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果
有《西江月》为证:
色乃伤身之剑,贪之必定遭殃。佳人二八好容妆,更比夜叉凶壮。
只有一个原本,再无微利添囊。好将资本谨收藏,坚守休教放荡。
“只有一个原本”者,佛家所言自性也。《坛经》云:“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再无微利添囊”,《坛经》云:“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
话说行者师父上了大路,见一座好山,“花开花谢山头景,云去云来岭上峰”,幽趣非常,大有佛门气象。三藏在马上欢喜,道:“若是相近雷音不远路,我们好整肃端严见世尊。”
行者道:“这些路,若论二位贤弟,便十来日也可到;若论我走,一日也好走五十遭,还见日色;若论师父走,莫想,莫想!”
唐僧道:“悟空,你说得几时方可到?”
行者道:“你自小时走到老,老了再小,老小千番也还难。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若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又何必十万里迢迢取经?悟能、悟净总在半途,若三藏者一向迷于表相,无异于缘木求鱼。
却说这座山名唤万寿山,山中有一座观,名唤五庄观,观里有一尊仙,道号镇元子,混名与世同君。那观里出一般异宝,乃是混沌初分,鸿蒙始判,天地未开之际,产成这颗灵根。盖天下四大部洲,惟西牛贺洲五庄观出此,唤名草还丹,又名人参果。
灵根者,佛性也,太极也,“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者也。参者,三也。天、地、人,三才也,所谓“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灵”者也。《中庸》云:“位天地,育万物,立天下之大本,而可以与天地参。”人得天地之灵气而生,禀赋“天地未开之际”之“灵根”,立于天地之间,而参赞天地之化育,故名“人参果”也。
朱子曰:“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是理不离气,气不离理也。”天地既生,灵根藏于天地五行之中。一气而五行,五行而一气。五庄观者,五行相生相克之道,井然有序也。万寿山者,上下与天地同流也。
一气化三才,三才序五行,五行生万物,一本散为万殊,万殊归于一本。此人参果出于万寿山五庄观也。
“当日镇元大仙得元始天尊的简帖,邀他到上清天上弥罗宫中听讲混元道果”,元始天尊,天清者也;镇元大仙,地宁者也;故人经过,人灵者也。四十八个弟子,连同镇元大仙共四十九人。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留下两个绝小的看家,一个唤做清风,一个唤做明月。”清虚人事少,寂静道心生,即老子所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也。”
大仙道:“他是东土大唐驾下的圣僧,道号三藏,今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和尚。”
二童笑道:“孔子云:‘道不同,不相为谋。’我等是太乙玄门,怎么与那和尚做甚相识!”
大仙道:“你那里得知。那和尚乃金蝉子转生,西方圣老如来佛第二个徒弟。五百年前,我与他在兰盆会上相识,他曾亲手传茶,佛子敬我,故此是为故人也。”
儒、释、道三家,同一灵根,本同而所用不同,故应相互敬爱。你敬我香茶,我敬你人参果,此《诗经》所谓“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二童子借孔子之口说出“道不同,不相为谋”之语,不明大理,一分为三,不待大圣动手,灵根已自断矣。
师徒四众进了大殿,“只见那壁中间挂着五彩装成的‘天地’二大字”。
唐僧上前,以左手拈香注炉,三匝礼拜,拜毕回头道:“仙童,你五庄观真是西方仙界,何不供养三清、四帝、罗天诸宰,只将‘天地’二字侍奉香火?”
童子笑道:“不瞒老师说,这两个字,上头的,礼上还当;下边的,还受不得我们的香火。是家师父谄佞出来的。”
灵根根植于地,生育万物于天地之间。那山“根接昆仑脉,顶摩霄汉中”,那大仙为地仙之首,故名“镇元子”,又名“与世同君”。那“地”也是勉勉强强受他的供奉,更不用说三清、四帝、大罗金仙了。
行者闻言,忍不住喝了一声道:“这个臊道童!人也不认得,你在那个面前捣*,扯什么空心架子!那弥罗宫有谁是太乙天仙?请你这泼牛蹄子去讲什么!”
