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学堂的医友们,大家好~我是辛卯
你有没有听说过,或者经历过吃人参会流鼻血?
最近疫情反扑,大家都在恐慌,很多人想增强体质,或者冬季进补,于是想到吃人参。
都听说过人参大补元气嘛。
而且也有句老话说:大*救人无功,人参杀人无过。
听听这话,是有多么喜欢人参啊。
但在我们来看,人参、大*、干姜、附子等诸药,普同一等,在治病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讲: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中医讲辨证施治,患者是附子证,是干姜证,是大*证,那你用了人参,这就是你用药错的问题。所以其实人参也没错,是你的错。
美国总统里根说,不是枪杀人,是人杀人。
枪只是一个工具,药同样是一个治病的工具。
关键在于使用工具的人。
所以我们要给人参正名。
人参确实有它价值,特别是对于调养脾胃,恢复元气,作用还是非常好的,但关键是要用对。
所以接下来和大家分享如何正确使用~
先来看下经典对于人参的记载~
《神农本草经》上指出:人参,气味甘、微寒,无*。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清代名医陈修园注:人参药性提纲在于“主补五脏”,所有的精神不安、*魄不定、惊悸不止、目不明、心智不足,都是因为阴不足而阳亢导致的。
五脏得人参的甘寒所助,则可以“安精神,定*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
人参主补五脏,久服轻身延年。
多么好的作用,那为什么吃了会流鼻血呢?
这得从人参的真正作用开始说起~
举个临床案例,方便大家理解。
中医上有一个词脱阳于外,说的是重病之人,阳气欲脱,汗出而喘,我们称之为肾不纳气,同时伴有发低烧,对应的脉象是浮脉。
浮脉对于久病之人非常严重,在《濒湖脉学》体状诗说: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所以久病患者出现浮脉一定要注意。
我有一个朋友,他母亲常年卧床,有一年夏天突然出现这个现象。我们也赶紧过去看了情况,把了脉象。典型肾不纳气,阳气欲脱的症候。
于是让这个朋友赶紧煮了参附汤。
幸好家里常备中药,而且有一根别人送的野山参。
煮了之后赶紧喝下,喘的情况得到缓解,体温从37.2°先烧到38°,然后再降到正常,脉象也从浮脉收回,变成沉脉。
所以人参的作用是可以把在表,在外的气血收回到里,也就是肠胃。
人参养胃就是通过把外周血抽调回肠胃参与消化吸收。
脾胃有了更多的气血参与消化吸收,好比就是在提高生产力,能产生更多的气血,转化更多的水谷精微供给身体利用。
之所以单吃人参,满口起疮,流鼻血。
真正的原因是这些人身体的津液都非常的不足,单吃人参后,在外的气血收回到脾胃参与消化吸收。
就造成鼻腔、口唇周围津液不足,虚热扰在局部,局部很脆弱,扰在鼻部就会流鼻血。
所以不是人参的问题,是使用人参的人有问题。
那人参在经方中是如何应用的呢?
给大家推荐一个方剂: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
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
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
半夏半升(洗)*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泻心汤,其中半夏帮助降逆,*芩*连帮助清胃里的虚热,人参甘草大枣干姜恢复脾胃功能,温胃散寒。
适用于解决什么问题呢?
半夏泻心汤的主治病证是心下痞。
首先心下可以理解为解剖学位置的胃,所以泻心实则是治胃。
而痞是一指胃里满而不痛,喜按压的一种表现。
所以心下痞是一种虚证,方剂中用到了人参、大枣、炙甘草,属于养胃补虚。
特别是人参把外周的气血收回肠胃,参与消化吸收。
因为虚,所以功能必然是衰退的,可以理解为寒,干姜温胃,振奋胃的功能。
胃气以降为顺,所以用半夏降逆。
有虚,有寒,就会导致循环不通畅,从而出现热,所以用*芩*连3:1的比例,侧重清胃里的虚热。
所以临床可以用于治疗胃炎、胃溃疡、口气等脾胃一系列的问题。
平时怎么使用人参,效果更好呢?
很多人可能平时没有什么不舒服,家里又有点人参,想吃了补补元气,但是又怕吃了流鼻血。怎么办?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款膳食汤,如果不方便用汤药,人参炖汤,发挥的作用是最好的。
参杞大枣甘草生姜汤
人参15g枸杞15g炙甘草15g大枣6枚生姜15g
大火烧开,小火煮30分钟,代茶饮。
爱吃甜的朋友,可以再加适量冰糖,味道更加。
姜枣草,都有调养脾胃的作用,枸杞填精,人参养胃。同时有生姜打底,整个汤剂温和健脾。
当然如果有炖汤的习惯,也可以在炖汤的时候,加上适量的人参,15g左右即可。
但是也要注意加一些生姜,道理是一样的。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中医并不像你想的那么难,也空谈无法使用。
昨天面诊还有一位上海来的医友,说自己以前也花很多钱学过中医,但是总感觉学完之后啥也没学会,反而看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