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一样的方式
讲述不一样的医案故事
有缕清风,自杏林来……
杏小林
一个苦于针推如山般课程的学生
因缘际会,走入了岐*殿
邂逅了一缕清风
其中有医理,更有医德
随着这缕清风
杏小林的故事
也来到了第七个篇章……
吴郡医案
内伤
一男子每遇劳役,食少胸痞,发热头痛,吐痰作渴,脉浮大。薛日:此脾胃血虛病也。脾属土,为至阴而生血,故曰阴虚。彼不信,服二陈、*连、枳实、厚朴之类,诸症益甚,又服四物、*柏、知母、麦冬,更腹痛作呕,脉洪数而无伦次。薛先用六君加炮姜,痛呕渐愈,又用补中益气,全痊。
刘秀才劳役失宜,饮食失节,肢体倦息,发热作渴,(初起何以即渴。)头痛恶寒,(明是表证,须辨内伤外感之头痛恶寒,不明此理,徒用温补,死先生言下矣。)误用人参败*散,痰喘昏愦,扬手掷足,胸间发斑如蚊所呐,(罗谦甫案亦见红癍,从乎中治。许学士案亦见红癍,为阴盛于内,逼阳于外。)薛用补中益气加补之而愈。(节选自《名医类案》)
杏小林读过这医案
微闭双眼
低头蹙眉思忖
想要体悟其中深意
突然
身边出现了一团云雾
那仙风道骨的身姿又出现了
杏小林又随着他
来到了吴郡……
#
医者无名
你见过行走人间的郎中吗?就是那种,背着破旧的医囊,素衣布服,走过村里,庄内的泥路,裹挟着一身的寒气或是暑气的郎中,在冷清的村庄里,行色匆匆,去到每一个病人家。
我就是呀,我姓薛,我走过的村庄,村里人都唤我薛郎中。其实比起我自己的名字,我现在愈发喜欢薛郎中这个名字了。
#
症候辩证
这阵村里好多人刚服过劳役,许多壮年男子都有各种各样的症状出现。
“薛郎中,你再来看看我当家的吧。”还是那位妇人,她家的当家人,每逢劳役,进食少许便会胸中闷痛,身体发热且头痛,痰多,总是感到口渴欲饮,我诊他的脉象,有浮大之象。我之前为他诊断过,他这应该是脾胃血虚。
#
大医精诚
可巧的是病人也略知方药,偏偏他不相信,我苦劝无果后他服用了陈皮、半夏、*连、枳实、厚朴等,各种症状愈发严重,又服用了四物汤配合*柏、知母、麦冬,腹部更加疼痛且出现呕吐症状,脉象洪数且无规律。这次竟不能来诊了,我匆忙提上药囊便随她去房中。再次把脉后,我决定先采用六君子汤加炮姜,病人腹痛和呕吐的症状都得到了明显改善,之后我又采用补中益气的方法,病人完全痊愈。病人谢过我,我自挥了挥手,回了我的小医馆。
#
再治役病
休息了不多时,村里的刘秀才的家属便找来了,也是劳役过后起的病,原先的大夫给刘秀才开了温补之药,刘秀才误服人参败*散后,痰多咳喘且神志不清,手足蠕动,胸口上长满了斑疹,像是蚊虫叮咬的样子,我仔细地询问了他的症状,判断其应该采用补中益气的方式再加上生姜、桂枝、麦冬、五味子等药剂,补其身而使其痊愈。果然,不久,刘秀才就痊愈了。
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走到下一个烟火缭绕的村庄中。但是现在,我在这里,我就要做好我本分的事情。
我要对的起别人叫我,薛郎中。
我是,薛郎中。
医案知识小集锦
病症篇
胸痞
证名,指胸中满塞不痛或指胸中闷痛。
脾胃虚
脾胃,是指脾脏和胃腑。脾胃虚弱分为:脾气虚、脾阳虚、胃气虚、胃阴虚。脾气虚的症状主要是气短乏力、头晕、大便溏泻,容易出血,血色淡,甚至面色脏白;脾阳虚主要表现在: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胃气虚主要表现在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胃阴虚主要表现在虚火上炎,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
血虚指血液亏虚,脏腑、经络、形体失养,以面色淡白或萎*,唇舌爪甲色淡,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妇女月经量少、色淡、后期或经闭,脉细等为常见证候。
阴虚
为中医名词术语。是指由于阴液不足,不能滋润,不能制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证候。临床可见低热、手足心热、午后潮热、盗汗、口燥咽干、心烦失眠、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治以滋阴为主。若阴虚火旺者,宜养阴清热。
药剂篇
二陈汤(中医方剂)
组成: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
用量: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15g,白茯苓9g,甘草(炙)4.5g。
用法:上药?咀,每服12g,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生姜7片,乌梅1个,水煎温服。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梅尼埃病、神经性呕吐等属湿痰者。
*连(中药)
别名:味连、川连、鸡爪连,为毛茛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入药部位:毛茛科植物*连、三角叶*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
主治: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疗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枳实(中药)
产地:主产于四川、江西、湖南、湖北、江苏。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幼果。
炮制方法:
1、枳实: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2、麸炒枳实:取枳实片,照麸炒法(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用麦麸熏炒的方法。)炒至色变深。
性味:苦、辛、酸,微寒。
归经:归脾、胃经。
功效:破气消积,化痰散痞。
