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论坛

首页 » 生长环境 » 生长环境 » 聚讼纷纭,伤寒与温病必须分家吗
TUhjnbcbe - 2021/1/12 16:35:00

本段音频文字内容

各位亲爱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们接着来聊一聊伤寒和温病的区别。这个事儿我之前认为好像早已经解决了,大家应该能够区分了,但是这次疫情出来以后,我发现中医界的问题还没解决,为什么呢?很多人还在争论,这个瘟疫到底是伤寒还是温病啊?我在很多医生的群里面,很多中医在群里辩论起来了,到底这是温病还是伤寒,大家辩论得很激烈,我就觉得这个问题看来还没解决,所以我想就这个问题再聊一聊。那么聊一聊对老百姓有什么好处呢?大家听一听,其实疫情只是一次严重的外感,平时我们的外感,多数是感冒这些问题,大家这个问题清楚以后,平时处理感冒什么的就都会更容易一些,否则很多人还困惑,我患的感冒到底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这是我之前讲过的问题,每个人都困惑,所以跟大家来分析分析,那么这个问题如果搞清楚了,对整个中医外感病的治疗,将来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实际上我有这么一个判断,就是这个瘟疫,总是能够促进中医的发展,当时《伤寒杂病论》出现的时候,就跟瘟疫有关。东汉医圣张仲景写的《伤寒论》,是中医外感病的奠基性著作,他为何要写这本书,在他自己写的序言里,说得很清楚:“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也就是说,从建安纪年开始,大约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他的家族二百来人,因为外感病去世了三分之二,这种外感病,他称之为“伤寒”。那么,张仲景所描述的伤寒是什么呢?是受寒了,不传染,最后病邪内传,自己死的吗?不是的,是瘟疫。张仲景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瘟疫大流行的时期,《后汉书》记载:“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大疫。”曹植写的《说疫气》中,描述这次瘟疫:“疬气盛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曹丕在《与吴质书》中说:“昔年疾疫,亲故多罹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建安七子,因瘟疫去世了四位。汉灵帝时户籍统计,全国尚有一千万户,到了建安中期,仅仅剩下三百万户,三分之二的人口,在瘟疫和战争中消失,和张仲景描述的家族状态完全相同。只有在这种背景下,医圣才痛定思痛,深入研究,写出了外感病巨著《伤寒论》,因此,对瘟疫的研究,是中医外感病创立的重要基点。

后来温病的出现,也跟瘟疫有关,出现瘟疫以后,人们思考又发展出了温病学说。所以,瘟疫是促进中医理论,提升思考的机会,因为它太特殊了,它的伤害性太大了,能促使人们更加集中精力去思考理论,提升理论。我觉得伤寒、温病如果最终能统一成一个外感病系统的话,也一定是在瘟疫的触动下,平时的话伤寒派治伤寒派的,温病派用温病派的方子,大家不会有这么大触动的。

现在我们就从头开始聊,不谈内伤病,就是外感,就是传染性的疾病,到底人是怎么得这个传染性疾病的?

导致生病的身体内部因素

其实正常的时候,我们人体跟外界是平衡的,在自然界复杂的环境中,我们能够生活下来,每个人都活得很好,人体正常运行,那么这个就是正常的环境了,人不生病。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人会生病呢?就是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发生改变的时候。大家一定要记住了,我们内部环境的改变,是我们生病的基础,这个一定是主因。比如幼儿园里面,小朋友都上幼儿园去了,寒风吹来,十个孩子,七个孩子寒风吹过什么事儿也没有,剩下三个孩子病了,为什么?同样的风啊?这三个孩子一定是自己的内因出问题了,比如说吃多了积食了,气血运行不正常等等,正气不足,所以内因是主要的。

那么我们中医怎么分析我们体内的内因呢?我们说有“饮食劳倦”、“七情内伤”。

?“饮食”的学问大了,比如这个人体内湿气重、气虚,为什么?很多人这种情况就是吃出来的,吃冷饮,饮食无度,肥甘厚味等等,消耗了正气,饮食代谢不出去,垃圾积存在体内,水饮喝得太多了,冰的饮料,冰伏于内,所以这个人湿气会重,痰湿会重,所以这是自己给自己造成的。那么脾胃长期负担这么重,最终脾胃功能下降,导致什么呢?导致不能吸收食物的饮食精微,最后导致这个人气虚,所以气虚就来了。所以这个饮食吃得乱七八糟,会导致体内各种各样复杂的变化,各种格局,这是饮食。

