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协定》签订以后,张治中同周恩来、马歇尔组成了最高*事三人组;他们为了处理整*问题,一同乘坐飞机对北平、张家口等地进行了检查。
张治中在检查完毕之后,又一次来到延安,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来延安了,此前,张治中为了国共和平而奔走,曾经两次来过延安。对于张治中第三次延安之行,毛泽东非常重视,无论张治中到来还是离开,毛泽东都亲自接送。
年,张治中作为国民*和谈代表来到了香山双清别墅,他又一次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用“上好的酒菜”招待他,每次介绍张治中时,毛泽东都会说:“他可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啊”。
张治中和毛泽东的结识是从年开始的,此前的张治中,对毛泽东也不是十分了解,他甚至对毛泽东能够成为共产*的领袖而感到费解。然而,自从张治中见到了毛泽东之后,他的看法瞬间改变了,从此以后,张治中成了毛泽东在*外的好朋友。
最后一次国共谈判破裂后,张治中受到了共产*的诚意挽留,他终于下定决心,留在了北平。然而,他的心里仍然十分不安,毛泽东说,过去的事就算大年三十,咱们从初一做起。毛泽东的这一番话,让张治中悬着的心终于坚定了起来,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
此后,张治中和毛泽东交往甚密,毛泽东在国家建设等许多大事上征询张治中的意见,他们二人互为诤友,无话不谈,在他们之间发生争执的情况下,毛泽东说:“你只能说服,不能压服”。
了解毛泽东的人都知道,在毛泽东的朋友当中,能让毛泽东做到这一点的人还十分少见。
张治中在病重的时候,毛泽东十分关心他的病情,还派人给他送去了上等的东北人参,希望他早日康复,由此可见,张治中和毛泽东是真正的好朋友。
毛泽东接触过众多的国民*起义将领,这些将领虽然接受毛泽东的领导,他们同毛泽东之间的关系也十分融洽,但是,他们之中能够被毛泽东称为朋友的人却只有张治中一人而已。
张治中和毛泽东结识并不是很早,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二人互相并不熟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相交甚笃,相见恨晚呢?本篇文章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国民*高级*官张治中,是如何保护毛泽东,他们之间又有怎样的交往呢?
张治中出生于年,比毛泽东大三岁,他是安徽巢县人,出生在一户农民家庭。张治中的家庭本来是一个大户人家,后来家道中落,到了他父亲那辈的时候,他家已经成为了一户普通的农家,张治中的爷爷常年在农村种田,几乎不离开村子,张治中这样的家庭出身和毛泽东是十分相似的。
同毛泽东一样,张治中不甘心在小村子里碌碌无为,了此一生。他勤奋学习,念了*校,投身*旅。年,张治中深受蒋介石的器重,到了年,他已经成为了蒋介石总司令部的副官长了。
而在这个时候,毛泽东正在广州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二人并未谋面,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张治中和毛泽东二人虽然都是各自*内的风云人物,他们却阴差阳错、失之交臂,实属可惜,大概只是因为机缘未到吧!
张治中能力出众,又洁身自好,他在国民*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在抗日战争中,张治中率领*队和日寇进行了两次厮杀,取得了上海保卫战的胜利,鼓舞了全国人民对抗日胜利的信心。
后来,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策,对日寇采取不抵抗*策,张治中无奈放弃了上海。蒋介石派张治中率领部队和红*交战,张治中却交出了*权,表示宁愿去当一名教官。
蒋介石对张治中的如此表现深感怀疑,他认为张治中“同情红*”,有暗中和红*联系的嫌疑。于是,蒋介石派出*统特务对张治中进行秘密调查,寻找他“通共”的证据,但是最终一无所获。
蒋介石暗中观察张治中,看到他大权在握,却从来不以权谋私,不拉帮结派,终于对张治中放下戒心,又对他委以重任,此后,张治中又先后担任湖南省主席,西北行营主任兼“*省”主席,蒋介石侍从室主任,国民*和谈首席代表。
张治中在担任湖南省主席时,一改此前湖南反动当局的*策,同湖南省各界人士相处十分融洽,他在湖南待了14个月,使湖南省内各派势力和平相处,相安无事。
有一次,浏阳县的县长以捏造的罪名枪毙了一位共产*的干部,张治中知道后,派人查明了事实,严厉惩处了那位县长。之后,张治中又把事件的处置过程,通报了共产*在湖南的组织,这件小事却给共产*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年,徐特立曾经提起过这件事,他对张治中的为人处世大加赞赏。我们有理由相信,此时的毛泽东,一定会从徐老前辈那里得知张治中的一些事情,内心也一定会对张治中心生好感
张治中还是国民*内唯一一位手握重兵,却从来没有和红*交过战的将*,因此,他被称为“和平将*”。从这两点来看,毛泽东对张治中的印象一定是很深的,也是很友好的,这也为他们日后结成挚友埋下了伏笔。
毛泽东对张治中深入了解是从国共谈判中开始的,而早在三年之前,在张治中的努力下,蒋介石就曾经表达过请毛泽东去重庆会晤的意愿。
皖南事变发生以后,国共两*之间的关系急转直下,两*之间虽然不断谈判,但效果平平;张治中是国民*内部的主和派,他非常希望国共两*能够和平相处,共同抗击日寇,挽救民族于危亡之中。
在他多方努力和不断劝慰下,蒋介石的心中也燃起了和共产*进行谈判的意愿。年,蒋介石召见张治中说:
“我想请毛泽东到重庆来,我们当面谈一切问题,你看好不好?”
