私,能忍人之所不能忍者:谓之道心。娘今夜特将「道心」分为八节,阐明其秘藏,以利世之诸儿女进修。第一节 先天道之道心「道」分为先天道与后天道,故「道心」亦有先天道之道心与后天道之道心之别也。「先天道」者,形而上也,既是形而上,当然是「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并不是「空」,也不是「寂灭」,是能达到无为,才能无所不为也。道心之「心」,不是普通所讲之心,道心之心是「放之,则弥漫宇宙;收之,则退藏于密。」须知「心无所在,无所不在。」是故,道心之范围极广,包罗万象也。无欲即是道心,但无欲不是枯木死灰,所谓无欲者:「至善」也。止于至善,为大学之道,实为道心之极致。修道心者,只求其「无欲」,无欲就可达到「神」,亦可达到「道」。神者,就是道的升化,故神也就是道,道也就是神。道心是属于静态的,但静态不是寂灭,也不是枯木死灰,从中庸之「诚」,就可以看到道心的表现。语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此乃「坚定信仰道」之境界。道即是神,神即是道,信仰道,就是信仰神,如此坚定信神,人也可成神、也可成道。道者「神明」之原也,神明也是来自道。何谓:神明?「其静也不移,其动也不化。」换言之,就是「不变」,不变当是「永生」。易经云:「原始反终」,亦即「归真反璞」之意也。既曰:「真」,便是「永恒」,既曰:「璞」,便是「永生」,是故,先天道心是永恒、永生。中庸云:「自诚明谓之性」,由「诚」而「明」,豁然开朗,就是「领悟」。凡修天道之道心者,若能领悟,就是成道矣。道心有七个境界,即「七重天」,凡修道心者,有不同的发展与境界。第一重天(世外天)──其境界是超越物质世界,但在第一重天仍不免有色相,以及生死题,不过在人间世界为一善良的百姓,虽有做些功德,免不了仍坠入轮回,是一重较低的天。第二重天(外物天)──其境界与物质世界完全不同,属于灵体的世界,即*神的灵体世界。第三重天(外生天)──其境界在外生天里,没有人间的生死问题,但还未到永生的境界,可除掉物质的束缚,精神升化到另外的一个境界,所有一切景象都异于以前的两重天。第四重天(朝彻天)──朝彻天里,最为简单,在此境界中还未脱离阴阳,犹不免限制。第五重天(见独天)──其境界是见独者,见元神也,元神为宇宙之主宰。元神即「道」,得于道者可达此境界,这是很高的境界,而是到了宇宙的根源,才称为「见独」也。第六重天(超时天)──其境界是没有时间、空间,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整个宇宙在你眼底,也可以说:我就是宇宙,宇宙就是我,我与宇宙合成为一,而是一个宇宙的总体。第七重天(永恒天)──其境界是永恒者本体也,宇宙的本体原是不动的,故称曰:「自然」。自然:无所然、无所不然,这是宇宙的终极,也就是先天,是修先天道者最高的境界,但也须从后天修起,所谓登高必自卑,始能渐入仙境也。凡修先天道之道心者应体认:「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解脱人世的束缚,自然达到「天道」,天道者为「道心」最高的境界。修道心的功夫,在「原始反终」,换言之,即「回老家」,老家为「道」,就是再回复我本来的道身,回无极天与娘团聚也。希诸儿女勉而修之!御林*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中华民国72年9月5日岁次癸亥年七月廿八日律诗:神将神兵护驾前。拨云一路出南天。临堂觅句思陶令。挥笔题诗忆浩然。愁世沉迷痴未醒。恼人难悟梦中牵。修真有诀新书着。静听鸾音俗虑蠲。圣示:无极老母躬亲降临,神人恭接懿驾!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懿示:诸贤卿与诸儿女免礼!律诗:玉烛调和万物生。中台文化气峥嵘。新书著述存仁恤。悟道开迷奉典行。杂念全抛心境静。精诚一到*神惊。銮舆深夜临明正。把笔挥鸾醒世情。又示:娘今夜继续挥笔,著作无极天书道心秘藏,满望此书着成之后,广为普化,唤醒诸儿女善觉,向道而修,则娘一片苦心可免白费也。第二节 后天道之道心无极老母曰:凡修先天道之道心者,须知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应按步就班,由后天道之道心修起,始能坚固道基也。然则「后天道之道心」者何?即人道之人心也。修「人道」者,应致力修持与「心」有直接关系之「六根」与「六尘」,也就是修道心的迫切问题,所以「后天道」是不离民生的日常生活也。六根者:「眼、耳、鼻、舌、身、意」之六官,谓之六根也。根为能生之义,眼根对于色境而生眼识,乃至意根对于法境而生意识,故曰「六根」。六根者,对色名眼,乃至第六对法名意,此之六能生六识,故名为「根」也。六尘者:「色、声、香、味、触、法。」称之为六尘,又称为六贼。六尘以眼等六根为媒劫夺一切善法,故以「贼」譬之。换言之,六尘易引诱六根,弃清净而入罪垢,故被称为六贼也。所以儒家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藉此四非,以清净六根,而远六尘也。是故,修道乃修「内圣外王」之功夫也。「内圣在克己」,将自己先克制的很清洁而无半点私欲,无私欲是先天道之道心。「外王在救世」,牺牲自己的利益以帮助别人,则兼爱之精神,是为后天道之道心。所以修「人道」者,修仁心而行布施,造功立德,以解消其所有一切业障,然后才能进道也,因此凡修道者应先修后天道之道心,由近身修起,「诚意、正心、修身」以建立实践之道德规范。先完成「人道」,而后才可进修「天道」,否则业障未消而修天道者,则业障重重,受「魔考」而易退道也。孟子曰:「不学而知,是谓良知;不学而能,是谓良能。」良知、良能为「道心」,亦即「心之原」也。心之原者,即心之本能。「心」是主管变化的,一切形色的变化,由心主持之。但心有道心与人心之别,道心为先天之心,人心为后天之心,后天之心属于肉体的,肉体之心不免欲心,故不能纯洁也。又人心可为善,也可为恶,所以危险也,必须有约束之道,才可以避恶趋善,故必须修「道心」,以约束其「危险心」也。「后天道」即人间世,离不开日常生活,所谓之「红尘」也。红尘是什么样子?「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一切现象全是「无常」,所以为避免无常,必须「修道」,但修道有很多的障碍,那障碍就是红尘的弊端与人心的贪欲。现上天大开普度之门,人人均可修道,人人均可成道,所以世人不可存出世的观念,应存入世的观念,只要日常生活顺规顺矩,男人遵守三纲五常,女人遵守三从四德。语云:「百善孝为先」,为人子者在家奉行孝道,在国报以精忠,则「人道」可成矣。现今之世,隐居山林,或幽居深谷,俱非修道的本旨。须知「道在迩,而求诸远。」道在本身,身外无道可求,惟一所求者,希「道心」的扩展,凡间正是后天道「道心」的表现。修道者,有大进展者,亦有碌碌无闻者,这不是修道之名利问题,是道心的巩固与否的问题。须知世间之「名利」,是人欲的增殖,不是道心的「良能」,道心之良能的扩展,是大公无私的,是济世活人的,是以称之曰:「功德」。名利是贪婪的,是污浊的,所以凡修道者,若执着于名利者,则「道心」无可修也。聪明才智的修道之士,多是藉自己的地位以完成救人的善举,或用自己的钱财抚恤贫困,或致力代天宣化,劝人弃恶从善,果尔,则钱财是有价值的,钱财是身外之物,亦可说是「假」,借假以修真,可建立最大功德。孟子曰:「舍我其谁欤?」人人当积极建立功德,人人当抱救世的宏愿,立志修道,但也不可骛(wù)名逐利而陷入于罪恶之中。御林*护驾副主帅赵天君子龙 降中华民国72年9月17日岁次癸亥年八月十一日律诗:旌旗蔽日晔南天。保驾驰驱势浩然。千古忠*垂正气。一身义胆靖妖烟。常山猛将英灵在。长威风岁月绵绵。参着新书临海峤。登鸾执笔且摊笺。圣示:吾奉懿命与玉旨,派任为御林*护驾副主帅之职,责任重大,战战兢兢于怀。 老母念儿心切,不辞辛苦,披星戴月,沐雨栉风,躬亲下凡,挥鸾著作无极天书道心秘藏一部,此书乃 老母继天道奥义之后,呕尽心血之作,愿世人应体念 老母慈怀,认真向道而修。又示:无极老母躬亲降临,神人恭接懿驾!