?“劳倦”,就是各种消耗。比如说房劳,纵欲过度,导致肾精消耗,肾精消耗有时候向阳虚发展,有时候向阴虚发展。向阴虚发展就是精血不足,然后津液怎么样?因为它虚火大,津液就开始匮乏。所以这样的人逐渐向体内有虚火方向发展,舌头越来越红,舌苔越来越薄,这是消耗过度导致的。

所以大家看,饮食劳倦,包括的问题就很复杂了,这个劳倦还包括动脑筋太多,夜里不睡觉,各种工作太辛苦等等,这都是劳倦。所以饮食劳倦就是把身体搞乱的一大块因素。

?再加上“七情内伤”,喜、怒、忧、思、悲、恐、惊,导致你身体气血紊乱。这个七情内伤引起的身体问题,我们这不多讲,我平时天天讲情绪对人的影响,不同的情绪,影响不同的脏器,影响身体气机的运行状态,所以各种不良情绪,是搞乱我们身体的特别大特别大的因素,这个大家可以听我以前的音频,看我以前的文章,这是非常重要的。

在饮食劳倦、七情内伤的情况下,我们身体内部的格局开始发生各种变化。那么其中比较稳定的,会进入到各种各样的体质,就是我们讲的各种不正常的体质里面去,比如有气虚的,有阴虚的,有阳虚的,有血虚的,这是身体的各种不足,进入的几种模式,还有精亏,还有痰湿重,有时候还有痰热、寒痰,还有瘀血,这些都是我们身体不正常的格局。如果落在五脏上,又分得更细了,比如说气虚,落到具体脏腑,还有肺气虚、脾气虚、肝气虚、心气虚、肾气虚,具体表现有不同。

所以大家看到,我们身体会进入几种格局里面去。那么这个就是生病的内部原因。当你身体自己进入这个状态了,这个时候如果外界环境再改变,你就容易得外感了。那么外界环境是怎么变化的呢?这个就讲到我们的正题了,就是外界环境怎么影响我们身体。

导致生病的外界环境因素

外界环境是这样的,正常的节律是夏天热冬天冷,有节律的,那么我们人体是适应这个节律的,这跟动物适应大自然一样,我们身体也会改变。冬天的时候皮肤密闭,出汗少,我们尽量减少运动,我们能够抵抗寒冷。到了夏天,甭说夏天,就说春天,阳光光照一足了,你的身体就开始改变,这个东西跟什么有关呢?跟你身体里面各种感光器官有关。这个东西非常微妙,就跟种子到一定温度自己就发芽一样,这是大自然亿万年进化来的,那么只要温度光照一足了,外界的亮度一改变,温度稍微变化一点,你身体马上就开始改变。所以前两天我老母亲说,怎么开始出汗了?为什么出汗了?天气刚刚暖一点,这种阴虚体质的人变化特别明显。所以我马上给调理,马上就感觉身体开始恢复了。所以人特别敏感,对外界自然节律,是因为我们能够适应,所以我们活得很好。

那么什么情况下不适应呢?就是它过分了。这个过分,在古代用一个字,叫“淫”,这个淫当过分讲。比如冬天正常冷也就行了,但突然这两天一下子降温,比如前两天都零下15度,突然一下子零下25度了,这就是降温,寒潮来了。这种情况下,有的人就适应不过来了,因为什么?你自己身体里面,刚才讲了内因,把身体搞乱了,所以一般能适应的你适应不了了。比如说冬天都是零下15度,突然这一天变成零上1度了,雪都化了,这个人怎么样?人也适应不了,所以过分的这种天气,正常你运行就可以了,但是因为大自然它也充满变化,因为宇宙之间星系运转,它有各种各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古人研究叫“五运六气”,它会各种因素叠加,导致气候的变化异常。如果仔细研究的话,影响我们地球的因素太多了,你想月球跟我们的引力关系,每天引起潮汐的变化,海水的变化,比如我们女性的月经每月来一次,跟什么有关?跟月亮地球引力变化都有关系。那么有朋友就说,今年灾难特别多,大家知道地球上蝗灾、火灾各种各样的事儿特别多,为什么?有的网友就留言说,说今年是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的活跃年份,我觉得有道理。你可能想不到的,遥远的天体的变化,都会引起地球气候的各种各样复杂的变化。所以一旦正常的节律被打破了,突然出现了过分冷、过分热、风过分大,湿气特别重等等,这种情况有些人觉得还可以,能适应;那么有些身体本来就不正常的人,比如说各种体质的人,这个时候就出问题了,就适应不了了。所以外界的变化,古人给总结下来叫“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或者叫燥、热,这几点就是外界变化异常的情况,这些东西称为“六气”,就是大自然的各种变化,六种变化,那么它过分了,就叫六淫。