张治中听完了蒋介石的话,非常高兴,因为蒋介石头一次提出这样的想法。张治中答道:“很好!很好!我完全同意。”
蒋介石立刻把写给毛泽东的亲笔信交给了张治中,张治中把信交给了正在重庆参加谈判的林彪,让他把信带给毛泽东。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共产*方面对这封信没有作出任何表示,张治中也没好意思去向周恩来询问,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了,然而,这件事却为毛泽东后来去重庆谈判做了一个预演。
年,抗日战争胜利了,中国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转化为国民*和共产*之间的矛盾。
国内各个阶层的爱国人士都希望国共两*能够和平建国,一起重建这千疮百孔的国家。同时,在国际上,苏联、美国、英国等国也不希望中国进行内战。而蒋介石虽然有心内战,但当时国民**队的调动还需要时间,于是,蒋介石为了为内战争取时间,就听从了国民*府文官长吴鼎昌的建议,邀请毛泽东来重庆参加国共和平谈判。
随后,蒋介石又给毛泽东连续发送了两份言辞恳切的电报,电报中说:
“大战方告终结,内战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勠力,从事建设……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
蒋介石和美国都认为,这次邀请毛泽东谈判有进可攻,退可守的效果,如果毛泽东不来重庆参加谈判,就可以宣布共产*拒绝和谈,把内战的责任推给中国共产*,让中国共产*在道义上站不住脚。
如果毛泽东来了重庆,就可以迫使毛泽东交出解放区和人民*队,即使谈判不成,也可以为内战争取时间,蒋介石和美国都希望能用高官厚禄等利益诱使共产*投降,从而消灭共产*。
为了扩大宣传效果,蒋介石让人把先后给毛泽东发的三封电报,公开发表在重庆《中央日报》上。当时,这三封电报确实引起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强烈反响,舆论普遍认为,毛泽东只要去了重庆,一切问题都能够解决,如果毛泽东不去重庆,那就是毛泽东的不是了,连斯大林也要求毛泽东去重庆参加谈判,实现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
毛泽东洞悉了蒋介石的阴谋,他仔细分析了当时国内外的舆论和局势;毛泽东认为,一是要时刻警惕蒋介石的缓兵之计,要做好防范。二是要尽最大可能争取国内和平,哪怕能尽可能地推迟内战,那也是很有益的。于是,中国共产*同意和谈。
年8月27日,张治中和美国的赫尔利从重庆来到了延安,迎接毛泽东去重庆,这是张治中和毛泽东的初次见面。
张治中对于国共和谈的热情,和对和平的期望打动了毛泽东,给毛泽东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第二天,张治中、赫尔利和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一起从延安赶往重庆。
毛泽东在九龙坡机场发表了简短的演讲,重庆及国内的各大报纸都对国共谈判表示了乐观的态度。张治中后来说:
“毛先生之到重庆,象征着中国内部的团结,意味着国共两*新关系的开始。”
在毛泽东抵达重庆的晚上,蒋介石举行了盛大的宴会,欢迎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人,毛泽东和蒋介石先后致辞,大家推杯换盏,气氛融洽,国共双方还进行了多次礼节性拜访,两*领导人坐在一起共商国是,这是北伐战争以后不曾有过的。
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来到重庆,是冒着很大的风险的;对于毛泽东的安全问题,周恩来很伤脑筋。在重庆,中共方面虽然有两处宅院用来办公,但这两处宅院不是会客不便,就是面积狭小。
为此,周恩来找到了张治中,谈及此事;没有想到,张治中听完周恩来的顾虑之后,直接把自己的家让出来给毛泽东居住。
张治中的官邸是上清寺桂园,桂园的对面就是蒋介石的官邸;而桂园距离中共驻重庆的八路*办事处及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又都不远,毛泽东住在这里非常舒适方便。
毛泽东白天在桂园办公和会客,晚上就回到八路*办事处。尽管,张治中对此安排已经非常周到,但他还不放心。
当时的重庆,各方势力甚多,既有袍哥帮会,又有散兵游勇,而毛泽东身边只有一个警卫员,所以,无论毛泽东在桂园办公或者外出,他的人身安全都不能得到保障。张治中就找到周恩来,经过商量之后,张治中调来了宪兵负责警卫,切实保障了毛泽东的人身安全。
张治中还告诫自己的家人,平时不要回桂园,不要打扰到毛泽东的工作和休息,他还派亲信负责毛泽东的日常起居,让外人根本无从插手。张治中通过周密安排,给毛泽东营造了一个非常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张治中的安排虽然让周恩来放心了不少,但是重庆谈判历时43天,谈判期间,过程复杂,气氛紧张,经过了二十多天的谈判,国共双方的核心问题还是*队、*权等问题。