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懿示:诸贤卿与诸儿女免礼!律诗:登临执笔赋诗章。着造真诠意味长。数朵瓶花浮蕊艳。一炉烟气透天香。秘藏凤藻垂千载。明正鸾音振五常。为恐群黎难悟道。潜修养性莫荒唐。第三节 修道之玄关无极老母曰:修道之「玄关」:有谓玄关在中脉,有谓玄关在任督二脉,亦有谓玄关在前额等,莫衷一是。修道何以重视玄关呢?因为玄关是「元神」的重要出路。在欲讲修道与玄关的关系之前,必须先确定玄关在那里?世人谓家宅之正门为玄关,故修道引用而言玄关为元神必循之正门,亦修道者必先入之正门,殆无疑义矣。可是这个正门在那里呢?就在人之「前额」。因为脉络只是修持「元胎」的路线,在体内之间,绝非元神之出路,何况元神乃轻纯之灵体,轻纯则上升,故玄关在前额已无疑义。现在说明了玄关的所在,以及它的功能。兹再讲到它与修道的关系。玄关乃「人与天」相通之桥梁,玄关大启,则正眼流通,万法由心,随意而动。何以谓?就实质而言,修道之主要目的,企求修为至无所罣碍,元神得脱离假体而与之各成单元,亦即修至元神冲开玄关出窍,始得不受肉体牵引与束缚,而得「反璞归真」,契合大自然,神游于太虚,自如无碍,与天地同参,永恒不灭之境界。故玄关这个门户一启,元神运转大小周天自如,万法随意收发,而达返本还原之真如也。在表面而言,玄关即为正门,修道亦必遵循正道而入门,绝不能执着于某一项迷惑,盖因修道虽是一项深奥玄妙的功夫,可是绝非一条阻绝不通的死巷,必然有可遵循的门路,可以逐渐推进。天人合一的距离,虽有形的差距令人觉得高而不可攀,实际上只是一念之间而已,一念善,即升天;一念恶,则坠渊。正所谓:无劳修别道,即此是玄关。道在心,心使念者也,所以走善的道路,已是「天人合一」境界的起步。但在修持妙旨玄微之道心,虽有甚多阻障关门,但欲修至启开玄关门户之时,假体的束缚却是修道最大的障碍。如何去掉这个束缚的包袱而达到与「天」相通的境界?那就应该由「去掉」作为修持的功夫了。如何去掉这个束缚的包袱?且研修下节。综此而言,修道与玄关的关系是一个很重要的启示,亦是一体两面的密切关系,盖因元神冲开玄关出窍,乃为先天道心之修成,由正道入门。修持道德而证人道,乃是后天道心之修成,由此相辅相成,可自由冲过玄关,达于天人合一也。林*护驾副主帅张桓侯大帝 降中华民国72年9月30日岁次癸亥年八月廿四日律诗:誓在桃园忆弟兄。同心扶汉倍深情。探囊取首惊曹胆。立马挺矛退魏兵。义节千秋垂史册。忠*一缕绕天京。新书参着醒迷梦。护驾临堂近五更。圣示:奉母命,护驾下凡挥鸾著作天书,老母銮舆待发,命三千御林*起程云路。又示:无极老母躬亲降临,神人恭接懿驾。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懿示:诸贤卿与诸儿女免礼!律诗:如磋如切效前贤。百炼修持不计年。句句金言资劝世。条条玉语醒迷篇。道心至理谁沾渥。灵性玄机孰继传。子女若能知此意。免教老我染尘缘。第四节 去掉包袱无极老母曰:修道至成道这段过程,其中有一关键的修持,也是必须明白的道理,那就是「去掉包袱」。所谓「包袱」:即是牵掣你道心的障碍。牵掣道心的障碍,其因素因人而异,故总括言之谓:包袱。顾名思义,可以联想到包袱所给予人的累赘感,因而必须去掉它。天地人谓之「三才」。「人」可与天地同参,与天地同列,也就是说:「人可以永生不死,与天地融汇一体。」但如果你满身是零碎,如情欲、名利、悲伤等有形无形的包袱,那怎样可与天地同参?与天地融汇一体呢?虽然可以说天人的距离甚近,可是也甚远,其中远近的关键就系于一念之间而已。可是这「一念」却是一道无形却坚韧异常的防线,只要能够突破此一防线,了无牵碍,才能立登彼岸,但是古往今来,有多少修道人辗转轮回而被堵于这一道防线之外。试举一例:人与万物为什么能生存在地球上,可以安然的站立,不会因地球的运转移动而被甩进太空中,那就是地球有「引力」故也。而宇宙飞船为什么能够挣脱引力而穿越大气层?那就是因为它有「动力」,所以人要去掉包袱,也必须要有动力。这个动力,就是「修持」。去掉包袱的修持,而达到去掉包袱的境界,可大略分为三项:一、得悟──从言语中,听受道理而有所领悟;从色相中,感受到变幻荣枯而有所觉悟。二、功果──从行善德以布施,从助道以代天宣化,从行忠孝以垂青史。三、内性──从道德规范以约束心猿意马,从清心寡欲而修身养性。以上三项可去掉包袱的牵掣,就可以说「进道」,也可以说「成道」,进道与成道的差别,就在于你是否能够持恒不怠而已,而这一缕灵性的复苏,道功的成就,也就是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与天地同参,融汇一体。因为包袱一去,就像宇宙飞船充满了动力,可以挣脱地心引力的牵掣而穿越大气层。人的灵性不再受包袱的累赘,也可以突破那道防线而达到另一个境界了。娘再举一例加以说明:世有修「先天道」者,尝有谓受明师一指点玄关,就是得道。这个「得」字,不是已成事实的得义解,而是指明让你悟到那里就是成道──超生了死,永脱轮回的关键,是一个假设的「得」。是得道了,必须「修持」,尔后才有得道之日,因为这个修持,仍是在肯定的事实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原动力。为什么要先让你假设「得到道」呢?那就是要你去掉包袱,因为「元神由玄关」出入,而玄关又在肉身之中,这个肉身就是元神的包袱,先让你明白元神的出入门户,再让你去掉包袱,这样就可以得道而成道。御林*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中华民国72年10月14日岁次癸亥年九月初九日律诗:恭随銮驾下仙乡。直向中州明正堂。木笔敲诗无俗句。砂盘题字有佳章。登高桓景逃灾难。落帽孟嘉引兴长。只叹凡间情未了。不堪回首话沧桑。圣示:老母念儿心切,不辞辛苦,每月躬亲下凡两次著作天书,命御林*护驾起程!又示:无极老母躬亲降临,神人恭接懿驾!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懿示:诸贤卿与诸儿女免礼!律诗:星稀夜静月蒙蒙。云路迢迢下碧空。化俗滋培心法上。扬仁涵养性灵中。诗留鸾稿豪光放。书着凤文瑞气雄。研读入微皆自得。勤修端藉一帆风。第五节 修道与身体无极老母曰:修道有一个密不可分的附属,也是必要的条件,那就是要有一具「躯体」。换句话说:「修道离不开身体」。这句话乍听起来像是执相了,因为修道就是要脱离这个躯体的束缚,为什么躯体反而成了修道的必要条件呢?肉体的我,是个基本因素,在「反璞归真」的过程中是个开头,所以对于肉体当然不能称之为「假我」,因为你如果否定「肉体我」,那么「真我」又何在?又如何去反璞归真?又为什么要反璞归真呢?因为有一个肉体我,所以才须要反璞归真。这种看似矛盾的理论,其实却是一个至理的源头,所以肉体的我,可以称之为「假体」,绝不能称之为「假我」,因为假体是有「灵性」暂寄的躯壳,就像一间房子,是个死的建筑物,因为有了主人,它才显出有生气的道理一样。儒家的「克己复礼」,强调「人本」;道家的「无为」,讲究「清静」;佛家的「戒律」,主张「苦修」。这都是提示「我」之重要性。可是数千年来,历代:儒家却将思想主流,偏入了仕途进取的阶梯;道家的思想,偏于高深难解;佛门却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因而各家奥义未能普遍深入人心,而使一些精髓湮没,殊为可惜!娘今讲明了修道离不开身体的重要性后,再谈到既然修道必须要有身体配合,而身体的组成又离不开感官,有了感官,又产生情绪、欲望,那么要如何打破这一关呢?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这个「身」,即是指感官,也因此身而有了「欲望」。太极学的观点,主张「欲」为后天性,可是这个后天性又有其所必然而致,换句话说:也是隐伏在后天性的潜意识中。「欲」是心理不平衡,心理也是躯体组成的重要结构,所以首要就是要注重「平衡」功夫。精、气、神的平衡尤为重要,也就是说要打破这一关,必须使精气神平衡,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因为你如果能永远心理平衡,则永无疾病,就可以长生了。