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论坛

首页 » 生长环境 » 分布范围 » 南怀瑾唯识与中观77上
TUhjnbcbe - 2021/4/6 22:07:00

附录:讲稿

唯识(上)

卷二,四十四页第五行这里开始。上一次讲到无为法,就是所谓学佛成佛,证得无为法而成佛。无为法的定义、它的内容说完了。现在再讲:

“外道余乘所执诸法,异心心所,非实有性,是所取故。”所谓外道这个名称我们说过很多次,佛法的定义:所有的心外求法称为外道,并不是一种宗教门派的观念。就是说,不了解一切是唯心,另外求一个道果的,就是外道,各种学派的。“余乘”,就是佛法里头的小乘,乃至佛涅槃以后,他的弟子们分的宗派,最后对于道果、所谓修道证果的那个看法。其他的大乘以外,大乘里头还有不彻底、不了义的,都包括在内。他们所认为诸法、一切道,最后,“异心”,这个心是指本体的心,他们认为道同我们现在一切凡夫,心的体不同,道另外有个道,“异心”,不同于心;“心所”,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心里所起的这种心理状态。他们认为道不是现在心理所起的状态。“非实有性”,而且认为道本来就是空的,所以证到空就得了道。现在对于空法---落在偏空之果、偏于空的批驳。“是所取故”,他说这个是他们的见解、对于修道的见地认识不清楚,自己主观的成见抓住了一个东西。

“如心心所,能取彼觉,亦不缘彼,是能取故。”“如”是假定,“心”,我们这个心;乃至心理所起的这种现狀。譬如我们现在打坐,有个空的境界啊,或者有个清净的境界啊;这些境界是心所,心理意识所起的,自己加以主观的断定:这个是空的,这个是清净。如(例如)心,本体这个心,乃至心理所起的现狀,“能取彼觉”,它本身、我们这个心,这个作用——体跟用分两个,一个是能,本来的功能;“所”,由本来的功能所发生的现狀。这是因为,“能取”能够自己建立一个主观的认识;“彼觉”,对于外面一切的境界,自己有所觉悟:“哎,这个时候我空了,这个时候我得到道、清净了。”

“亦不缘彼,是能取故”,真正的道理,有一个能觉之性、能空的境界在,已经不是道了。所空的境界当然也不对;有一个能空的执着,那么已经有个执着了。因为能取的关系。

“如缘此觉诸心心所,依他起故,亦如幻事,非真实有。”他说我们应该了解,譬如我们修道,最后到达身心皆空,你的感觉上觉得:我现在心里真正空了,得到空了,得到清净了。实际上,这个空还是依他起性。因为你在静下来,在定、做功夫,由身心自己的造成,造出来一个清净、空的境界,这是依他起。怎么叫依他起呢?必须要生理绝对的健康,生理上没有毛病。假使身体上有一点毛病,哪里酸啊、痛啊、麻啊,你空不了了。第一,这个清净快乐的感受是依身体而来;第二,因为意识的状态,心理所有的情况,以及外面的环境,各种因缘凑合,发生空的境界、清净境界。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些境界是依他起故,并不是你自己作主。那么,所谓空与清净这个无为法,“亦如幻事”,等于一个做梦一样。

例如,譬如说,过去很多年前,几十年前,曾经看一个人。这个人说,能够当年一入定一打坐,一坐二十几天。现在这个人还在,八九十岁了,也可以常常不吃饭。那么很多年前在台湾一个山洞,我特别听说有这么一个人,很有兴趣,就去访问他。一谈的结果,我说听说你学禅的啊?那么言语不通啊,他讲的话不过我也听得懂,我讲的他也可以勉强听懂。后来他就告诉我年轻时怎么出家、怎么修道,怎么经过,怎么住洞。住洞这个中间啊,乃至后来把庙上拿去的一斗米吃完了,庙上没有给他送来,他也懒得下到庙上拿。刚刚好有些猴子採果子,这猴子给他送果子来吃。我说不是猴子给你送果子吃,凑巧猴子摘果子掉在你洞子里头来了。因为我晓得山上那些猴子,它把果子偷了就那么夹到起走,一跑一跑,果子掉下来,凑巧嘛。说:“你看,我得了道了,猴子送果子给我吃。”“很凑巧!”当时我就那么讲。