这个时候关键问题来了,这六淫是不是邪气?这个问题特别重要,涉及到后边很多问题,我给大家把这个问题回答一下。这个六淫应该说是邪气,但不是邪气的全部内容,严格地说,这六淫是造成身体改变的外界环境。外界温度降低,外界环境变化,因为外界环境变化,把身体给搞乱了,本来身体就乱,大自然环境变化,又加上身体内的乱,让你抵抗不了另外一种病原体进入体内,就引起你生病。所以进入身体的病原体和外界环境变化,我们都管它叫邪气。

那么中国古人比较聪明,我把这个东西分得太细了,不利于大家掌握,所以就干脆把这种外界环境的变化叫做“邪气”,这样就比较简单了。比如外界突然变冷了,一下子降到零下25度了,你受寒了,然后引起了身体的一系列病症,那么我们怎么办?我们就把受的寒叫做“邪气”,你受寒了,“寒邪”进入身体了,往里走了等等,实际上都是受寒以后,身体变化的反应。但是我们就把这个受寒,把这个寒当做邪气,你调整变化的反应,就能够治病了。我们这么来举例子,比如说受寒了,一开始身体冷,然后寒邪往里面走了,让你肚子也受寒了,你开始肚子冰凉,开始拉肚子了。这种受寒引起的腹泻,我们说寒邪进来了,怎么办呢?我们就温阳,让身体暖起来,把寒邪给驱逐出去。那么这个过程实际是你身体受不了温度的降低,导致了消化系统里面的变化,那么我们让你身体暖起来,功能恢复了,这个身体就恢复过来了。我们老百姓就说“寒邪被赶出去了”,这种说法比较直观,通俗易懂,一说中国人都知道,我喝了姜汤,寒邪被赶走了,实际是身体又暖过来了,恢复了正常的功能,那么我们就说寒邪被赶走了。

“无机之邪”与“有机之邪”

那么一般的疾病都没问题,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会引起人们思考,什么情况下?瘟疫。在瘟疫的时候,人们就发现,这个东西怎么来回变呢?我明明受到寒邪,怎么里面是热的反应了呢?我们就说“入里化热”,但是入里化热这个事儿,总有人解释不了,什么叫入里化热?寒邪它怎么就化热了呢?所以就促使人们思考。

我特别推崇民国时候的一位中医,叫祝味菊,这个人很厉害,是火神派,善用附子,治病敢下*令状:这个病你们都治不好,我来治!治不好了,你们去砸我医馆牌子!他敢这样做。那么祝味菊写了一本书叫《伤寒质难》,这个《伤寒质难》的序,都是当时上海的中医名家,像陆渊雷、章次公等这些中医名家给写的序,大家特别推崇他,他在当时的上海中医界是非常有地位的一个人。他就说,中医一定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你永远把这六淫当做邪气的话,中医永远进步不了,那么怎么进步呢?他说你要搞清楚它的实质。这个六淫是什么呢?是外界环境的变化,我们管它叫“无机之邪”,说你受寒了,寒进入体内,它不会再往里面发展,进来六分它就是六分,不会再变成九分,它只是外界影响身体的环境,所以它是无机之邪,它不会繁殖。那么还有一种邪气是什么呢?外界的微生物,叫“有机之邪”,这种东西进入体内会繁殖,一旦环境适宜了,它就繁殖起来了。这种有机之邪就是在你身体受到无机之邪影响的时候,身体出现了严重紊乱的时候,有机之邪才能进入你身体,开始兴风作浪。所以我们每一次患的外感病,都是这个有机之邪和无机之邪混合作用的结果。那么这个有机之邪就包括我们今天讲的细菌、病*等等,这些东西。所以大家看到,祝味菊的思想是比较符合医疗实际情况的,对于祝味菊到底怎么论述的有机之邪和无机之邪呢?我不多讲,因为这是中医专业人士去看的,而且我也不认为祝味菊在整个《伤寒质难》的书里面讲的东西都对,因为他也有他的局限性,毕竟是民国时期的,但是他这种提法,他的概念的提出,我觉得特别出色,给中医理论框架的发展和突破,提供了一个平台,提供了一个契机。