道家有「性功」之说,佛门有「禅静」之学,这都是一种平衡的功夫。世有研究哲学者尝言「心」,可是他们都不知道心之外,尚有「良知」与「良能」,虽然一切变化源于「心」,可是这平衡作用是属于「良知、良能」。克欲首在「良知」,而良知的动力,却是「良能」,不要以为同样属于心的主宰而轻忽了。建房子的讲究材料、技术,与偷工减料都能完成,可是结果却是绝对迥然不同的。概略的讲解了身体对修道的重要性,娘在下期再继续讲解「不能压榨肉体」,以作结论。御林*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中华民国72年10月30日岁次癸亥年九月廿五日律诗:一轮明月照东墩。护驾*随诣圣门。启发心灵开秘奥。阐扬道理不辞烦。可怜世界罹洪劫。堪叹迷途遍野原。劝化期期能了悟。同登紫府沐天恩。圣示:无极老母躬亲降临,神人恭接懿驾。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懿示:诸贤卿与诸儿女免礼!律诗:秘奥勤修志要坚。世情难悟了尘缘。无分老少输诚读。莫论尊卑仔细研。后日书成飘玉简。他年道就证金仙。久藏心法能开窍。愿尔苍生学圣贤。第六节 修道不压榨肉体无极老母曰:人之肉体对于修道之重要性,是要借重于这个躯体而使灵性在未能永恒不灭的寄住。身体是个假体,灵性是真我,修道求诸于永恒不朽,即是真我的不灭。可是灵性却是一团虚无飘渺的气息,所以才借着假体而成形象,这就是宇宙生生不息的运行,也即是「大轮回」,所以两者密不可分,而修道就是要永远打破这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使灵性永恒超脱与假体的契结而达到「真我」,即反璞归真的「天人合一」境界。故在修道过程中,这个躯体是必然性的首要条件之一,但是绝不能误解于要使这个肉体磨炼至成道的境界。有人以为苦修这个肉体,可以使它光明,就能成道,这是错误。盖肉体本身不能光明,灵性才会升华,以修道绝不能压榨肉体。有婆罗门教,力主苦修,释迦初期也是受婆罗门教影响,而由苦修进入修道途径,但苦修的结果,身体衰弱,气息奄奄,几乎无力起身,终于了悟,乃恢复正常饮食,改变进修的方式,于是大澈大悟,始证无上正觉。所谓「苦修」:乃是约束自己勿沉迷于物质的享受,以去私欲,才能使心存正信,灵明朗耀。并不是一味压榨肉体,一架躯壳既使变成骷髅,也不会有灵明,与肉体无关,原在心性而已。道家有养生之说,但这养生之说不是指肉体,这可由南华经中俯拾可得其义,如「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道家不执相,不身见,乃重神。所谓「神」──即「灵性」也。又谓:「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于地,化育万物,不可为象,其名为同帝,惟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之精通,合于天伦。」因此可见道家用力于「守神」,并非耿耿于一具臭皮囊矣。以上的说明,并非是表明躯体只是修道必要的条件而已,也不是要你们刻意注意肉体,更不必用尽各种方法压榨肉体,虽然也有肉身成圣的例证,但总究是极为少数,不符普度主旨。人总是不能离开肉体而生活,因为肉体既毁,人就死亡,则万事皆休,是以有了肉体才有我,有了我才能修道,这是必须重视肉体的原因。但是重视不能成为养尊处优,因为那样享受、过份的快乐,会产生迷恋,迷恋会使心智不清,甚至触犯道德规范与律法,更因而蒙蔽了寄住在肉体里的灵性。压榨肉体,就没有原动力可以修道,过份珍惜肉体,蒙蔽了灵性,都不符修道的方法,所以只有使肉体生活净化,才是修道的筑基,基是根本,「本立而道生」,所以修道者首先必须净化自己,如果净化犹未成功,则一切俱属空谈。道不是从任何压榨中取得,道在迩,求诸远,舍近而求远,则愈求离道愈远,一生辛劳,终未得道。因为道就在眼前,就在心中,舍本逐末,当然徒劳无功。御林*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中华民国72年11月15日岁次癸亥年十月十一日律诗:著书护驾往来勤。一路迢迢万里云。左拥匡刘张翼德。右随扶汉赵天君。秘藏浅述留千载。妙奥传真荫十分。梅蕊凝霜情意厚。挥鸾劝世赋诗文。圣示:无极老母躬亲降临,神人恭接懿驾。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懿示:诸贤卿与诸儿女免礼!律诗:修身养性莫心灰。拾级层层智慧开。庆必有余行善德。学知不足得栽培。参鸾圆梦昙花现。悟道真诠妙果来。天降玄机宣秘奥。修持日后上瑶台。第七节 天道的信仰无极老母曰:道心的范围,有如一面织成而布开的防护网,必须坚韧,水火难侵,那就是「信仰」。由精神力的精诚、专注,交织成为一面无任何破绽、空隙的防线,以保护道心。为什么它必须坚韧、水火难侵呢?坚韧始得弹性伸缩,以御冲击,即天人交战,名利之争,不以动摇心志,神始得安。水者──先天真水,即「精」也,亦即须防「色关」。火者──三昧真火,若妄动无名,即火烧功德林,亦即须平「气关」也。是故道心将有赖于这面防护网的保护,庶得使人身三宝──精、气、神与假体相辅相成,达到修道的最高境界,不会反成为伤害道心的最大利器也。修道必须信仰,信仰就是力量,可是要信仰什么呢?要如何将力量导之于正呢?这就是今日娘欲提出讲解的主题──「天道的信仰」。「天道」是什么?启迪万物之玄机也。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执大象──就是主宰宇宙的根源,也就是天下归往的地方。所以对天道的信仰,就是要明白宇宙主宰的力量,遵循着这条路线,回到你们原来孕育的地方去。但包含在整个大原则内的细节,不仅是简单三两句话的工夫而已,信仰非空口白话,更非坐而言、不能起而行、虚而不实的功夫,相反的是一种彻底的实践、励行的工夫,因为这样才能使力量产生。南华经天地篇有一段记载:「*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帝志在访道,修道百余年,可见对道心信仰之坚定。玄珠者──道也;知者──「智」也;离朱者──「色相」也;吃诟者──「言语」也;象罔者──「无相」也。*帝得道:是「舍掉人世间一切有形」,进入「玄珠」境界。这整篇的含意,显示出要「得道」,不是「用智慧、用色相、用言语」去索求,因为人的智慧有限,言语支离,色相更易成执,只有以「无相」之心,没有幻虚的困扰,直入真如之境,这也是修天道最重要的一门课程,更是发挥信仰力量的最大关键。这样的说法,也许你们还不能尽入其中,所以娘特归划成一个简单公式,让你们明白怎样才能对天道的信仰作出具体的实践工夫。夹带──不能存有侥幸的心理,欲达到天道的境界,是考验严格,绝无循私,任何夹杂均难得过关而进入最高境界。零碎──任何的牵引(因果包袱),不可携带,否则难得达到天道最高境界,除非功果之建立已达到天律颁赏的标准。掖藏──污垢必须完全去掉,丝毫的玷染了原始纯洁的灵性,都不能达到天道的最高境界。综此而言,本节的重点,就是对天道的认识而生出信仰,发挥出力量而达到「归真反璞」也。御林*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中华民国72年12月5日岁次癸亥年十一月初二日律诗:葭(jiā)飞玉管露凝霜。护驾临堂逸兴长。钟鼓声传频入耳。诗文欲写索枯肠。满怀凤藻开迷路。一腹鸾音唤醒章。滚滚红尘缘未了。道心劝世秘中藏。圣示:无极老母躬亲降临,神人恭接懿驾!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懿示:诸贤卿与诸儿女免礼!娘连续两夜亲临贵堂降笔,希体念娘之辛苦,勉而修之。律诗:一段玄机可特殊。分明咫尺却难图。五行行理通三界。八卦卦心接九衢(qú)。精内含精除俗骨。气中生气换仙躯。凡人悟道清规守。修尽全*浊魄无。第八节道心守中无极老母曰:轩辕*帝修道一百余年,始悟出「道」之真髓而成道,乃以「允执厥中」四字,一直传道给尧帝,尧传给舜帝,舜传给禹帝时,则为:「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作为修道之心法。