谈判进行到最后,国共双方能够达成一致的条款已经达成一致了,那些还没有达成一致的问题,双方打算作为遗留问题搁置或者将来继续讨论。最后,中国共产*在一些问题上作了很大让步,国共两*终于签署了《双十协定》。
在谈判陷入了僵局的时刻,最紧张的就是张治中了,他寝食难安、食不甘味,最后形体消瘦、常常仰天长叹。张治中这种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而舍身谋国的精神,让毛泽东亲眼看见、深为感动。
在重庆谈判终于要大功告成的时候,外界又谣言四起,说是特务们要对毛泽东采取不利的行动,许多民主人士纷纷劝说毛泽东应该尽快早返延安,毛泽东的安全问题再次成为周恩来的心病。
周恩来找来了张治中,周恩来说:“毛主席想早点回去,早一点签订协定好不好?”张治中说:“预定哪一天回去?”“预定10月1日。”周恩来停顿了一下,说:“但让毛主席一个人回去我可不放心啊!”
张治中听完周恩来的担忧,立刻说:“我既然接毛先生来,当然要负责送回去。”张治中的这番表态,让周恩来的心放下了一些,张治中的这番话对周恩来的触动很大。
后来,周恩来和张治中聊天时说起了这件事,周恩来说:“你那次答应护送毛主席后,我才放下心来。不然,真吃不下,睡不着。”
10月8日,张治中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重庆的*要、名流都参加了这次宴会。张治中将*说:“今晚之会,主要是为了欢迎和欢送毛泽东先生。”全场立刻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张治中首先对重庆谈判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概括,然后,张治中说:
“毛先生到重庆已经有四十天了,延安方面有很多事情亟待料理,他准备日内回延安去……我今天请大家到这里来,一方面是为了对毛先生这次惠然莅临重庆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同时也为了对毛先生这四十天的辛苦现在回去了表示欢送之意。”
毛泽东在张治中讲话完毕,也即兴作了一段答辞,毛泽东说:“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和,和为贵,除了和平的方法以外,其他一切打算都是错的。”毛泽东的这句话给参加宴会的人以深刻的印象,大家都对国内和平抱以很大期望。
10月10日,《双十协定》成功签订,10月11日的早晨,张治中作为蒋介石的代表,亲自护送毛泽东返回延安,这次是张治中的二去延安。
当张治中到达延安之后,眼前的一幕让他感到十分惊讶。他在日记中写道:“干部、群众、学生,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在他们的表情里,充分流露出对*的领袖最大的欢悦和关切。那种情形,真叫人看了感动”。
当天晚上,毛泽东等中共领导同志也举行了盛大的晚宴欢迎张治中,大家相谈甚欢。
第二天,张治中要返回重庆了,毛泽东亲自送张治中去机场,在路上,毛泽东说张治中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张治中问道:“何以见得?”毛泽东说:
“第一,你把《扫荡报》改为《和平日报》,《扫荡报》是在江西围攻我们时办的,你要改名字,一定有很多人很不赞成的。第二,你把康泽办的一个集中营撤销了,是做了一件好事。”
毛泽东的这些话给张治中以深刻的印象,张治中曾说:
“这些地方,都充分说明了他的细心和恳挚,给我以不可磨灭的印象”。
后来,张治中又第三次来到了延安,毛泽东又亲自到机场迎接张治中,在迎接酒会上,张治中说:
“将来你们写历史,可别忘了写‘张治中三到延安’这一笔。”
这句话引起了全场掌声雷动。
后来,张治中回忆说:
“三到延安时,有一位中共的朋友说‘你的话讲得很好,我们可以写历史了,就是说我们是成功的,而不是失败的’。张治中笑着回答说:‘我从来就没有意识到共产*会失败’”。
年,人民解放*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之后,直逼南京。蒋介石被迫离开南京,李宗仁上台。李宗仁上台之后,立刻表示愿与中共进行和谈。李宗仁此举,是为了和中国共产*“划江而治”,然后像当年抵抗日本一样抵抗解放*的进攻……
经过李宗仁的安排,4月1日,张治中等人作为国民*的谈判代表在北平和周恩来等人进行谈判,在谈判过程中,周恩来明确说:
“以八项原则为基础和谈,我们欢迎;想讨价还价,我们不能容许;和谈期间暂不渡江;和谈后,谈成要渡江,谈不成,也要渡江。”
国共双方又进行了十多天的反复商谈,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李宗仁和何应钦等人决定请示蒋介石,蒋介石收到了电报后大骂:“文白无能,丧权辱国。”
最后,何应钦宣布不能接受和平条款,到了签字的最后期限,张治中接到了何应钦拒绝签字的电报,21日,毛泽东和朱德等人发布《向全国进*的命令》。
此时的张治中,身为国民*的谈判代表,国民*却兵败如山倒,他的心里十分不舒服。但是,毛泽东对待他却像对待老朋友一样,在欢迎宴会上,毛泽东对张治中说:
“年到重庆时,承你热情接待,感激得很呢。你在重庆用上好的酒席招待我,可是你到延安时,我只能以小米招待你,抱歉得很呢!”
