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论坛

首页 » 生长环境 » 问答 » 人参文化middot59期夜访
TUhjnbcbe - 2020/10/11 3:51:00

上期微文:舌尖儿上的人参·人参莲子粥(婴幼儿食谱)

“*市”一词出自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一篇文章《山市》。

山市,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是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因出现在山上,所以称为山市。作者在那个时代,还不能理解海市蜃楼的形成原因,故又称此幻象为“*市”。又听说有起早赶路的人,看见山上有商店集市人来人往,和人世间没有两样,所以又叫“*市”。

“*市”这个词让外行人听起来觉得恐惧、神秘。可能是因为名字里有个“*”字罢。其实在中国被称作“*市”的地方、行当很多。

北京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特别是明清以来,作为首都,聚天下珍宝于一池。北京深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潘家园这样的文物交流市场。从“*市”说起,清代中晚期后,北京自发形成“*市”。

“*市”又称“*市子”,即夜间集市,至晓而散。

清朝未年,北京“*市”极盛,一些皇室贵族的纨绔子弟,将家藏古玩珍宝偷出换钱;一些鸡鸣狗盗之徒也将窃来之物天黑卖出,古玩行家经常拣漏买些便宜。

北京的“*市”在天桥、西小市、高梁桥、朝阳门外等较多,解放之后消失了。年自发恢复,每到星期六下午就有京郊、天津、河北、内蒙、东北等地的小商小贩驱车来到潘家园对面的华威桥旁工地,星期日凌晨挑灯叫卖,购销两旺,俗称“华威桥*市”。

天津作为离北京最近的城市,自清朝末期天津开埠之后,很多达官显贵、皇亲国戚移居天津,古旧书存世较多,贩运必经华威桥。卖家往往在地上铺张报纸或一块塑料布,摆上几件古玩玉器、或真或假的古旧工艺品、旧书老报,然后蹲在一边,用眼睛余光扫视着行人,绝无高声叫卖的。买家则悄悄穿行于地摊之间。稍微内行的,即使看到自己中意的东西也绝少直接问价,而是“顾左右而环视”,假装外行。

在心理上,*市卖旧书古玩的人,希望将带的旧货在天亮之前能顺利卖出,不然天一亮,城管工商也来了;而去买占旧书刊的人,又生怕去晚了,好东西被别人买走。

在长白山人参主产区,每年应季的人参交易,也被称为“*市”。人参“*市”和其他地方、其他行当的“*市”有什么不同呢?今天和大家聊聊长白山地区独有的人参*市”。

边陲古都集安市一直被人们喻为“国参故里,世遗古都”,两千多年前的高句丽民族定都“国内城”即是集安,《太平御览》记载:燕国国君慕容皝(~)鲜卑族。向晋朝尚书令顾和赠送人参,书曰:“今致人参十斤”。慕容皝所赠人参就是集安所产,高句丽王给燕国的贡品。

笔者在一文中写过,集安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结构,盛产的野山参和园参一直是人参中的极品。因此从古至今,这里的人参交易从未间断。

由于人参产量的增加和国内外客商云涌而至,年,清河镇人参交易市场正式建立,清河镇是集安岭北地区交通枢纽,地处人参主产地台上镇、花甸镇、财源镇、清河镇、头道镇等乡镇中心地带;是省内外的人参经销商汇集之地,每年人参成交额突破20亿元以上。年9月,又在人参交易市场内成立山参交易市场,隶属清河人参交易市场有限公司。建有交易大厅平方米,除正常营业外,每月逢2、3、逢7、8为山参交易集日,是中国最大的山参交易市场。

每逢赶人参集的日子或园参下山的季节,各地客商都会提前到来,入住当地宾馆、旅店,为的就是不错过人参“*市”开市的时间。

清河人参交易市场的集日是从半夜开始,到第二天早上七、八点钟就基本结束交易了,即使是园参下山的季节,每天园参交易也是在这个时间段内。所以人们就称之为人参“*市”。为什么人们要在这个时间交易人参呢?