后来,他说有一次在福州鼓山,大丛林,庙上这个山。他有一次入定二十几天。这个庙上认为这个年轻和尚又不懂什么,一个人跑去住洞。有人说啊,“哎……”他说他坐在那里有一点歪,二十几天,鼻子都没有呼吸,恐怕死掉了。那么庙子说,那这样就把他烧了,准备烧化。庙子上规矩啊,就要收拾了。刚好弘一法师在鼓山,他看到和尚们很忙,说涅槃堂(丛林下的涅槃堂,等于说太平间)里宣布,有位同参在山上住洞,圆寂了,要去烧化。弘一法师一问啊,他说怎么一回事呢?后来说:慢一点,不要入定了,你们搞错了。弘一法师一个人就爬到山上去,爬到那个洞,一摸一搞,下来说:不要啦!人家没有死,入定,不要去……。入定,这个肉体一烧化了,就完了。他说非常感谢弘一法师救他。假使不然,他就早完了。谈了很多。

后来我就问他,我说你现在常常入这一种定吗?他说没有。我说我看你也没有了。我说什么原因呢?他说因为现在信仰的人太多,弘法的事情忙了。哦,我说这样啊?就好了,谈话到此为止。我们两三个人就在他那个洞里就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我就下山了。

不过当时我告诉他,我说当你所讲入定的时候,大概你没有到过三次。他说对!你怎么知道?我说你不管;而且我断定你那个时候没有超过三十五岁。他说没有错,三十一、二岁。他说你怎么晓得呢?我就不讲了,我说我是外行的啦,随便谈谈,猜啦!猜想猜想。就下来了。我讲这么一个故事,这很真实哦,人也还在此地。不讲人,你们也不要猜。就是世界上有这么一件事,不要多心,又猜又是什么人什么人,妄想动了,不可以。你就晓得这么一件事。

那么我讲这个故事说什么道理呢?就是刚才经典上所讲的:“如缘此觉,诸心心所依他起故”。为什么我断定……?年轻体能还健康,四大肉体还调和,无病;所以,轻松了,可以进入定境。所以色身这个肉体四大不调,想得定,绝无是处,不可能的。有啊,发呆,不叫做得定,那叫做发呆。或者人累了(师做动作),这样叫得定了。所以那个画家画的老僧入定,都不对的。这个样子,(师做动作模仿,)这样一头这样翘起来叫做老僧入定,不对的。倒是有些人画错了才对,画那些有道的神仙站在那里,这个样子,那个长胡子,哎,那个倒对!有个道理的。因为后脑的气脉通了,他自然的,站在那里有这么一个姿态。所以头还那么勾的,或者那么翘的,打坐在那里那么翘的,那是睡觉,不是入定。因为这样翘你看不出来的,一翘——有些禅堂的老和尚打坐坐得很端正,几个钟头坐下去,那像我们香板就专门打在他身上,当然轻轻一碰,说:不要昏沉!他在睡觉了。普通你不会不内行,打坐睡觉头就点了;他这样一来呢,这一架,头架好了,不会点的。嘿嘿!所以外行一看:入定!实际上在那里睡觉。这两个肩是……(师做动作)哎,就在那里睡觉。

那么这个道理就讲,所以定的境界、清净的境界,这个肉体色身不健康,他做不到。即使健康,做到了定,是依他起,这个肉体不是它的本体,不是心的本体;这是附属品。所以佛学上的道理,肉体是正报,业报的正报。那么,肉体以外的物质的环境这一切等等是依报。所以成了佛的人依正庄严,四大一定健康的,身体健康。那么,身心心理刚刚很平和,到达定境,所以这里说这个是依他起。

但是依他起不长久,“亦如幻事”,它做梦一样,不是经常有的,碰上的,不是自己做主、要入定入定就来,“非真实有。”这个不是道的结果,也是虚幻。刚才我讲了一个故事,访问一个人,他是碰来的,这种定境也叫做瞎猫撞到了死老鼠;那不是猫去把老鼠抓住,是死老鼠摆在那里,瞎猫刚好碰上。这都是依他起。

