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碱业:探索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利润获取方式
日前在青海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调研时发现,大型民营化工企业青海碱业有限公司,通过转变观念,引入先进生产工艺,与上下游企业资源共享和副产互用,构建循环型生态工业链,取得了经济及社会效益的双赢,成为柴达木循环经济区探索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和环境友好的利润获取方式的一大亮点。
--青海碱业是柴达木循环经济一大亮点
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丰富,素有“聚宝盆”之称,但水资源供求态势严峻,且青藏高原生态脆弱,柴达木盆地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依然存在。2005年10月,柴达木盆地被列为国家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的产业园区之一。
由浙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为投资主体兴建的大型民营化工企业--青海碱业位于柴达木循环经济区内,是典型的高耗能化工企业。但该企业通过产业链延伸和项目系统性建设,围绕节能减排和资源利用做了一系列工作。青海碱业在企业内部,根据生产作业和运营管理实际,推行清洁生产,减少物料和资源的使用量,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在生态工业园区内,把不同的企业联合起来形成资源共享和副产互用的生态产业链,使企业的废气、废水、废物等成为企业的原料和能源;通过地方*府及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引导公众的生活行为,强化废旧物资的再生利用,实现消费前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内部引入先进工艺保证清洁生产科学发展
青海碱业总指挥董利刚介绍,青海碱业2007年投入约5000万元,致力于引进先进工艺和技术改造,既降低了能耗和污染排放,又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预计每年可产生3500万元的经济效益,一年半即可收回投入的资金。
青海碱业在制碱工艺上选择国内外同行业最先进、成熟的单元操作技术,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新材料。在生产上采用一步法,即石灰-法精制盐水技术,具有精制效率高、盐水质量好、原盐损失低、工艺流程短、设备投资少等优点;吸收工序采用内冷与高真空吸收相结合技术;蒸馏工序采用筛板蒸馏塔,实现每吨纯碱从蒸馏废液中回收350公斤低压蒸汽;碳化工序采用异径碳化塔和大型真空转鼓滤碱机;压缩工序采用大型螺杆压缩机;重灰工序采用自身返碱蒸汽煅烧炉和沸腾凉碱床;石灰工序采用大型竖式石灰窑。企业还通过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实现了水、热、废气、废物等的循环再利用。
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将冷却水系统分为闭路循环系统、开路冷却系统。闭路循环系统通过冷却系统进行冷却用水循环使用,每小时的循环量约3万立方米。由于绝大部分冷却水循环使用,每小时只需要补充300立方米新鲜水,占总用水量的1%。开路冷却系统的冷却水一部分用于石灰工序制取石灰乳;另一部分用于盐水车间化盐系统制取精盐水。这样既对蒸馏塔冷却水全部回收利用,又可利用其中的热能。目前,该企业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93%-96%,吨碱水耗为18吨,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吨,每年可节约水资源235万吨左右,还节省大量的电能。
热能的综合利用。利用脱盐水回收重灰炉气的热能,提升脱盐水温度;利用冷母液回收轻灰炉气的热能,以降母液蒸馏的蒸汽消耗,每吨纯碱可以从蒸馏废液中回收350公斤低压蒸汽。
盐水废泥中盐的回收利用。废泥经过洗涤后回收清液,清液回到系统化盐,大幅度降低了纯碱盐耗。企业还计划投资3.5亿元利用霍鲁逊湖的盐及钾肥厂废盐,作为生产原料,可解决当地每年400万吨废盐的处理问题。
高低真空吸收尾气的回收利用。将吸收尾气引入到窑气管线中,既提高了中段气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碳酸化反应,又回收了其中的氨,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对大气的污染。高低真空吸收尾气每年约回收约110万吨二氧化碳气和18万吨氨气,节约成本约为2637.5万元。
--对外积极与下游企业合作
构建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
实现循环经济,仅仅依靠单个企业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产业链条的协作。青海碱业通过与上下游企业积极合作,形成资源共享和副产互用,延伸了产业链条,使企业的废气、废水、废物等在产业链内闭环流动,变废为宝。
1.与盐湖集团合作,将上游企业排放的废弃尾盐转化成纯碱生产的原料。
位于格尔木市的青海盐湖工业集团年产150万吨钾肥,年排放尾盐450万吨,以前,这些原盐一般都露天堆放在盐滩和钠盐池,导致资源闲置和浪费。而青海碱业公司每生产1吨纯碱约需耗1.6吨原盐,因此,青海碱业对废弃尾盐应用进行了攻关,成功将盐湖集团的钾肥尾盐渗入到现用的原盐中,降低了原料盐的成本,扣除尾盐的工艺处理费后,每吨原料盐的成本降低5元以上。盐湖集团的工业尾盐可满足今后青海碱业三期工程年产270万吨纯碱所需的原盐,预计将节约原盐135万吨/年,纯碱总成本675万元/年。
2.与海西化建水泥厂合作,合理分享原材料。
青海碱业通过和海西化建水泥厂共同开发资源,粒度大的石灰石供给青海碱业,粒度小的石灰石供给海西化建,实现了石灰石原料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节约了双方企业的生产成本。目前,青海碱业与海西化建计划在德令哈市合作建设一条年产1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
3.与海西化建水泥厂协作综合利用粉煤灰。
青海碱业一期年回收粉煤灰13.8万吨,炉渣1.7万吨。粉煤灰目前主要供给海西化建水泥厂使用。两家企业在这条产业链上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对环境的保护。海西化建由于和青海碱业合作,企业在石灰石矿的开采上每年可节约成本近200万元,粉煤灰这一项每年又可节约成本700多万元。
4.与青海金峰实业公司合作回收蒸馏废液资源生产氯化钙。
目前青海碱业的废液主要提供给青海金峰实业公司的氯化钙厂作为原料使用,年生产能力达到5万吨,在金峰实业氯化钙项目全部完成后,年产规模有望达到24万吨。青海碱业还计划投资2亿元人民币再建设年产30万吨氯化钙厂,制取氯化钙产品的同时副产15万吨氯化钠,氯化钠作为纯碱生产原料回到生产系统中,从而真正实现废液循环利用的目标。预计投产后销售收入将达3亿元,利润1亿元。
--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通过内外兼修,青海碱业形成了资源组合优势、产业链优势、规模化优势和生产成本优势。
资源组合优势:青海碱业实现了盐湖原盐与工业尾盐的结合,使盐湖集团每年排放的尾盐变废为宝,避免了环境污染,又使不具有再生性的宝贵原盐资源得到有效的综合利用,为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产业链优势:围绕自身产品深加工,与下游海西化建、金峰实业等企业合作,形成了纯碱、烧碱、PVC、水泥、氯化钙、氯化钠等多元化产品线,整个生产流程中原料和副产品闭合利用,产业链自然延伸,将排放和污染降到最低甚至没有。
规模化优势:在企业三期建设完成之前,纯碱生产的规模经济还无法充分体现,但从目前整个产业链上看,青海碱业已经形成众多成本极低的副项目汇聚在一起构成了企业的规模化优势。
生产成本优势:采用先进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对水资源、热能、废气、废物等的循环再利用,将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的成本转化为效益,产品因而更有成本优势。
实践证明,不同行业的企业,虽然面临的问题不一,但都需要致力于积极探索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和环境友好的利润获取方式,以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