毛泽东这一番亲切的话语,让张治中紧张的心情也稍微舒缓了下来。4月21日,南京解放。周恩来和毛泽东等人都希望张治中能够留在北平,周恩来说:“我们已经对不起一位姓张的朋友了,这次不能再对不起你。”
张治中面对四处散播的流言蜚语,愤然发表了《对时局的声明》,决定留在北平,毛泽东和周恩来对张治中的举动深表赞许,周恩来还把张治中的家属暗中接到了北平,解除了张治中的担忧。
毛泽东知道张治中对*的事务很了解,就推荐他去西北与彭德怀一起合作,毛泽东说:“我们再来一次国共合作吧。”
张治中将*和彭德怀相处很好,后来,彭德怀奉命去朝鲜指挥“ ”战争,张治中则和习仲勋一起继续合作,为西北地区的和平和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人非常关心张治中的工作和生活,张治中生病,毛泽东派人持亲笔信去张家慰问,张治中的腿部常常会神经痛,周恩来和邓颖超也会经常赠予他药品。
有一次,毛泽东收到了四棵差不多有三十斤的大白菜,觉得是件稀罕物,还特意送给张治中一棵,张治中夫妇把这棵大白菜栽在了花盆里,大白菜开花足有二三尺高,让人见了无不称奇。
张治中还曾对新中国的国名、国旗的样式提出过重要意见,年6月,毛泽东召集各界人士举行了座谈会,在商讨新中国的国名时,毛泽东提出,拟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张治中发表了不同意见,他说不如干脆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觉得他说得有道理,经过讨论之后,确定了现在的国名(又有资料显示,任弼时、张奚若都曾提出这样的说法)。
8月,对于新中国国旗的样式问题,毛泽东准备开一个讨论国旗样式的座谈会,在会议召开之前,张治中来到毛泽东的住处闲谈,张治中就问毛泽东想选哪种国旗样式。毛泽东说:“我同意一颗星一条*河的那种,你觉得如何?”“我反对,中间一条杠,把红旗劈为两半,不成了分裂国家了吗?”
后来,在座谈会上,张治中又一次谈了自己对于国旗的看法,得到了与会者的赞同,于是,大家一致认为应该用五星红旗作为新中国的国旗。
张治中和毛泽东相处,总是直抒己见,而毛泽东对他的建议也十分重视,每次都会认真考虑,他们既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又是直抒己见的诤友。
张治中官至国民革命*陆*二级上将,是国民*高级将领,*埔系的骨干将领,他之所以能够为和平解放做出重大贡献,追随毛泽东,这与他对毛泽东的信任是分不开的。
年4月6日,张治中在北京逝世,终年80岁,在张治中病重期间,毛泽东对他很关照,派人送来了东北最好的人参,毛泽东自始至终没有忘记张治中这位老朋友。
笔者认为,国民*的投诚将领很多,但毛泽东与张治中的关系是最为特殊的一个,这不仅是因为张治中一生都在为和平奔走,在每次重大抉择上,他都选对了道路,他坚守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思想,他尽心竭力地为国共两*的团结而奔走,无论是北伐时期,西安事变时期,重庆谈判,还是北平谈判,张治中将*都为两*合作,国内和平做出巨大贡献。
特别是几次国共和谈时期,张治中能够从大局出发,多次保护和护送毛泽东,而毛泽东对这位*外的诤友也格外关照,建国后,重用他,虚心听取他的意见,并在生活上给予关照。
张治中在*内的评价很高,邓颖超高度评价他“文白先生,是一位没有同共产*打仗的将*”;周恩来赞誉他“一个爱国主义者”;毛泽东更是赞誉他“真正希望和平的人”,这些赞誉使得张治中无愧于“和平将*”称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