这个「中」字绝对不是「中间」之意,若指中间,又何必说人心、道心,更不必说惟精惟一,然则要精、要一,精什么?一什么?就是要很诚恳的守着允执厥中的「中」,天人合一成为一体,就是「中」。中也者,缓冲极端之平衡也。太阳对于本系各星球有引力,各星球对太阳也有斥力,引力即向心力,斥力即离心力,此两股力量就成了两个极端,所以要使它们能够平衡,就必须有轨道,这个轨道就是「中」,平衡点──就是力的中心,有个中心点才能够维持平衡。「中」这个字,自古圣贤创始而用之于阐述道,是其深遽与奥妙的含意。易经有「天人合一」,中庸有「赞天地化育与天地参」,道德经有「执大象而天下往」与「玄」,庄子有「齐物」,易经另有「神无方,易无体。」都联缀出「中」字的概要。「中」不是内,也不是外,就像:「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藏一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才能确切的表达出「中」的真谛。「心」是整个人的中枢,一切意念林林总总的变化,都是由心而衍续,所以中心就是整个修道过程的标准点。举例说:一件事情有个中心,绝不致于偏差,修道有个中心,当然更不致偏差了,那么距离更高之境界,当然又是迈进了一大步,这就是修道应对「中」的体认,也是本节总结论──「道心守中」的概要。说明了「中」字的理论后,娘再讲解应如何实践这个「中」字,首先要瞭解如何去实践,因为「中」是「道」的心法精华,纵使才智之灵子奋乎百世之工,亦仅望其涯岸而不可得之成也,可谓「微妙玄通,深不可识,综汇之义,豁而至达。」不为过也,故能得解其论而践其行,则天人合一之修道最高境界,即如反掌之易也。修道之入门,无分门派,无分你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凡入道者必须明悟出「中」的实践,娘为之规划成为下列几点,以期简洁明晰,庶得一读而悟之功。丢弃抗衡──因为「中」是平衡,抗衡是一面倒的作为,一切欲念都是它的后盾。了解矛盾─矛盾是阴阳的作用,因为阴是恶,阳是善,宇宙万物事理都包含在其中,交缠的结果,就是「矛盾」,了解它,才能在朦胧不清时,走出一条光明的大道。御林*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中华民国72年12月19日岁次癸亥年十一月十六日律诗:迢迢一路白云飞。文化城遥看隐微。圣殿冬寒迟日影。市楼夜静掩柴扉。慈心岂可分良莠。善事奉行别是非。护驾期期临宝岛。新书著述几忘归。圣示:无极老母躬亲降临,神人恭接懿驾!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懿示:诸贤卿与诸儿女免礼!律诗:明心见性乐无穷。了悟真如色相空。大道原来由两气。衡门依旧启三蒙。名登北阙风光丽。位证南天造化工。万法圆功凭毅力。著书浅说挽颓风。第四章 修道心法之概论无极老母曰:修道之心法,是一个漫长过程中正确而主要的突破关键,盖「心」者主宰也;「法」者关键也。就如一扇紧闭的门,想要达成打开它的愿望,必须知道如何去拔掉它的闩一样的道理。闩是阻碍物,如何拔掉闩就是方法,也是开门而唯一正确的方法。引用在修道而言,从入道起:修、磨、悟、证等过程中,必然有许多阻碍,那么如何顺利的突破阻碍,迈进更深、更高一层的境界,这个「突破」就是心法所在了。「揭发宇宙的奥秘,启迪人生的玄机。」这就是心法的最高境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因为修道者能够贯通「道」的最高境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就能与天地同参,进入宇宙的总体,换句话说,也是与宇宙融汇成一体,那么宇宙的奥秘自然得以揭发。人生际遇,流离变换,林林总总,却也脱不了一个缘也,这个「缘」字,看不见,摸不着,强要冠以名词,也就是「牵引」、「玄机」,而所有牵引力都脱不了因果,所以这个「心法」就是能帮助你们解除它的束缚。「心法」不是单纯的精神作用,更不是术法,它是超越精神、术法的整体成就,把它比喻为「光明大道」最为贴切了。「藏天下于天下则无所遯(dùn)」,是最好的剖析。「志于道,据以德,依于仁,游于艺。」儒家的思想也以「道」为最高要求境界,而儒家最重实践,由此也可知心法不是空洞的修道教条。无论什么学术、思想都难免于时代巨轮之潮流所淘汰,因应民俗而产生的新风尚,随着文化的进步也跟着前进,只有「心法」永恒不变,因为心法是要帮助你们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换句话说,「道」的境界不变,则「心法」也不变,这是每一个修道者必须明白的道理。道统是一句很抽象的名词,要把它解释得合于逻辑,只有「道」是一个整体,比喻为宇宙。「统」则是一脉相传的延续,联接上一句宇宙,那就是宇宙的延续,而宇宙的延续靠什么呢?大道运行的轨道,既称轨道,则必须有既定的秩序,不能令其散乱。「心法」是一个修道最高、最重要的关键原则,所以有道统,没有心法,难得圆满;有心法,没有道统,相对的也不克大成。道统与心法不但关系密切,不可偏废,更是有相辅相成的作用,这由前面的说明,可以有一个具体的印证。在本书前面三章,娘剖析「道心」的精义,而以「中」作为道心的结论。今第四章:「修道心法之概论」,娘将分为三节剖析,将如今的道门(除了五大门户──儒、道、释、耶、回外)盛行而极具阐教普度、代天宣化的道场分类规划,再作详细的剖析,深愿世之勤修天道之诸儿女能够细心研阅,研而有悟,悟而有得,得而实践,践而证道,以达最高境界,是娘所深寄望者也。御林*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中华民国73年1月3日岁次癸亥年十二月初一日律诗:乖伦逆理忤双亲。上帝难容这等人。报应攸分迟与早。赏惩休说假浑真。花花世界悲今日。滚滚迷途误此身。无极秘藏勤协着。愿期了悟出红尘。圣示:无极老母躬亲降临,神人恭接懿驾!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懿示:诸贤卿与诸儿女免礼!娘不辞辛苦,今夜亲临贵堂两次降笔,希体念娘心之良苦。律诗:为植善根辟草莱。成蹊分插手亲栽。滋培喜见萌芽出。灌溉欣看壮茁来。露湿霜侵经岁月。风吹雨打涤尘埃。平生不惜耕耘力。道果居然烂熳开。第一节 先天道门无极老母曰:道脉之延续,有赖薪火相传,自伏羲画卦,*帝首证大道之成,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老子,以迄孔、孟,而至于今,虽有分流旁支,衍成千宗万教,各立一帜,广传教义,但万流汇宗,「道」之本体不因此而有所改变也。世有先天道门诸儿女,忌种种因素,致传教布道方式颇不受赞同,本是万教普度,各度有缘,实不该自相排斥,但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中错杂期待修子自作体认也。惟不可否认先天道门已深入各阶层,颇收代天宣化、普度有缘之成果。姑且不论其传教、布道之方式好坏,娘针对此,综汇规划出三大项目,作为先天道门修子之公开心法也。自缚──犹言自囿(yòu)于绳索,不能施展手足,即如自入陷阱,难出生天。例如:飞蛾好光,乃有扑灯自灭之举,咸谓之愚,何奈彼难自主;蚯蚓图热,是以自致暴亡;蚕吐丝,本意护身,熟知人取丝反害身;蜂酿蜜,思以养命,而人取蜜将伤命。前两物为图快意而灭亡,后两物求厚生反丧命。利害依伏,当非初衷,却无以自主,此非自缚为何耶?以物喻人,修道本为永恒之计,却不该因修道而致肉身受伤害。盖在修道过程,以迄达到永恒,肉身乃为基本要素也。故先天道门诸儿女在教养许可范围中,入门修道,须去自缚。患难──人生在世,波折难免,患难者命运之所注定,非大德大道者无以迁移命运所注之劫厄,变舛为通须心善,盖命通心舛,亦变通为舛也。由此可知患难之生,由心左右,而心念之错杂,瞬息而易,换言之,患难乃时有所生,修道者必视之为魔考,任考不倒,坚恒一心,庶得更迈进一程,否则修道流为奢谈也。