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论坛

首页 » 生长环境 » 常识 » 临床各种发热的辨证论治
TUhjnbcbe - 2021/5/25 20:46:00
白癜风禁忌什么食物 http://m.39.net/pf/a_7646805.html

发热一症,临床十分常见,外感内伤都可能引起发热。但辨证永远要整体考虑,不离阴阳。

急性发热:发热起病急,病程较短,通常热势较甚或伴恶寒,多为外感病邪所致。

慢性发热:发热起病缓,病程较长,低热多见,亦有高热者,以内伤发热最多。

发热恶寒:发热与恶寒同时存在,为外感表证的表现。.

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为邪在少阳,枢机不利的表现。

身热夜甚:发热以夜间为甚,若伴舌红绛,为营分发热或阴虚发热;若舌有瘀点瘀斑,多为瘀血发热。

潮热:每于午后或夜间发热,如潮汛之准时,多为阴虚发热或湿温发热的表现,也有阳虚发热,需结合他症判断。

高热:又称壮热、蒸蒸发热,表现为肌肤灼热,体温多在39℃以上,多为外感发热,阳明经证的特点。

低热:一般体温在37.2℃-38℃之间,多为气血阴亏,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内伤发热。

五心烦热:表现为手心、脚心发热和心烦,多为自觉发热,体温不一定升高,或时伴烘热感,多为阴虚发热或肝郁发热的表现。

伤寒发热

发热而身疼者,外感也。自汗桂枝汤,无汗麻*汤。

桂枝汤:桂枝9,白芍药9,炙甘草6,生姜9克,大枣2个。

麻*汤:麻*18,桂枝9,杏仁6,炙甘草6克。

少阴经发热

发热身疼,恶寒,口不渴者,邪入少阴也。麻*附子细辛汤:麻*24,附子18,细辛9。

伤食发热

发热而身不疼,饱闷吞酸者,内伤于食也(平胃散加消食行气之药)。平胃散:苍术9,厚朴6,陈皮3,炙甘草3,香附3,麦芽3,神曲3,山楂6,加姜5片,枣3个。

伤热发热

发热身疼,不恶寒,舌*而饮冷者,热伤于里也(白虎汤加桂枝、干葛:石膏15,知母6,甘草3,粳米10,桂枝10,葛根20,)。

温病发热治法

温病初起,先憎寒而后发热,以后但热而不恶寒,口渴饮冷,脉数。治用麻杏石甘汤,大青龙汤等。发表清里是治温热病之根本大法。

从刘完素的《火热论》认为:“凡有发热症状的,不论其是内外所伤,不论其发生季节,不论其伤于何邪,都是热病,不能作伤寒医治。”,后世医家据此为温病立各种之法反而把思路搞乱,导致现代人一见发热就清热解*。

《温病条辨》之:“伤寒之邪原于水,须遵六经辨证,温病之邪原于火,须按三焦辨证。伤寒是伤人身之阳,故喜辛温,甘温,苦温以救其阳。温病伤人身之阴,故喜辛凉,甘寒,甘咸以救其阴。”这里只要分清阴证阳证即可,何必另立名目。三焦与六经辨证又怎么能分开来说呢,本来是一,却硬要分开,不足为法,反而乱其旨归。

伤寒论六经之法考虑更为周全,白虎,承气,麻杏石膏,大青龙,六味地*,葛根芩连汤等均是治热病之方,明其旨归,随证用桑叶,菊花,金银花,滑石等,还不一样吗?弄个三焦辨证,上焦有热用荆芥,薄荷,菊花等轻清发散之药,中焦有热用石膏,芩,连等清热燥湿之药,下焦有热用泽泻,猪苓,滑石,栀子,大*等清热利湿攻下之药,辨证单从部位分开,真不可取。

举个例子,眼睛干涩在《温病学说》认为是上焦有热,要用菊花,桑叶等。而在《医理真传》看来眼睛干涩分阴证与阳证,阴证是阳气不足,气化之津液不能上润,宜用温热之药。阳证是内有热上扰两目,宜用清热之药。我在临床实践也常遇到要用四逆汤,理中汤治眼睛干涩之病的时候,怎么就一定是用菊花桑叶呢。当然若是有热,也用桑叶,菊花。但无论是哪种原因引起的干涩,用桑叶,菊花熬水外洗都能暂时缓解干涩。

而《伤寒论》是从整体来考虑的,如麻杏石甘汤,大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等都考虑了外有郁闭,内有热邪,内外是一体的,其症大热而无汗,渴而烦躁。白虎汤是考虑热未成燥,全身都是一团火热,大热,大渴,大汗,所以重用石膏而加知母等滋润之品。用承气汤则是大热成燥,肠道中大便结硬不下,所以用推荡攻下,软坚散结,还用理气之药助之。热病伤阴则用地*,麦冬,百合等滋润之品。这是一整套完整的用药体系,上中下三焦又怎么能分开呢?人身虽分表里,上中下三焦,而气血周流全身却是一个整体,无论寒热均要整体考虑才可以。

元阳外越发热

素禀不足,无故身大热,舌青欲饮极热者,元阳外越也,亦有口不渴者,皆同(吴萸四逆汤:附子20,生干姜45,炙甘草60,吴茱萸30)。

小儿发热

气粗口热者,表里俱病,内有热也。人参败*散加芩、连、栀子。

发热出气微温,而口不热,小便清长,大便不实,素有疾者,元气不固也,理中、六君之类。

理中汤:人参,白术,炮姜,炙甘草各三钱。

六君子汤:人参6,白术6,白茯苓6,炙甘草6,陈皮3,半夏6

人参败*散: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实、桔梗、川芎、赤茯苓、人参、甘草各一钱。右锉,作一贴。入姜三片、薄荷少许,水煎服。

张某,男,9岁,高热39度以上,注射针药已四日,高烧不退,来诊的前夜,哭闹不宁,将转为抽风,余以手摩小儿头部及上身,热可烫手,但腿部以下渐凉,至脚冰冷,此为阴阳相格,上下不通,虽发高烧,却非凉药可治。用白通汤。处方:制附子30克,干姜30克,葱白30克。童便为引。2剂痊愈。因白通汤能宣通上下,加童便又能入阴。以后凡治此类患者发高烧,久治不愈者,即以此方轻重上基本治之而愈,其例不下十数。

陈某,一岁半,女,低烧四日,服西药及中成药退烧药无效。吃奶少,喝水少,大便有不消化食物,稀。后背及腹部热,头不热,脚暖和。因其便稀,食少,喝水少,诊为脾胃虚寒,中焦郁滞生热。用理中汤加味。处方:*参10,白术10,炒黑干姜6,山药15,肉桂2,砂仁3,水煎服。3付。一剂而热减。三剂而热退。

头脑独发热,心烦热,小便短赤,咽干者,是元阴不足于心,心热移于小肠,小肠热传于肾,肾热上传于脑,治宜导赤散。

脚底发热

有人大病后,至午后脚底即发热作肿作痛,皮色如常,至天明即愈者,有天阴甚而痛反剧者。以上数证,悉属阳虚不能镇纳阴邪,阴气上腾,乃为大逆,犯心能令人死。法宜回阳收纳为要。如回阳饮加砂仁,故纸、益智、碎补,与白通汤之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临床各种发热的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