“为遣妄执,心心所外实有境故,说唯有识”。因此,所以佛法真正的道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意识所造的。为了说明学佛修道的真实的境界;“遣”除使一般人的妄想执著这个道、错误的观念;所以说明一切唯心之外,或者一切心理境界所形成之外,真实有没有个道的境界呢?有!这个境界是唯心所造,唯识所变。因此“说唯有识”。这是佛、佛法的方便说法,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若执唯识真实有者,如执外境,亦是法执”。最后彻底地告诉我们,佛说了一切唯心、万法唯识、三界唯心;如果死死地抓住这两句话,认为真有个心的体、有个心的境界;或者认为真有个唯识这个心识的作用、这个境界,那等于执著外界,还是一个执著。所以你得了道的人,执著一个道的境界,这个也是执著,也是贪嗔痴的贪,也是瞋,也是痴,不对了,这落于“法执”了。

所以我们晓得一切佛法,讲修持的境界,最难破除就是两个东西:一个是我执,一个是法执。那么因为我执破了,所以佛叫弟子们小乘境界起手去修,都用白骨观、不净观,来破除身见。破除了身见,使我们达到去掉我执,人我执去掉,证到空的一面;那么,就可以得小乘罗汉之果。人我执去了以后,第二步,法执,这个所得的道的境界也把它空掉。所以人我执、法我执,叫作二我执;这两种我执完全去掉了、空掉了,这个是真正得道。

那么所谓法我执,就是学佛修道见解、观念的问题。譬如你到达了定境界,认为这个是定、这个是清净,这个观念的认识抓得很牢,就叫做法执。那么等于我们现在讲:思想上的偏差,这是属于见地方面。现在开始讲法执。所谓无为之道人我执这一面,他交代完了。

进一步讲法执。“然诸法执略有二种”,一切的法执归纳起来两种:“一者俱生,二者分别”。

这个法执由两个原因所产生的:一种原因,叫做俱生法执。俱生我执我们讲过了,我们这个生命生来就有个我。一个婴儿他没有思想,但是那个我就有;婴儿肚子饿了会哭,必须晓得我饿了,虽然没有讲话,表示有个我饿了,需要东西喂他,这是与生命俱来就有。但是与生命俱来同时也有法执,观念上的执著,是俱生法执。第二个是分别法执,由后天思想、教育思想、心理妄想等等所产生的。他说法执归纳包含两种。

“俱生法执,无始时来,虚妄熏习,内因力故,恒与身俱,不待邪教及邪分别,任运而转,故名俱生”。怎么样叫俱生(与生命同时来)这个法执呢?这个俱生法执,从无始以来(什么叫无始我们不加解释了,这个大家对佛学听了那么久都知道了),就是从生命有以来,都是我们妄想境界——思想的境界是虚妄的;“熏习”,自己的习气慢慢把它裹起来、累积起来。“内因力故”,只要人生命有知觉、有感觉,它这个法执就存在。这个法执是生命内在的那个第一因。“恒与身俱”,它永远跟着这个身体跑。我们纵然死了,变成灵*,佛学叫做中阴身:这个肉体死了,另外一个生命还没有结合以前,这个中间存在的阶段,叫做中阴身。中阴身也有个身哦,有一个身体,等于我们做梦的时候自己也觉得有个我,我也晓得哭、晓得出去走路、晓得笑,晓得跟人见面,那个梦中身。中阴身的身体,等于像梦中身一样的。所以我们人这个生命,在梦中呈现,乃至在这个肉体生命完结以后,新的生命没有配合以前,中间存在,自然也有个身体;这个身体就是我执来的。所以俱生我执“恒与身俱”。只要我们这个身体一形成,还是有我。譬如我们梦中做梦的时候,梦到人家如果笑你,自己也很难过;梦见自己钱掉了,你也气得要命——那个东西。虽然有我执存在,这个法执的观念就存在。所以“恒”,永远“与身俱”,跟着身体在一起。他说这个不要等待任何人的教育,“不待邪教”,这个邪就是与正教、与佛法的正见有差别的一个观念;不需要等到其他的教育及其他的分别心而来的。所以这个我执与法执“任运而转”,任运两个字形容这个是自然的,非常自然的,它在转动、在轮转、在轮回,它永远跟着我们。不是它跟着我们,我们生命本能里头就有这个作用。因此,这个名称在佛学上叫做俱生我执、俱生法执,与生命同时来的,所以“故名俱生”。