性命──三皈五戒皆所以保养肉身之精、气、神也,而保精、养气、存神,总而言之,即为性命永恒不朽。性命双修之论,各家咸有之,娘今单言先天道门,后节再逐一详解各家之论。身有三皈、五戒,倘三皈不真,五戒不全,则流转于三途、五苦之内,不能了生死矣。 性命双修之最高境界为「三华聚顶、五朝元」,始得超乎三界之外,不囿于五形中。但如何始克臻此?肉身乃受天地精华所孕育,本已具备不朽之要素,故可借肉身之守皈戒,以期去芜存菁,反本真如,以契天地精华,直与融会,斯时达此境界不难矣。凡先天道门修子自近道之时,必先以去「自缚」为第一要务,克服己身心理与外在障碍后,受「患难」之磨炼。前此二关安然度过后,可谓已是「脱胎换骨」,则性命双修,已是步上光明之大道矣。娘深愿诸儿女细研本文之意,体娘之心,则超生了死之道不远矣。御林*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中华民国73年1月18日岁次癸亥年十二月十六日律诗:天书著述不辞辛。护驾临堂化育仁。梅岭皑皑呈气象。文章句句醒凡尘。鸾乩喜写诗词赋。钟鼓欢迎圣佛神。绝好纶音传海峤。惟期了悟出迷津。圣示:无极老母躬亲降临,神人恭接懿驾!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懿示:诸贤卿与诸儿女免礼!娘每月临堂两次,著作道心秘藏,希诸儿女体娘之苦心,详为研读,悟而修之。律诗:东墩雪夜袭寒流。日月如梭岁欲周。天降善书成宝筏。人迷苦海泛慈舟。修身莫想钱财积。乐道何须名利求。一卷秘藏深了悟。证仙证佛任悠游。第二节 鸾门修持心法无极老母曰:上天为三曹普度,乃大开方便之门,是故圣佛仙神齐降凡间,处处开堂,方方阐教,致力代天宣化,以木笔题字砂盘,传真圣意,劝人履仁行义,弃恶从善,醒聋启瞶(guì),教化迷蒙,修身养性,正己化人,此乃鸾门之使命,体天行道,以匡正世道人心者也。易曰:「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夫鸾门之设:以儒为宗,以神为教,藉飞鸾提醒人心,守五伦、遵八德,改革异端,破除迷信而归正道也。是故鸾门亦称:「圣门、鸾堂、圣堂。」继承天道道统,一脉相承,发扬邹(zōu)鲁遗徽,以诗文为教化,导人遵守国法,以「三纲、五常、四维、八德」作为教化之本,凡入鸾门为鸾下生者,均称为圣门之弟子,亦即鸾门之修子也。均凛遵圣训,遵守堂规,作为修身悟道之明师,此乃鸾门修持之心法也。凡欲修持天道之心法者,必须由日常之生活修起,有意入道场修持者,以「鸾门」之道场最为方便,因其修持最为简易,更为因应世道,符合人际生活状况,是故凡入鸾门修持者,容易进道而收功厥伟者也。盖鸾门有煅炼通灵之正鸾生,负责挥鸾以传真圣意,启迪修子,此正鸾即是「神之使者」,以木笔传真圣意于砂盘,作诗文以教化,再由宣讲生讲解诗文之意,俾使修子能得了悟奉行,则「人道」修持可成,而可进「天道」也。综此而言,鸾门修持之心法虽曰简易,娘仍提出二大项目说明,深愿鸾门之诸儿女详为研悟,并期勉励奉行,自可进道而成道也。正己化人──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鸾门亦有礼、戒之规,必须恪守,以期修身养性。鸾门虽无如其它门派道场之繁杂与严格之要求,但人道之遵循则为首要之修条,凡诸纲常伦理、四维八德俱在实践之列,正己工夫,达到树立良好模范,然后才能度化他人。如立功立德,宣讲劝善,引迷入悟等,皆是度化他人之实践功夫。所以入鸾门修持者,在家应奉孝父母,认真自己事业或工作,善顾妻儿,日日三省吾身,暇时应上圣堂效劳造功。2、劳──鸾门有定期飞鸾之日,谓之:「鸾期」。入鸾门执弟子礼,则为「鸾生」,亦称「效劳生」,亦即「修子」也。「鸾期」:乃圣佛仙神诸高真降鸾挥出诗文以劝化世人之日。是故鸾门之修子应到圣堂参鸾效劳,恭聆圣训,学道修身,研味圣训,实践奉行。所谓「效劳」:乃弟子服其劳也,必须有恒毅及自动自发之心志,借着效劳以磨炼自己之心性。故此二大项目亦有相辅相成之功用,若得一世奉行,成神成佛无难矣。娘并非偏重于鸾门,盖上天大开普度之门,由鸾门修持而成道者众,故特述之。御林*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中华民国73年1月13日岁次癸亥年十二月廿九日律诗:一行护驾下云梯。浩荡神威气吐霓。隔海波涛随浪急。临堂钟鼓似雷嘶。鸾门彻夜明残烛。圣地严寒共品题。入梦酣眠人未起。著书忽觉月沉西。圣示:无极老母躬亲降临,神人恭接懿驾!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懿示:诸贤卿与诸儿女免礼!律诗:爆催残腊入诗瓢。草木知春玉露调。松操经霜寒独丽。梅梢傲雪冷偏饶。著书欲挽颓风转。释句开迷振笔描。未忍世情沦劫厄。拯黎天性总难消。第三节 性命双修心法无极老母曰:「灵子离乡已久时,沉酣苦海作迷儿,天书既着娘心愿,速速勤修得护持。」忆自九六原灵下放凡尘,母子别离,已经过无数元会矣!怎奈欲念生,则大罗天多业障;心性昧,则方寸地积尘埃。慧灭性移,被声色蒙蔽,直入迷*阵中;贪名逐利,成因果轮回,而受枷锁牵缠此身。于是三途四浊混淆,六道无休止境,将逍遥圣境忘弃,乐凡尘假象而忘返矣。娘心悲叹!日以呼唤,倚闾门以望归,何奈迷坠既深,儿女不知归程。因此娘不得不重履凡间,躬亲著作道心秘藏一书,指引迷子回乡之大路,求得天道康庄,以扫物欲之尘垢,逃名利之网罗,以明本性,有悟来源,同返瑶池,龙华聚会。夫性命者,阴阳也。阴阳为对立:「在天为日月,在地为水火,在方为南北,在时为子午,在卦为坎离,在虚空为风云,在人身为性命。」各有息息之密切关联,相辅相成。如天无日月,昼夜怎得分明?地无水火,生灵焉能养活?方无南北,四方怎能安宁?卦无坎离,水火怎得升降?时无子午,人民何以作息?虚空无风云,人民何以清泰?人无性命,肉体何以主持?是故万物离了阴阳,从何而生?干天坤地,天位上,地位下,人之生也,一离母腹,脐带断,啼声打开四相。乾坤颠倒,干失中爻之阳而为离,坤得干中之阳而为坎。离者离也,离了先天之故乡;坎者陷也,一点真阳陷于后天丹田,何日返本?如何还原?娘兹举述于后。命之诞生,入于人世,性则开始发芽,最始之本质,譬如果核,虽一小粒,巍然大树及累累之果实,均由此小粒而成,然当其核未发之际,人所不见耳,只见其有,不见其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以至性流为空谈,肉体为机物,灵性为精神,有形体、有精神,人庶称为万物之灵。以人喻车辆,驰骋道路,行动灵敏,若弃置于车场,乃蠢物耳。灵性在人身,人际关系,生气活跃,灵性一去,人际关系等于零,截然中断。以上两例,当可启悟为性命双修所成就之最高心法也。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遇风生波,遇动生浪,遇寒结冰,遇热化气,映像生影,随方就圆,无微不入,其质澈清无渣,不舍昼夜,变化无穷。水为无心,刚强无体,言其柔虽锈针而不载,言其刚能载巨轮而不沉,运则为雨露,流则为河海,强之金石为开,柔之抽刀不断,植者赖以为生,污者赖之以净,雍之则止,快之则流。本性如日月,私欲如云雾,性命之理须明,明其性而知其命,再藉后天因素,即如水之喻,可为随物成形,但不变质,自达明性而至性也。娘在本章阐明心法之修持,并将性命之理,以例作喻,希诸儿女能多体悟,潜心研阅,以期早日了脱苦海。御林*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中华民国73年2月23日岁次甲子年正月廿二日律诗:道心阐说不辞辛。皇母慈怀及世人。寒夜临堂挥柳笔。春宵细雨湿车尘。陆游雅句诗多丽。李白豪吟酒更亲。劝尔勤修行善德。好将功果证天垠(yín)。圣示:无极老母躬亲降临,神人恭接懿驾!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懿示:诸贤卿与诸儿女免礼!律诗:著书立说挽颓风。一片心神意益隆。圣殿春宵灯灿烂。儒门教义句玲珑。桃枝飞舞情无限。柳笔盘旋兴不穷。只为尘寰开觉路。愿期早悟建丰功。第五章 天人合一无极老母曰:天人何以能合一?这是世之修道诸儿女最想悟透及想明白的道理。