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论坛

首页 » 生长环境 » 问答 » 千古名方话中医人参败毒散
TUhjnbcbe - 2021/2/8 8:42:00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柴胡洗,去芦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炒人参各一两(各6g)甘草半两(3g)

古代用法:上为末,每服二钱(6g),入生姜、薄荷煎。

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气虚外感风寒湿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苔白腻,脉浮而重按无力。

本证是由气虚而风寒湿邪束表,痰湿内生,肺气失宣所致。风寒湿邪束于肌表,卫阳被遏,邪正交争,故见憎寒壮热、无汗;寒主收引,湿性重着,肢体关节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头项强痛、肢体酸痛;脾虚气弱,湿痰内生,加之风寒犯肺,肺失宣降,故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苔白腻;脉浮重按无力为气虚外感之征。由于“元气素弱之人,药虽外行,气从中馁,轻者半出不出,流连为困;重者随元气缩入,发热无休”(《寓意草》),故以散寒祛湿、益气解表立法。

本方原名“人参败*散”。

君药-羌活、独活:二者并用,祛风散寒,除湿止痛,通治一身上下之风寒湿邪,共为君药。

臣药-柴胡:发散退热,助君解表。

臣药-川芎:行气活血,助君宣痹止痛。

佐药-桔梗、枳壳、前胡、茯苓:桔梗宣肺、枳壳降气、前胡化痰、茯苓渗湿,升降相合,宽胸利气,化痰止咳,皆为佐药。

佐药-人参:意在扶助正气以鼓邪外出,并使祛邪不更伤正气,且可防邪复入。如喻昌所论“……虚弱之体,必用人参三、五、七分,入表药中少助元气,以为驱邪之主,使邪气得药,一涌而出,全非补养虚弱之意也。”(《寓意草》)

佐使药-生姜、薄荷:为引,以助发散表邪。

佐使药-甘草:调和药性,兼以益气和中。

诸药相伍,祛风散寒,除湿止痛,宽胸利气,化痰止咳,为内外并调的益气解表之剂。

喻嘉言又用本方治外邪陷里而成痢疾者,使陷里之邪还从表出,意为表邪疏散,里滞亦除,其痢自愈,此谓“逆流挽舟”法。

本方以解表为主,佐以益气,扶正以助祛邪,祛邪而不伤正。

本方为益气解表之常用方。以恶寒发热,头身重痛,无汗,脉浮重按无力为辨证要点。

荆防败*散(《摄生众妙方》)

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各一钱五分(各4.5g)甘草五分(1.5g)

用水一盅半,煎至八分,温服。

发汗解表,消疮止痛。

疮肿初起。症见红肿疼痛,恶寒发热,无汗不渴,舌苔薄白,脉浮数。

1.荆防败*散与败*散

相同点:两方中均有柴胡、前胡、枳壳、川芎、羌活、独活、茯苓、桔梗八药,功能解表。

不同点:

荆防败*散:由败*散去人参、生姜、薄荷,加荆芥、防风而成,其祛风散寒力增强而无扶正之功,为祛风散寒、除湿解表之剂,是治疗外感风寒湿表证的常用方。原用治疮疡初起,寒热无汗者。

一人饮酒患伤风,头疼身疼,如火热,骨痛无比,不吃饭,人参败*散加干葛。(《名医类案》)

按:饮酒多伤脾胃。饮酒而患伤风,且头疼身疼、发热、骨痛等表证与不思饮食并见,属外感风寒兼脾失健运证,故用人参败*散解表散寒,兼以健脾助运。加干葛,一取其解表之功,二用其“消酒*”之能。

人参败*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扫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千古名方话中医人参败毒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