那么我们讲到这做个总结,就是每一次我们人体患了外感病,都是几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什么因素呢?第一,我们体内气血运行紊乱,进入了气虚、血虚、阴虚、痰湿不同的体质里面,然后在你身体出现各种问题的情况下,外界的环境发生了改变,湿度、温度等发生了改变,让你身体难以承受这种变化,这个是无机之邪对你身体的影响。然后,在无机之邪让你身体处于免疫力低下的状态、正气低下的状态时,有机之邪乘虚而入,进入你身体里面繁殖,所以你就患了外感病。所以我们的外感病,都是几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这个大家都能理解。

“伤寒派”与“温病派”

下面聊这个问题了:为什么中医在外感病历史上,会有伤寒和温病这两大门派呢?是这样的,外边的无机之邪,就是外边这六淫环境的变化,跟什么有关呢?跟时间有关。比如张仲景生活的那个年代,东汉的时候,张仲景活着的时候他家里面多口人,因为瘟疫死了很多,什么瘟疫?当时是受寒为主,后来我们研究证明,在那个时代,就是地球历史上的寒冷期,地球温度比平时要低很多,所以感受的邪气,当时的外界环境致病的因素,这六淫,这个无机之邪主要是寒。那么在寒的环境中,什么人更容易生病呢?是阳气不足,和气虚的人,就是阳虚、气虚之人,这个时候更容易生病,受寒。这种情况下,治病很有特点,所以张仲景写的书叫《伤寒杂病论》,这个书的主要体系框架是什么呢?就是在感受无机之邪——寒的时候,也就是说,这六淫以寒为主的时候,身体发生的病变,有机之邪进来了,身体的不同层次的抵抗状态如何。所以我们说的“六经”,其实是六种防御状态,张仲景就把这些身体不同的防御状态写得很清楚。比如说防御的时候,有特别强烈抵抗的,有身体功能低下,抵抗不足的,论述都特别详尽。

前两天网上流传的美国吴*教授,讲的冠状病*肺炎的防治,他说为什么这几位去世的医生都是本院的,本院一定以最好的条件去照护他们,可是为什么他们还去世了呢?这个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多数人现在不知道,其实他们去世于免疫应答过度。身体觉得外邪来了,于是调动大*,无数炮弹一起攻击,不但去攻击病*,而且还攻击自己的脏器,所以最后你会发现内脏受损,各个器官衰竭,肺脏衰竭、心脏衰竭、肾脏衰竭,为什么衰竭呢?就是免疫应答过度。所以他说救命的方式,是尽量抑制这种强大的免疫应答,用一种抗氧化成分,去抑制它。他说中药的板蓝根、*连都有这个作用,这个中医早就知道了。张仲景这个系统里面,为什么有白虎汤、有清热的?就是当你身体反应过于激烈的时候,处于高热状态的时候,让你凉下来,让你恢复正常状态,别反应那么激烈,抗邪那么亢奋,因为这种亢奋状态,容易伤到自己的脏器。所以大家看到,中国古人是非常聪明的,现在你慢慢揭示出来的这些道理,比如说现在死亡率很高,为什么死亡率这么高呢?免疫应答过度了。我们古人早就知道了,如何不进入这种亢奋的状态,让你恢复正常,让你整个抗敌的热降下来。前两天一位西医大夫给我发过来语音,就是美国教授讲的这个语音,听完以后,我说,我们中医有很多这样的思路,不只是一个小柴胡加上板蓝根、*芩什么的,我们中医还有很多这样的思路的。所以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聪明。