可是却因为一个错误的观念,以为「天人合一」是一个很深奥的道理,因而放弃了去研悟祂的涵意,也有人虽然明白天人何以能够合一的道理,却只是坐而言,不能起而行,或者是只知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自古而今,修道者多,而成道者少,甚或对于修道抱有排斥的心理,究其因,他们不能明白天人合一的真正意义,以及不能明白为什么「修道」要达到天人合一的道理?庄子逍遥游中有这么一段话:「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这是说明了不要以为自己不知道的,就否定了它,所以无心向道者,就不闻道、不求道,也就不能了悟「道」之宝贵也。娘今再劝告诸儿女,凡做事欲想达到大成就,必须先有好的准备,也须用大工夫才能有成。譬如:「大江大海,若积水不厚,则无力以负大舟,若仅覆一杯水于地,就想以行舟,焉能以负荷乎?舟焉能行驶乎?因水浅而舟大故也。风若积不厚,则无力以负大翼,如大鹏鸟之大翼,雄飞九万里,因风之积不厚,故不能雄飞也。」修道亦然,如无恒心毅力,坚定意志,则有如「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也。」希修道之诸儿女悟而勉之。然则为什么「天人合一」是修道的最高境界呢?具体的说:天即宇宙,大自然的代名词,「天人合一」即是与宇宙合成一个,融会成为一体,也就是超脱了生死的大轮回,这不是理论,也不是乌托邦式的梦想,而是一个可以达到的境界。「天人同体」──天与人是一体,整个宇宙来自「道」,人也是来自「道」,所以天人可以同体,既然是同体,所以可以相通,既然可以相通,就可合而为一。人是天地间的精华所孕之灵神,与假体结合而成,本身已具备了大自然的精华,换句话说,人本来就是宇宙的一部份。「万象合一」──世间事的林林总总,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万象,看起来漫无头绪,其实是相同,外表观之,万象纷纭,但它是幻影,是一种错觉而已。老子的「玄同」、庄子的「齐物」均有说明,可资印证这个「万象合一」,实际上在这个表面的幻影,它的内涵只是「因果」所衍生而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个人都有先天至性之善良,都凛育于天地精华而生,就在「习」而相远。道之修持,必须下定工夫,「闻道而修」是入门,「修而有悟」是工夫,修道遇魔考而不退──是为「恒」,有恒心而修,就可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御林*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中华民国73年3月6日岁次甲子年二月初四日律诗:东风送我下鸾坛。春到人间尚怯寒。水涨苔痕侵石壁。月移竹影上栏干。追随母驾醒迷梦。协着天书挽倒澜。寄语凡间诸俗子。道心了悟正邪端。圣示:无极老母躬亲降临,神人恭接懿驾!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懿示:诸贤卿与诸儿女免礼!律诗:岳卿随我下苍天。护驾辛劳志不迁。富贵无贪扶社稷。功名何用等云烟。世风变幻人情异。善恶攸分俗虑牵。学就道心成道果。逍遥紫府证为仙。第六章 道之灵性与因果律无极老母曰:「道」是至善的、万能的,是天地之母。道者理也。道理者,属于形而上的,不得以物体名之,也不得以物理解之。天下各大宗教均崇「道」以设教,是人生最高的指标。修道之谓「教」,指导人人走向正道,而以神道教之。易曰:「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复卦:因宇宙的事,有非人力可解者,非托之于神道不可。基督教新约翰福音:「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由此更可证明天下各大教均崇「道」以教也。是故修道的目的是修「灵性」,什么叫做灵性?「灵性」:是道德、愿力、修持、再加上先天的德行,四者结合成为灵性。灵性表现于生活中,为至善之德行。不过灵性也有大小,视你「道德、愿力、修持、先天」的功夫为何而分别,其功夫大者则灵性高,功夫浅者则灵性低,最怕没有灵性,人如无灵性,则浑浑噩噩。人与禽兽有何别乎?禽兽之善者亦不乏灵性,灵性不是聪明,聪明人很多,不一定有灵性,但有灵性者都很聪明。纵目观之,举世滔滔,其野心家者贪欲,以兼并自豪,大战爆发,杀人数千万,如此「灵性」何在?其有杀人越货或诡诈*害者,其「灵性」早已泯灭。修道者,修此「灵性」也,将欲念去掉,灵性自然出现。所谓「道」者,为一灵明之虚体,故灵明为灵性之表现于外者,灵性当然属于光明的。灵性光明,自有其「因果律」,有「道德、愿力、修持、先天德行。」此即灵性之因,有了「灵明」,即灵性之果。怎奈世人多不相信有「因果律」,认为因果报应是虚无的,故一味胡为,不愿修道。娘今用科学常识,来阐明「因果律」,以唤醒世之执迷者了悟而不敢作恶,以收向善而修之功。「因果律」就是宇宙万物所受之限制,因果律来自波动力学,宇宙为波动,故宇宙之运行为曲线,不是直线的。其「起」为「峰」,即是「因」;其「伏」为「谷」,即是「果」。所以为善自有善报,作恶自有恶报。人间善恶事,完全由人自己造成的,所以人必须要切切注意,千万不可走错了路,差之丝毫,则谬之千里,想要改变也太难了。古人之「戒慎恐惧」,就是因为这个关系,修道的最大目的,就是「使自己不犯错误」。老子云:「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天网者代表宇宙的总体,万有均在总体中,好似一张网笼罩着大地,一切均在衪的控制中,不能脱逃。天网者天秩也、天命也,谁也不敢违抗的。天秩者,天之秩序也,亦即天道也。从星球之运行及万物之生育,知确有天秩之天道,当相信有「因果律」,这是藉科学的说法,不是随意的,因果律不是迷信的,是由自然现象观察出来的。御林*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中华民国73年3月22日岁次甲子年二月二十日律诗:追怀往昔志歼金。扶宋精忠不二心。缔造功勋高且伟。荣登神位古而今。著书护驾随皇母。醒世度迷作圣箴(zhēn)。但愿人人如拱璧。洛阳纸贵重儒林。圣示:无极老母躬亲降临,神人恭接懿驾!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懿示:诸贤卿与诸儿女免礼!律诗:奉行积善意堪夸。劝尔群黎勉有加。化俗道心心不昧。移风功德德无涯。金钟声响醒迷梦。宝殿香凝篆吐葩。阴骘(zhì)勤修登彼岸。他年果满泛仙楂。第七章 道之天秩

无极老母曰:天地之母,创造万物的「道」,非阴非阳,可称中性,在这个境界里是永生的,无善无恶、无长无短,此即所谓「天国」,亦即「真宅」,所谓「永恒之家」。语云:「天是一大天,人是一小天。」就是说万物由「道」而生,每人都是「道」,修道者希能重返于「道」,是以有先天道、后天道之区别。先天道者,未变之道也;后天道者,已变之道也。人间世为后天道,无极为先天道。易经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此乃后天道,故易学所讲者,偏于后天道,是以有「象数」之说,然则修先天道,何以别乎后天道呢?