主要有几方面原因。

一、人参交易除了有季节规律之外,在一天的24小时里,其作业时段也分得很清。一般情况下,到了人参采挖季节,参农会选择上午采挖,下午装袋打包,晚上拉到交易市场里去卖。这样人参因为当天下山会很新鲜,也不会掉秤,会卖个好价钱,又不耽误第二天上山继续挖人参。

二、园参下山的季节,挖人参是很费人工的,每年这个时候要雇人帮忙挖参,人工费也很贵,人也不好雇,一天就得支付大笔的工钱,而要想找人帮着卖参,不但要支付给人家一笔工钱,而且也不容易卖上一个好价格。参农辛辛苦苦种了五、六年人参,也为了节省点成本,只有自己动手,白天挖参,晚上卖参。这么辛苦,就是为了每斤多赚上一两块钱。

三、由于参农们白天忙于起参、挑选、上市等。所以都在前半夜开始准备、到市场占地方、来晚就没有好的地方摆了、所以参农们越来越早、半夜就有人市场摆傩了。早到市场,也能了解当日的价格、行情,也不能错过好的买家。

四、清河山参市场的山参交易不受季节限制,一年四季都能买到,参农挖山参更辛苦,因为野生山参、野山参、移山参等对人参的品相要求非常严格,不小心挖断参须或碰破皮,山参价格要大打折扣,山参须条还都比较长,所以要挖一颗山参要更加费时费力,有时一天也不一定挖出一棵,所以只能白天挖参,晚上卖。即新鲜,成色好,又不掉分量。

五、外地客商也在半夜赶来购买人参,来晚了也怕挑不到自己中意的好货,毕竟来得早,选择机会就多,买完人参后,第二天一早也不影响赶路返程。

这样就形成了人参*市。在清河镇人参交易市场能看到这样的景象,没到半夜交易大厅里已经人声嘈杂了,交易大厅是山参交易,各地买人参、卖人参的纷纷赶来。大厅外的广场也是车水马龙,一车车水参被运进来,有序地堆在空地上。各种山参则都十分小心翼翼地放在保温箱内,一箱箱摆开,一堆人参就是一桩买卖,就是少则几万几十万元,多则百万元的交易额。有些不懂行或看热闹的临时买家想单独选几只人参自己吃,对不起,不卖,卖家的报价是眼前这一堆货或这一箱的价格,即使买者商量再三,选几只的价格也是报价的几倍。只见参主(卖家)穿着厚厚的棉衣,戴着口罩,抱着钱兜子坐在人参堆的前面。旁边有亲属或是雇工站在人参堆周围,这些人有两个任务,一是为参主壮声势,帮助喊价过秤,一是防止有人顺手牵羊偷人参。到处是给人参抖搂土、装袋的人,这令整个市场尘土飞扬,人人戴着口罩。只要买主一出现,强烈的戏剧效果也就出现了。穿棉*大衣(夜里很冷的),戴口罩,手持手电筒——几乎交易市场里大多数卖家都是这个打扮,以至于生意成交了,买家卖家一拍两散,你都不知道双方长了张什么脸,更不知道姓甚名谁来自何方。生意谈好后,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环节,那就是数钱。有时候生意成交后,买家会与卖家一起去市场外的农业银行,当面把成交款打到参农的银行卡里(银行自助区)。但更多的时候,这一招儿不能用。有的参农拒绝去银行划款,他们总感觉种了6年的人参被人拉走了,而自己却‘两手空空’回家了,这心里很不踏实。遇到有想转款的客户,有的参农就会瞪着眼睛不同意,说,为种人参我遭了那么多罪,你就不能让我把钱拿回家搂被窝里乐和乐和啊?所以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一群人紧紧围成一圈,里面的人在数钱。

在这里,老客户只要一搭眼就能分辨出人参的年头和质量,根据大小不等,价格相差悬殊。买家只要相中自己想要的人参,就会和参农讨价还价,一旦达成交易,买卖双方往往都是当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在这个全国最大的人参交易市场上,很难找到现代化的交易方式,这里没有合同,没有支票,更没有电子牌价,所有的交易都是通过最原始的一对一的方式完成。

在这里,如果有胶粘、拼接或做过手脚的工艺人参,卖家会主动告诉你,这是工艺人参,只能摆设观赏,不能吃。这就是淳朴参农的善良。

按照这里的行规,买卖双方均不得打听各自的底细,更不得跟踪买家的去向,原始的现金交易方式不需要买卖双方出具任何的信用和契约凭证。

近几年,随着市场的发展及市场需求,人参集市散集后白天也陆陆续续有少量交易。

人参的交易价格根据当日买家需求和吞货的数量几乎在每一天甚至每个小时都在发生变化。

这就是长白山人参“*市”。不但存在于清河镇山参市场,也存在于吉林省其他人参产区。

人参从这里走向世界。

传承孙良精神弘扬人参文化

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参文化middot59期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