那么除了这种抗邪过度亢奋之外,还有低迷。就是在外邪入侵的时候,你身体因为状态低下,无法组织抵抗,比如我前面写了一个文章叫麻*附子细辛汤证,张仲景的方子,就是讲治少阴病的,就是在受外邪的时候,如果你少阴之气不足,就是肾经之气不足,外邪除了侵犯体表之外,还侵犯肾经,叫“太少两感”,用麻*附子细辛汤。这种病在古代经常怎么治呢?这个人刚刚房事过后,或者平时就性生活比较多,肾虚之人,感受外邪就容易进入这种状态,抵抗不足。这个时候如果西医去检测这个人体内的激素水平的话,他很多激素水平会低下的,就是他整个功能不亢奋,这个人总想睡觉,总是蔫的,怕冷,平时脸色就苍白。这种状态的人怎么办呢?我激起你的战斗热情来,把阳气给壮起来,让你身体有能力去抵抗外邪,这个《伤寒论》论述得特别详细,身体在不足的时候怎么办、在反应过度的时候怎么办等等。而且《伤寒论》里面还详细论述了什么呢?有瘀血的情况下怎么办、水湿重的情况下,外邪来袭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等等,讲得特别详细。这是干吗呢?这都是在讲,如何调整体内的各种格局。所以《伤寒论》很有意思,在论述邪气的时候,讲得很清楚,就两个字,伤寒,后边如何如何,伤寒在什么情况下怎么办,所以他就伤寒两个字,我觉得含义特别深,人家讲得很清楚,就是在受寒的时候,外邪进入人体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变化,我们怎么去调整它,所以张仲景用词是非常严谨的。但是后世发展来发展去,越讲越强调这个寒,其实寒只是致病的一个环境,外邪进入以后,各种反应,张仲景写得很清楚。我再强调一遍,就是因为在那个年代,受寒比较多,大的环境是寒,所以张仲景主要论述了在这种受寒的环境下,人体的阳和气两个因素不足的时候,容易感邪,容易生病,那么怎么去调整它,论述得非常详细。那么论述没论述到其他热的情况?论述到了,张仲景论述得也非常详细,而且很多方子,后世温病的一用再用。但是无论如何,张仲景强调的是阳和气这两个因素,在这两个因素缺乏的状态下,人体抗邪会出现什么问题,他把这个论述得很详尽。

那么再来谈温病。温病的理论金元时期就有了,到明清时期,尤其到清代,理论框架奠定了,这个时候是不是寒冷期呢?不是的,这个跟时间有关。那么这个六淫,这个无机之邪还跟什么有关呢?还跟地域有关。所以这次武汉产生这个肺炎,传到各地去,反应不一样,广东那边,湿热的多;到西北,大家说这明明是燥邪,舌头燥,一点津液都没有,燥邪为患。这好像区别很大,怎么区别这么大呢?这个瘟疫到底是燥邪还是湿邪?到底是寒还是热呀?大家就搞不懂了。

其实这个有机之邪都是一样的,都是这个冠状病*。那么这个无机之邪却不同,因为各地会有不同,东北跟广东能一样吗?跟海南也肯定不一样,西北跟江浙沪一带,跟江南又肯定不一样。所以这个无机之邪会在身体造成各种各样的反应。比如说这个温病的起源,温病为什么发展到江南呢?江南热,热伤什么?热耗伤我们身体里面的津液,耗伤血,所以精、血、津、液,都容易被热耗伤。这又是体质问题了,张仲景论述的是气和阳,这边容易伤阴和血。这话反过来说,阴虚血亏之人,在这种环境里面,当天气热,无机之邪热为主的时候,身体就更容易出现崩溃,这个时候有机之邪就容易进来,所以在这个地方,它反映的恰恰是另外一种状态,另外一些体质的人,这些体质偏虚热的人,容易被有机之邪进入到这种状态。所以这时候大家用原来伤寒那个讲,就有点讲不过去了。所以明清的时候很多医家很困惑,尤其是瘟疫来的时候,大家就觉得用原来的伤寒方好像有点不够,好像病情外邪传变的跟原来不一样,于是开始思考,就诞生了温病学说。那么温病学说注重的是精、血、津、液这些东西,同时江南地区还有什么特点?它湿气特别重,所以如果体内湿气很重的人,在外邪六淫湿重的时候,它就更容易身体崩溃,被有机之邪进入。所以江南地区的温病学派流行以后,又特别重视清湿,这个又是温病学派的一大特色。去湿的根源在哪呢?张仲景那有没有?有的,张仲景有很多去湿的方子和思路,所以后世又加以发展,在温病学派发展,因为这个地方太需要了。