修先天道,必须摆脱人间世的一切欲望,所谓形而上之「无为」也。尘世即后天道,后天道也不是不可修,不由后天道修至先天道,焉能「归真反璞」。修后天道,也可有所作为,不过后天道是在矛盾中,永远受矛盾的约束而不能自由,如生死成败、名利穷通都是不免的,魔*也自然产生,因人有肉体,肉体有感情,所以喜怒哀乐随之而起,此魔道之所以存在也,魔来自阴阳,阴阳既然不免,故人生的祸福也不可逆料的。是故道有「天秩」,天秩者,天命也。宇宙运行的秩序,亦即自然运行之法则,亦可称之曰:「轨道」。如地球绕太阳,距离有远近,乃有四季──春夏秋冬之分。地球何以绕太阳而行?此乃是太阳与地球「吸斥」二力之平衡故也。太阳对地球有吸力,地球对太阳有斥力,最后形成一个轨道,此乃先天道之轨道。今日天文学家算的很仔细,推至月球绕地球,也算的很清楚,所以可登陆月球,丝毫不差。此乃道之天秩,运行至正无偏,故天文学家始得算出确准者也。后天道亦有天秩之轨道,如「人伦道德、三纲五常」皆是后天道之秩序,人若不遵守秩序,则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无序,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不夫、妇不妇,则天下大乱矣。譬如飞机之飞行有一定之航道,如不遵航道而飞行,则易发生相撞。如火车之行驶有一定之轨道,若不遵轨道而行驶则易发生脱轨事故。行人如不遵守交通规则而专走旁门左道,则易发生车祸,是故天有天道,地有地理,凡不循道理而行者,皆是违背天秩之旁门左道也。或曰上天既然降「道」于世,何又降「魔」以扰乱修道者之心志?须知「玉不琢,不成器」之义,道若无魔不成道。修道者若不经过魔考之考验,则其道心不坚,道果不进也,所以凡修道者不论先天道也好,修后天道也好,必须遵守天命,循天秩之轨道而修,坚志不移,则道不进、果不成者未有之也。万物均由道生之,道善乎。曰:道非善、非恶。在道之本身,无所谓善恶,善恶乃起于后天,由人自作耳。御林*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中华民国73年4月9日岁次甲子年三月初九日律诗:把笔临鸾喜结缘。香烟缕缕绕神前。虽无化俗珠玑句。信有移风锦绣篇。育德滋培心上地。修身涵养性中天。相期阴骘功勋造。桂馥兰馨(xīn)福寿延。圣示:无极老母躬亲降临,神人恭接懿驾!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懿示:诸贤卿与诸儿女免礼!律诗:道心心法却难修。无影无形不易求。学就功成诚可喜。邪侵魔扰怨何尤。恰如作善安灵性。宛似行凶入狱囚。莫说天高神*远。端凭积果与因由。又示:娘为唤醒沉沦苦海诸灵子及方便修子对道之体认,乃继天道奥义后再躬亲下凡武庙明正堂,期期扶鸾著作无极天书道心秘藏一书,以引证、分析道」之理论,深盼诸儿女能得因而闻道而悟,悟而修持恒毅,以期有成。如今已拟完书,深愿世之儿女能体为娘苦心,不辞奔波往返天凡,亲着无极天书。及本一时劝善以言,百世劝人以书之体认,助道推行,印赠无极天书,能致广布尘寰,拯度迷津,源远流长,使后世诸儿女学道有门,返回无极,而母子团聚有望,则稍慰为娘日夜呼唤,倚闾盼归之悲也。第八章 四质合成以修道无极老母曰:修道要「四质合成」,何谓「四质」?体、心、气、神者也。各家论述:有修道首在「心」,有偏于「气」,虽都不错,但忽略其它三质,故多有偏执,未臻尽窥大道堂奥。何以体、心、气、神谓之四质?盖以融合可成一体──道,分解各成质子而名也。娘将「四质」逐一诠释,以开悟诸儿女!「体」──即身体,世俗区分人际称谓,即「我」者也,但不能执于我相,因为这个「我」,只是要达到「无我」,而至与宇宙大自然融汇成一体的基本踏石。修道就是修身,体为基本要素,是以要尊重此身,但不是陷溺于珍惜,也不能流于想借重肉体,制造一粒金丹,以期永生,也不要以压榨肉体,想开一朵道的奇葩。尊重身体而符合修道之旨,有下列几个要件:(1)健康。身体某部份有疾病,应速治疗,患病在身,会影响心理的正常及修道必须的活动。(2)定时之运动,使血脉畅通,心室才不受阻碍。(3)日常接触须守正,不以污秽罪恶而使身体受损。居所需清净,保持空气流通。(4)睡眠需充足,养精蓄锐,使身体新陈代谢正常。「心」──主管变化,在变化中,不能让祂脱出正轨,所以思绪的变化不能「执」,但是这个心的变化中,必须有赖于「气与神」为后盾。「气」──动力也。气合于心,始能收变化之功,气如电、针灸,以电子侦查器查穴之所在,即明证也,气是动能,仰之万物能活,亦得发展茁壮。「神」──四质中最重要者,无神:心失之变化,气失之动能。娘举一例:宇宙飞船何以能够圆满的达成进入太空飞行之任务?船(体)飞行中的操作心)及动能所用燃料(气),可是最重要的却是制造宇宙飞船的人(神),由此可资明证也。分析四质内涵后,再解释其用:「体」须健,始得实践道理之所得;「心」须正,始得变化无偏差;「气」须驯,始得动力不暴躁而定;「神」须守,契于万象之母,进于道也。此「健、正、驯、守」是四质合成而证于道者也。总此而言,体合于心,心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体,循环联系,一气呵成,将绵绵不绝矣。御林*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中华民国73年4月21日岁次甲子年三月廿一日律诗:三月东墩气象幽。柳随风舞解人愁。虫声细细呜深夜。磬韵微微响静楼。执笔开迷无俗句。喜生抱志有心修。天书劝善期能悟。他日功成耀九州岛。圣示:无极老母躬亲降临,神人恭接懿驾!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懿示:诸贤卿与诸儿女免礼!律诗:泄尽天机为众生。秘藏劝世作修程。道心秉正终归悟。德性抱中始得成。利要义求无困苦。贪为贫状必难荣。著书训诫宜深省。盼尔凡黎莫看轻。第九章 执慧归真无极老母曰:娘今日讲述修道原则性的主题:「执慧归真」,兹细加剖析这个名词的意义。「执」──不是固执、偏执的肯定义,而是启迪认定。「慧」──是智慧。所以「执慧」之意,就是以智慧的启迪而善加运用,庶几达到由智慧探索出一条光明大道。所谓「归真」,其意有二:一、世之诸儿女必须明悟人的原灵那里来?二、既从那里来,就必须回到那里去。修「道」的意义及其最终之目的:乃在企求人生于世,步上正路而达到「超生了死,脱离宇宙大轮回之境界。」因为世间的一切景物、情欲,在灵的空间里俱是「假象」。所以惟有「归真」,才能摆脱这一切假象所产生的引力,而穿越这一层束缚。如老子所云:「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因为这个「身」,带来了「七情、六欲。」以今日生理学分析,身体除了普通感官之神经系统外,尚有内分泌及脑电波更为严重。所以老子之患有身,乃「慧」而有所觉悟问题之存在,及至「无身」,在此非指毁身,若身亡基毁,一切俱空,则何能言及其它,是以,故其「无身」,乃是突破了「假象」,迈进「真」的境界了。然而天纵奇才、灵敏过人之质者少,以老子的修为,世之诸儿女能及者鲜矣。但后天是因,先天是果,诸儿女欲求达到「道」的最高境界,却仍可由后天的修持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执慧归真」是一个总体过程的启示大目标,俾使世之诸儿女如何去体认「道」的精髓,这就是「执慧」。因为「道」在日常生活的周围范畴内非常广泛,处处都可以发掘出祂的真理,可是有正,亦必有其反,「道」与「魔」是并存的,如同迷*阵,看似条条俱是通路,可是却能引人入岔路,若能奠定了「执慧」的功夫,也就能打破了偏见。老子的「玄同」、庄子的「齐物」:都是力主打破偏见的立论,惟有打破偏见,才能有朗然的智珠。尘世的形形色色、林林总总,都是后天的矛盾所形成,亦即阴阳相激、相荡,由此两个力量旋涡的运行,所以变化无常也。是故,人生于世容易产生偏见,欲求打破偏见之法,必须从偏见中寻求真理,如老子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从后天的矛盾中寻求平衡。然则修道之过程,有如:儒家之「执中贯一,修心养性。」以达「忠恕」之境界。道家之「抱元守一,存心炼性。」以达「感应」之境界。佛家之「万法归一,明心见性。」以达「慈悲」之境界。耶家之「默祷亲一,洗心移性。」以达「博爱」之境界。回家之「清真返一,坚心定性。」以达「清真」之境界。此皆是「执慧」之功夫,必须恒毅修持,就可达到「道」之最高境界,希诸儿女勉而修之。御林*护驾主帅岳武穆王 降中华民国73年5月5日岁次甲子年四月初五日律诗:近年著述厥功成。天母慈悲悯世情。警醒凡黎修大道。秘藏一部唤群生。栉风沐雨无辞苦。戴月披星不计程。正是金科兼玉律。修真了悟上瑶京。圣示:无极老母躬亲降临,神人恭接懿驾!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懿示:诸贤卿与诸儿女免礼!