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8日至10日,我参加了全国六批师承班中药组陈*力老师(现任清华大学中药学院院长)指导的野山参考察学习。三天来陈老师的讲课和现场指导给我很大的启迪并加深了对6月份课堂学习的体会。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是人参重在区分三个类别
陈老师指出,人参分类有多种方式,包括生物学的分类、生长环境和生长方式的分类等等。其中有一些分类方法非常复杂,对于中医师而言,可以区分三类人参就可算够临床使用。即野山参、移山参和园参。其中,野山参大略指的是野生环境下生长的人参和参龄15年以上的林下参,并且是没有任何人为干预的林下参。移山参,大略包括参龄不足15年的林下参、“趴货”(初期人工种植后期在贫瘠沙质土自然生长的人参)和“池底”(采收时疏漏而被遗留在地里的人参,又经过多年自然生长的人参)。园参,大略是指在人工田园里栽培种植的人参,目前按照年份标准,有4年生、5年生和6年生;5年以上的园参,在生长两年后需要扩大间距移栽一次。这个分类方法,确实对于临床中医师而言非常有用。但是,也会有一些在化学检测上的困难,比如15年以上的林下参和14年的林下参,在指标含量测试区分上存在一定难度。这一点可以通过人参外观性状,尤其是参芦进行鉴别,但是对于参芦不完整的人参,就需要更丰富的经验识别皮、纹、须。那是专业的参茸专家需要掌握的技术。不在临床医师讨论范围。
二是野山参外观性状鉴别要点
根据人参标准,15年参龄的林下参,可以被定义为野山参。因此,对于识别人参外观性状,“读懂”15年非常重要。一般方法是通过计算参芦芦头的方式进行估算。之所以用估算,主要因为在人参生长早期芦头很细小,难以对每一个芦头进行识别。这个时候,就需要根据芦头长短,进行合理的估算。在这次现场考察的实践中,尤其是人参市场和林下参挖掘现场,陈老师带着数了几次,令我印象深刻。
(上面这支人参通过芦头推测年龄至少18年,根据经验尚需加2-3年幼苗期,估计年龄超过20年)
同时,实际状态下,人参由于保存不当、动物侵扰等可能出现参芦断裂的现象。在这个时候,无法通过参芦进行参龄的识别。那就要对人参的皮、纹、须等“五形”综合进行判断。陈老师的经验“纹”是重点。在市场看了不少人参,并且在目睹林下参挖掘全过程后,感觉有一定年份的参,纹确实不一样。以3天短暂学习体会而言,纹会深一些,密一些。当然,林下参基地负责人反映,纹的形成和人参生长环境有较大关联。言下之意,生长环境不一样可能早就不一样的纹。
三是园参的种植
当前,人参进入了上海市医保支付范畴,临床上的用量不高与早年推广用*参代替人参的习惯有关。在6月份陈老师上课后,我就要求门诊部开放人参的使用。最近一个多月使用下来,感觉对于虚证患者尤其是有效。而且现在定价为1.2元/克,是大众和医保基金可以承受的范围。这次学习,知道了上海使用人参的标准,是4年以上。陈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人参种植园时,详细介绍了人参种植的一些情况。尤其是种4年以上的参需要移栽,因此,5年、6年的参价格会相对高一些。因为,涉及到两块用地。主要原因是种植人参对土地要求很大。一般种过人参的土地2、3年内是不能再种人参的。只能转种树木、玉米或其他作物。这样我也了解到上海目前3年的参非常少了,绝大部分都是4年以上的人参。
四是生晒参和红参制作
在桓仁县参观神象辽宁人参厂的时候,看到了从韩国进口的人参去土、清洗、分拣、烘干、蒸煮的全套设备。同时,也看到了部分国产的人参清洗、烘干设备。但从设备外观上,就可以看出国产设备设计简陋、用料单薄。而事实上,韩国设备确实在各方面细节做得很精致。比如洗参的过程,°无死角冲洗,既可以冲去污泥,又不会把参皮损坏;烘干机方面,如集装箱大小的烘干箱内任何位点温差不会超过2℃,而国产设备有5-7℃的差异。这也提示我们作为人参消费大国,似乎开发出一套完备的人参制备装备非常重要,不能总是受制于人。
同时,学习中也了解到,韩国红参在蒸熟的过程中会使用独特的香料配方,以区别朝鲜、中国等地出产的红参。对于这个问题,我感觉中国或者说神象更应该开发属于自己的特有香味以作标识。
整个学习过程中,还有神象品牌由来、人参晾晒、全国神象饮片基地、桓仁历史等有关内容进行了解。为期三天的学习非常短暂,但是我以为,自己装备了更多的知识,在临床运用生晒参、红参,治未病膏方中使用移山参、野山参等有更大的底气。
整个学习过程非常顺利,但是返程遇到了台风“利奇马”,航班被取消,转而求高铁,但8月10日凌晨获悉高铁也被取消。只能转战沈阳,等待次日的航班。一度沈阳大雨,据说利奇马影响到山东,我还真担心8月11号也回不了家。所幸,最终在8月12日凌晨到达了上海。只是辛苦了8月11号医院门诊的患者,因为那天不得不停诊。
最后,向全程陪同考察的六批师承胡怡同学,一起给予指导的李跃雄经理,俞磊明经理和在桓仁接待我们的同志表示由衷的感谢!石云Shiyun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