二仙童有夸耀之心,孙大圣便有争强之意,此即《庄子》所言:“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
二童别了三藏,同到房中,一个拿了金击子,一个拿了丹盘,又多将丝帕垫着盘底,径到人参园内。那清风爬上树去,使金击子敲果。明月在树下,以丹盘等接。须臾敲下两个果来,接在盘中,径至前殿奉献道:“唐师父,我五庄观土僻山荒,无物可奉,土仪素果二枚,权为解渴。”
那长老见了,战战兢兢,远离三尺道:“善哉,善哉!今岁倒也年丰时稔,怎么这观里作荒吃人?这个是三朝未满的孩童,如何与我解渴?”
清风暗道:“这和尚在那口舌场中,是非海里,弄得眼肉胎凡,不识我仙家异宝。”
金击子,丹盘,合起来便是“金丹”二字,先天本性也。可惜唐三藏肉眼凡胎,不识根本。不过,镇元大仙明知师徒四人,仅仅打下两个果子,还要须要防备他手下人罗唣,心存高下,则口舌场凭空而生,是非海从虚而起。
三藏令悟空山门前放马,八戒解开包裹,心猿出笼、意马解缰了。
八戒正在厨房里做饭,先前听见说取金击子,拿丹盘,他已在心;又听见他说唐僧不认得是人参果,即拿在房里自吃,口里忍不住流涎道:“怎得一个儿尝新!”自家身子又狼底,不能彀得动,只等行者来,与他计较。他在那锅门前,更无心烧火,不时的伸头探脑,出来观看。不多时,见行者牵将马来,拴在槐树上,径往后走,那呆子用手乱招道:“这里来!这里来!”
上一回讲戒淫邪,这一回讲戒偷盗,后面接着讲戒杀生、戒口业等等。盗窃果子虽是行者所为,却是源于八戒。那呆子先已“在心”,后“更无心烧火”,早已心神不宁了。
只见那正中间有根大树,真个是青枝馥郁,绿叶阴森,那叶儿却似芭蕉模样,直上去有千尺余高,根下有七八丈围圆。那行者倚在树下往上一看,只见向南的枝上,露出一个人参果,真个象孩儿一般。
千尺余高,灵根参天也;七八为十五,圆成之相也;向南一枝,露出一个人参果,向明而生也。
那猴子原来第一会爬树偷果子。他把金击子敲了一下,那果子扑的落将下来。他也随跳下来跟寻,寂然不见,四下里草中找寻,更无踪影。
乃《剥》卦之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也。《剥》极必《复》,“硕果不食”者,以待一阳来复也。“君子得舆”者,人参果遇盗而遁也。土地道:“这果子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真乃君子之性也!“小人剥庐”者,行者一怒,捣毁人参果树也。
好行者,把脑后的毫毛拔了一根,吹口仙气,叫:“变!”变做个假行者,跟定唐僧,陪着悟能、悟净,忍受着道童嚷骂。他的真身出一个神,纵云头跳将起去,径到人参园里,掣金箍棒往树上乒乓一下,又使个推山移岭的神力,把树一推推倒。可怜:叶落桠开根出土,道人断绝草还丹!
那大圣推倒树,却在枝儿上寻果子,那里得有半个?原来这宝贝遇金而落,他的棒刃头却是金裹之物,况铁又是五金之类,所以敲着就振下来,既下来,又遇土而入,因此上边再没一个果子。他道:“好,好,好!大家散火!”
《剥》《复》之中,藏一《坤》卦,故人参果落地即寂然不见,乃《复》之“利有攸往,刚长也”。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李志*,一九六五年生,河南汝州人。一九八八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二〇〇五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师从麻天祥先生研修佛学,后获哲学博士学位。二〇〇九年师从王澄先生学习书法。现任河南宏光国学博览馆馆长,风穴书院院长。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