律诗:修好道心有秘藏。天机泄漏阐明扬。若求书内寻真理。定静身中必露光。放下屠刀登圣域。抛除孽剑上仙乡。只凭一念存诚志。何患灵归枉断肠。又示:道心秘藏之着已将完成,但愿诸儿女应多研读,悟而修之,庶免娘一片苦心白费也。第十章 结论无极老母曰:「道」之进修,不仅合乎中国人的生活要求,即任何国家的人民也都适合,修道是无国际与种族的分别,修道是补助人类生活的缺陷,使人人走向光明快乐的道路,不过各种民族有其不同的修法,但其宗旨是一个「至善」,虽然路线不同,最后归宿是一样:「反璞归真」。中庸曰:「修道之谓教」。修道必须强调修持与实践,修道有学而知之者,谓之:「自明诚」,有生而知之者,谓之:「自诚明」,一般人均是学而知之,故必须自己用功夫,就可进于道。老子曰:「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与道、与天地、并称四大。所以修道者由「人道」着手,而修「地道」,然后修「天道」。修天道者,应由「性命双修」,始得「超生了死」,而可证天道之无上境界。人道之修持:人道以人为本位,一切皆由我做起,自己身心清白,才可以敬神,才可以修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道在生活中,当从改善生活做起,这就是「诚意、正心、修身也。」修道须知:「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脚踏实地,往前迈进,才不致落空。所以「本立而道生」,立本为修道之基础,如不从此处下工夫,则永无成道之日,须知「道」在迩,何求诸远?修道只是「修身」,身外无道,「孝、悌、忠、信」便是道也,从此可知修人道之基本精神。地道之修持:以兼善天下,布施、造功、立德,便是进地道之功夫。既修成人道,便当发救世之宏愿,不能以自救为了事,而应再救众生,所谓「修己度人」,故不能兼善天下者,亦不能独善其身也。成圣神、成仙佛,应献身社会,杀身而后成仁,舍身而后取义,布施济困,行善立功立德,内修固然重要,外功也极迫切,凡有大牺牲者,必有卓绝的精神。惊天地,动*神,方可不朽,此即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正气」,亦即「良能」也,修道者当发挥此良能,而后可与天地相合。天道之修持:以性命双修,期超生了死,便是修天道之功夫。须知「性命双修,超生了死。」是进修天道最高之境界,既能超生了死,则可「赞天地化育,与天地参」是同一境界也。大学之「在明明德」,明德即「良知」,明明德即「致良知」,明德者为天赐之一点性灵,性灵不灭,即成圣成贤,此乃修天道的重要功夫。天道之性命双修:「体合于心,心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无。」本此四段进修,即是性命双修,加之人道、地道所修成之内圣外王之果,就可臻于性命双修之最高境界──「超生了死」,其灵性永久光明而不灭也。(全书完)天母至尊无极老母 降中华民国73年5月15日岁次甲子年四月十五日跋两仪定位,即肇阴阳,天覆地载,人处其间。娘放下九六原灵于凡尘,秉天地之灵气而化育,生生不息,造成世界万物之中,惟人有万物之灵。人之初,其先天之灵性本是善良,降落于凡尘,受后天环境之熏陶,习而其性相远,善恶之别,由此而分,是故顺天而行者必昌,逆天而行者必亡。嗟(jiē)乎!九六原灵仅有四亿修成正果,尚有九二原灵生生死死轮回之中,能知行善修道,而成道返回无极故乡者寥寥无几,娘每思及此,忧心如焚,不忍坐视诸儿女沉迷于红尘苦海之中而不能自拔。虽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开普度方便之门,处处开堂,方方阐教,怎奈学善难,习恶易,觉者自觉,迷者自迷。娘为挽救痴迷之辈,仍不得不将无极之秘本:天道奥义著作于先,道心秘藏著作于后,期以唤醒诸儿女早萌善觉,勤修大道,认理归真,脱离轮回,免罹浩劫。今道心秘藏亦已降世,此二部无极天书原本是句句皆含玄机,篇篇皆藏秘奥,娘为使读者易悟,乃以浅白文句,阐明修道之理,希世之诸儿女应体念娘一片之苦心,详为研读而修之,聊述数语以为跋。天母至尊无极老母跋于南天直辖武庙明正堂天运甲子年梅月望日恭祝无极天书道心秘藏降世盖天古佛昭明翼汉大天尊 降中华民国73年5月16日岁次甲子年四月十六日祝诗:言行劝善费思量。汇印流传岁月长。千载麟经留史册。一书凤藻重文章。尘寰有幸修真谛。珠玉无遗集秘藏。奥义词华双媲美。网罗道理句琳琅。圣示:体念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为唤醒迷儿莫再沉迷于红尘苦海之中,勤修大道真理,以光灵性,期早日重返无极家乡,母子团圆,庶免 母娘日夜倚门闾盼望诸儿女早归,故不辞迢迢云路,披星戴月,沐雨栉风之苦,躬亲下凡著作道心秘藏无极天书一部,老母之用心实良苦矣!今日天书降世,聊献芜词献祝,并感谢 母娘之辛苦。又示:母娘懿示:天道奥义与道心秘藏,此二部天书均是无极之秘本,兹应运降下凡世,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必读之良书,亦可作修道者之明师,希世人善为珍惜,研悟而学之,必有裨益也。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 降祝诗:善劝黎民志未休。儒宗木铎振中州。道心不昧瑶池训。德业无邪泗水流。汇集秘藏天眷顾。编成真理世长留。而今付梓扬芬日。珍重新书勉力修。圣示:恭祝无极老母费尽心血所著成之无极天书道心秘藏今已降世,此书是「天道之秘,心法之藏。」希世人善为珍惜而研悟之。太上李老君 降祝诗:天母躬亲执笔耕。秘藏奥义两书成。开迷顽石能知返。启迪灵光可照明。巨著珠玑将付梓。良篇锦绣博佳评。摛词题跋群黎劝。了悟勤修上玉京。圣示: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愿世人应体念 老母之慈悲与爱心,劝修研悟道心秘藏,庶免辜负 母娘之一片苦心也。释迦牟尼佛 降祝诗:一片婆心下九州岛。慈航急泛济时舟。深知孽海沉悲怨。了悟真诠免苦愁。色相皆空无欲念。尘寰虚幻莫贪求。秘藏着就颓风挽。付梓欣逢甲子秋。圣示:无极老母费尽苦心所著作道心秘藏,包涵慈悲、仁德、善良、博爱、恻隐等心,凡修至此境界者,四相皆空而无欲念也,此祝。耶和华 降祝诗:天降真诠可育才。群黎有幸沐恩来。道心秉正修功果。德性无偏靖劫灰。孽海滔滔诚感叹。红尘滚滚实堪哀。秘藏一部将剞劂。扭转乾坤化俗埃。圣示:天降道心秘藏,阐明道心秉正与修法,五教教理皆出自道心也,谨此为祝。穆罕默德 降祝诗:浇漓世事感难禁。恻隐之怀拯溺沉。喜得金篇均录记。欣观玉简尽搜寻。堪嗟尘世皆虚景。幸着道心报好音。付梓书成来跋后。伫(zhù)看黎庶沐恩深。圣示:恭祝道心秘藏降世,愿世人读而修之。编后语无极天书道心秘藏是一部阐明天道之秘奥,打开心法之道藏。今应运降世,由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不辞云路迢迢之苦,披星戴月,沐雨栉风,躬亲下凡武庙明正堂,藉金指妙法飞鸾之作,是一部大开觉路,唤醒人心向善,勤修天道真理,以期了脱生死之上乘道书。凡修道者若能读而了悟其理,毅志以恒,按步就班,由人道、地道、天道而进修,就可修达至最高境界。本书乃 母娘呕尽心血著作之天书,绝非一般批风弄月之杂书可比拟,愿阅读者善加惜珍,输诚研读,庶不辜负母娘一片慈心与苦心也。在著书期间,荷蒙各地诸善德陆续助印,俾使本社得能顺利发行单行本问世,其协助代天宣化之功德无量也。但愿有缘获读此部天书者,切莫轻弃,善为保存,备时而温故而知新,或转赠他人阅读亦是功德一件也。本社编印此书,将保存底版,随时可翻印,凡有心弘扬宣化助印者,请向鸾友杂志社接洽,自当以工本费服务,如有祈求事项,当代为呈疏上天叙功奖赏。又者,谨奉 母娘懿命,本书须不断印赠、流传,广为宣化,以达济度、劝化苍生之宏效。免费赠送邮寄天降善书通知欢迎添加刘行之咨询工作室电话
1
查看完整版本: 道心秘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