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原来叫薯蓣,唐代一个皇帝叫李煜,为避讳改叫薯药,到了宋代出来一个皇帝叫赵薯,于是改为山药。
道地:河南古怀庆府(今河南焦作所辖的温县、博爱、沁阳等县)所产者品质最佳,故有“怀山药”之称。
炮制:霜降后采挖,刮去粗皮,晒干或烘干,为“毛山药”;再浸软闷透,搓压成圆柱状,晒干打光,成为“光山药”。切厚片,生用或麸炒用。药房用的都是光山药。
上品的标准:体重沉、须毛多,皮*肉白,汁液粘稠。
《神农本草经》中,列为补虚上品,有“小人参”的美誉。
药性和功效▼药性:甘、微酸,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益气养阴,补脾肺肾,涩精止带。
山药,能够益气养阴,气阴双补的。补气药往往是性偏温,它又可以补阴,那么性又偏凉,所以它的药性是平的。药性不偏颇,相对比较和缓,可以用于治脾胃虚弱症。
临床应用▼1、用于脾胃虚弱证
(1)、山药平补气阴,且性兼涩,对脾虚食少、体倦乏力、消化不良的泄泻等,都可以使用。气虚尤其是中焦气虚,山药可以入脾经,首先补的脾气,还可以补脾阴,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的源头,作用非常平和,不偏驳。
(2)、山药药食两用,对于慢性久病或病后,虚弱赢瘦,需要营养调补脾胃者,可以长期服用。
《神农本草经》:“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山药不仅补气,还含有营养物质,这和人参、*芪等是不同的。一般补气药的作用靶点是扶助正气,振奋功能,而没有营养物质。
▼
2、用于肺肾虚弱证
山药即补脾肺之气,又益肺肾之阴,并能固涩肾精。
山药是可以平补三焦的,上补肺中补脾下补肾,略有收涩作用(固涩肾精)。对肺气不固的,或者肾气不固的这些虚症,可以用山药。
▼
3、用于虚弱消渴
山药补脾肺肾之气,又补脾肺肾之阴,有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之效。
《本草纲目》:“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
消渴,背后的机理就是:气阴两伤虚热,用山药来气阴双补,搭配一些知母、百合等一些养阴的药来配伍。
▼
4、用于带下清稀
山药补肾气、滋肾阴,兼有收涩之性,可以用于治疗女子带下清稀。
食养清单▼食养清单:焦三仙各10克,鸡内金20克,生山药30克,红糖适量。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2-3次。煮水代茶饮。(焦三仙: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
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辩证要点:食欲不振+面色萎*+神疲倦怠+或形体瘦弱+大便糖稀+或食后腹胀+或厌食
此方来自近代名医蒲辅周老先生的临床经验。
推荐阅读:敲胆经,不花钱又增加气血,你做吗?阳陵泉穴,疏肝利胆,舒筋活络穴位密码足三里穴,人体保健长寿第一大穴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