我讲到这跟大家再回顾一下,我们人体内部,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呢?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再加上痰湿、瘀血等等。痰湿、瘀血是体内运行的障碍,把它清除掉,张仲景早就论述了,后世温病学家也会了,去湿、化湿热等等都会,前面最根本,自己身体的问题是气、血、阴、阳。张仲景论述的是阳气和气,论述得特别详尽,温病学派更看重血和阴。大家想想,这两个学派如果合起来的话,那么中医的外感病学理论,是不是就完备了呢?大家说对呀,这两种合起来,好像体内的内环境就解决了,那么外边怎么影响,我内环境解决了,其实外边影响就不大了。所以两个学派如果合起来,中医的外感病学就有一个大的发展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阻止了这两个学派合不起来呢?告诉大家,就是这个邪气到底是什么,他说邪气是寒,他说邪气是热,这两方面争论下去,讨论得不得了,聚讼千年,大家一直在打这个架。实际上最后看方子,其实差不多,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里面,清热的方子有很多很多,去湿的方子也有很多很多。那么后世温病学派的书里面,大家拿来《温病条辨》看看,拿王孟英的《温热经纬》看看,里面承气汤用得特别多,白虎汤用得特别多,这些思路都差不多的。合不起来的原因就是因为邪气到底是什么。

所以我经常讲,把六淫当做邪气,阻碍了后世中医外感病理论的发展。实际上六淫是什么?六淫是致病环境,它是影响你体内环境改变的因素,它进入身体,并不能一直往里面走,不会的。变的是什么呢?是有机之邪。所以我觉得祝味菊这个人特别了不起,他把无机之邪、有机之邪概念提出来以后,给了中医一个契机。如果我们都能够达成共识,原来风寒暑湿燥火,这是无机之邪,它是致病的环境,导致身体里面内环境改变,导致系统崩溃,正气不足,然后有机之邪才入侵,我们每一次生病,原来都是内在环境和有机之邪与无机之邪一起作用的结果,如果我们能都这样思考的话,其实我们外感病所有问题就都解决了。

所以我总说,中医理论一直是发展的,我们不断地发展,不断地适应外界的变化,最终我们能找到更好的治病的方法,我们不能被理论框住。理论框住我们就不能突破了,每次瘟疫一来了,我们两边打架,我说是温病,他说是伤寒,我用温病方用得很好,治不好我就不治了,我用伤寒方治得很好,治不好我也不治了。各位,那中医能发展吗?就发展不了了。所以我这次来回、反复地讲这个问题,到底是伤寒还是温病?其实这个不是问题,这个伤寒、温病,里面的方法都是对的,我们身体进入哪种格局,我们就去怎么调整它,不足就是补它,亢奋了,我们抑制它一下,伤寒、温病都很擅长的,方子都可以拿来用。我们一定要在理论上先突破了,不是说得了一种病叫伤寒,得了一种病叫温病,不是的,寒和温都是致病的环境而已,真正进来的是有机之邪。

那么中医未来要想发展,我再做个预言,把有机之邪再细分,到底有机之邪是和我们这个环境怎么结合的?有机之邪是具有什么样的属性的?如果中医有一天能把这个有机之邪再给细分了,分析得详尽了,那中医理论就真的发展了。当然我相信这一天会很远的,为什么呢?因为现在中医的主流,还是以古为主,越古越好,在理论上想突破,会有一大帮人来责难你。但是我觉得这个一定要发展,为什么呢?因为每次瘟疫来了,都是寒温打架,我觉得这种局面一定是不对的,为什么呢?患者在那等着呢,结果两边中医先打起来了,我觉得这是不对的。所以一定要寒温统一,那么怎么统一呢?一定要提升格局,你的理论框架要提升。

这是我今天跟大家聊的内容,聊了半个小时,聊得比较多了,实际上只是简单聊一下。如果对中医内部,我们自己聊的学术的东西,实际上要把《伤寒论》拿出来,把温病的方子拿出来,每个方子来考察一下,就是按有机之邪、无机之邪来分,这个方子放里面合理不合理,全部都合理了,那么寒温就可以统一了,大家就拿出去治病就行了,不必在这上争论了。这是未来做的工作,这是专业人士做的工作。跟各位朋友聊,就是给大家讲讲,外邪是怎么侵袭我们人体的,大家了解以后,如果觉得有点意思,将来在感冒的时候,在感受外感的时候,您理解这个思路了,对您会有好处的。

今天就聊到这,有时间再跟大家多聊一些相关内容,谢谢大家!

—THEEND—

相关文章回顾

?这次疫病到底是寒湿还是湿瘟?

?聊聊防治肺炎中扶助正气的方法

?介绍古人治疗时疫的方子之人参败*散

?介绍古人治疗时疫的方子之青蒿鳖甲汤

?介绍古人治疗时疫的方子之甘露消*丹

更多相关文章请在

1
查看完整版本: 聚讼纷纭,伤寒与温病必须分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