主治:用于积滞内停,痞满胀痛,泻痢后重,大便不通,痰滞气阻,胸痹,结胸,脏器下垂。
厚朴(中药)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性味:味苦、辛,性温。
归经: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主治: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
四物汤(传统药膳)
异名:地髓汤(《圣济总录》卷一六四)、大川芎汤(《鸡峰普济方》卷十六)
组成:白芍药、川当归、熟地*、川芎各等分
用法:每服9克,用水,毫升,煎至毫升,空腹时热服。
功用:补血和血,调经化瘀。
主治:冲任虚损,月经不调,脐腹亏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时发疼痛;妊娠将理失宜,胎动不安,腹痛血下;及产后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跌打损伤,腹内积有瘀血。
*柏(中药)
习称:川*柏。
产地: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北、云南等地。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树皮。
炮制方法:
1、*柏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润透,切丝,干燥。
2、盐*柏取*柏丝,照盐水炙法炒干。
3、*柏炭取*柏丝,照炒炭法炒至表面焦黑色。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肾、膀胱经。
功能: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疗疮的功效。
主治:用于湿热泻痢,*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脚气痿蹙,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湿疹湿疮。盐*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
知母(中药)
入药部位:单子叶植物百合科知母的干燥根茎。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主治:热病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6-12g。
禁忌: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故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忌服。
炮制方法:除去须及泥沙或外皮,晒干。切片入药,生用,或盐水炙用。置通风干燥处,防潮,以备切片入药,生用或盐水炙用。
麦冬(中药)
入药部位:百合科植物麦冬(沿阶草)的干燥块根。
性味:甘,微苦,微寒。
归经:归心、肺、胃经。
功能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止咳:用于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阴不足之心悸易惊及热病后期热伤津液等证。配沙参、川贝可治肺阴虚干咳。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泄泻,胃有痰饮湿浊及暴感风寒咳嗽者均忌服。
六君子汤(中药汤剂)
组成:人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陈皮(3克)、半夏(4.5克)。
用法:上为细末,作一服,加大枣二枚,生姜三片,新汲水煎服。
现代用法: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胃气虚者。
功用: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食少便溏,胸脘痞闷,呕逆等。
人参败*散
别名:败*散、羌活汤、十味汤、人参前胡散
组成:柴胡(去苗)甘草(烂)桔梗人参(去芦)芎藭茯苓(去皮)枳壳(去瓤,麸炒)前胡(去苗,洗)羌活(去苗)独活(去苗)各克(非现代用量)
用法:上药十味,研为粗末。每服6克,用水毫升,入生姜、薄荷各少许,同煎至毫升,去滓,不拘时候,寒多则热服,热多则温服。
功效:扶正匡邪,疏导经络,表散邪滞。益气解表,散风祛湿。
主治:伤寒时气,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疼,及寒壅咳嗽,鼻塞声重,风痰头痛,呕哕寒热。
其他
脉象
中医学名词,指脉搏的形象与动态,为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脉象要素指脉象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位、数、形、势等四个方面。一般分为浮、沉、迟、数四大类。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数脉: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洪脉:脉大而有力,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主病:热盛。内热盛脉道扩张,脉形宽大,因热盛邪灼,气盛血涌,使脉有大起大落。
补中益气
中医对证治疗术语,中医名词,系“补、泄、清、散”等治疗手法之一。补中益气就是调养脾胃。脾胃等脏腑对饮食物的消化转输、升清降浊等生理功能。又称脾胃之气。有时仅指脾主升清的功能。脾胃功能产生中气,中气又支持脾胃之气。
那缕带着杏小林走进医案故事的清风
是否还会拂过?
下一次
又是何时何地?
敬请期待下期
杏小林的医案世界环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