好,研究唯识,所以希望大家头脑要注重逻辑,它每一个问题下面分析很清楚。他说俱生我执要画图表的话,就要画一个表了,下面又包含两层的内涵、意义。

第一,“此复二种”,俱生法执有两种:“一、常相续。”第一种,这个俱生法执,它永远连续不断,像一个流水一样。我们看到河流一股的流水,实际上这个流水没有一股的,不是永远在流;它是一个一个水分子、一个一个浪头连接起来的。因为我们很粗心的一看,只觉得这股流水永远在流。我们常常比方,像这个电灯光一样,开关一开,这个电灯它由电源的电能的放射发亮,通过这一个工具(电灯)放光。那么一亮以后这个电已经消耗了、没有了;第二个电、这个能源又接上来……所以我们看到光永远是亮的,实际上它中间变化,放射发散得很快,后面不断地接上来。我们心理的状况一切也是这样。

所以,他说俱生法执分两种,一个是常常相续。这个相续来,所以我们永远觉得我的思想没有断过。一觉睡醒了,哎,一想,昨天的事、刚刚的事都还存在,其实早没有了。不过,是同这个电源、同这个流水一样,假相地相续存在,自己认为永恒存在。他说这个存在是在哪里呢?“在第七识,缘第八识,起自心相,执为实法。”在心理的第七识,缘——连锁的关系,能缘那个第八识阿赖耶识,起自心相。

这个第七识就很难懂了。第六意识,我们能思想、能分别这个第六意识我们容易懂。但这个后面还有一层。现在我常说西方的心理学讲到潜意识、下意识、第六感、一切灵感等等,都还是第六识的范围。有些学心理学哲学的,认为西方的哲学心理学那个下意识、潜意识,等于第八阿赖耶识——那完全错了!佛说的心缘八识,第八阿赖耶识已经同这个物理世界沟通,心物一元一起,那是本源是第八阿赖耶识境界,不是普通心理所能了解的。除非你证道、得果了,具足了神通的境界了,你才懂得第八阿赖耶识的作用。

所以现在讲第七识我们都很难懂。第七识就是俱生我执,与生命同时来,觉得有个我,这个不是思想的问题。自然我人在,我就存在,这个是第七识的作用。它平常不起思想的。所以《西游记》上比方这个东西是什么?《西游记》写得很有趣。孙悟空是第六识,这个意识最厉害了,上至天堂下至地狱。那个第七识猪八戒,这个家伙啊昏头昏脑、莫名其妙,专门去闯祸,我执很重;所以有时候跟孙悟空两个搞不好,常常吵架。因为第六识有时候有理智啊,觉得这个事情不要感情冲动了,那个第七识猪八戒那个猪头猪脑的,他就发了脾气了,孙悟空都把他没办法。所以有时候老孙啊都气得要命,只好躲开。这个沙僧啊,那个沙和尚,《西游记》上写他是晦气脸色,那个气色又不好,一天到晚乌黑乌黑发青的。这个人你说他好吗?不好。坏吗?不坏。有时候猪八戒一讲对了,他就跟猪八戒走;孙悟空一回来一讲:“哎呀,你又搞错了!怎么听老猪的呢?不听我的?”“哎,师兄你的对!”他又跟孙悟空走。他一天到晚没有事,只跟到唐僧挑行李,挑这个担子,这个也代表了第七识。就是生命俱来的,没有什么头脑,没有什么思想的,所以第七识很难懂。(完)

编辑声明

感恩南师讲述,感谢学员整理。粉丝编辑分享,仅供学术交流。不针对任何组织及个人,如有不妥实属无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怀瑾唯识与中观77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