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记者李岩通讯员崔新娟
熟悉温县的人都知道,铁棍山药在温县已有近年的种植历史,《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众多古代药典均有记载,被历代名医推崇为药食两用的“神仙之食”。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近年来,铁棍山药也多次濒临绝种的境地,是勤劳质朴的岳村街道赵郭作村人毫不惜力的耕作,默默无私的传承,保护着怀参极品“铁棍山药”,让天赐古温的无价之宝生生不息。
因此,赵郭作也被誉为“铁棍山药第一村”。这其中,也有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传说,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温县人氏司马懿任魏大将军。赵郭作村绅士郭高升到许都拜访司马懿,带去乡土特产——铁棍山药。作为温县人司马懿知道铁棍山药是极好的天然补品,能治病强身、延年益寿,非常高兴。
之后,郭高升年年都会把赵郭作出产的铁棍山药送到大将军府。在这期间,司马懿发现了郭高升的才干,委其任怀庆府尹。从司马炎建立晋王朝到晋司马德文禅位长达年,赵郭作村铁棍山药成为司马王朝的御用贡品。期间,赵郭作村也被御封为官十几人。
元朝末年,刘伯温中军帐扎在温县赵郭作村,偶然食用了铁棍山药,感觉不同一般,遂召来村民询问。农夫介绍了它的药理作用及司马懿的传说后,刘伯温如获珍宝,上贡给朱元璋。朱元璋龙颜大悦,御封为贡品。
清军入关后,在御膳房发现了铁棍山药,得知其药用价值之后,称铁棍山药为“中原怀府老人参”。下旨怀庆府尹、温县县令每年收获的铁棍山药要如数上缴。因稀少珍贵,王公大臣、达官贵族也难得享用,平民百姓更是望而叹之。
清道光末年,赵郭作村绅士赵天一与其弟赵定一经营着一家名为“怀作堂”药店。民国时期,北洋军阀吴佩孚坐阵洛阳,赵天一的孙子赵云西到洛阳觐见时,以铁棍山药作礼呈上,吴佩孚委赵云西以重任。
长期以来,由于铁棍山药受地域、水土、种植、产量等因素的制约以及古时帝王将相的垄断,平民百姓享用一直是个梦想。尤其是年至年期间,由于战乱纷争、社会动荡,人们的生活难以为继,不少人家背井离乡,铁棍山药几度面临绝种的危机。赵郭作村民赵同合牢记老一辈人的嘱托,利用老宅空闲地精心地将铁棍山药种栽儿保留了下来。
新中国成立初期,赵海奎、赵振中、赵振泉等村民小心翼翼地在房前屋后种植了极少量的铁棍山药。
土地改革完成后,赵郭作村民在集体土地上预留了4分土地用作铁棍山药的传承保护。土地承包经营政策实施后,时任赵郭作村党支部书记赵怀瑾与村民刘战成等一起主动承担铁棍山药种植传承的重任,在三分承包田里留下了珍贵的铁棍山药原种。
经过一个又一个历史变革的紧要关头,赵郭作人默默地把铁棍山药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保留了“铁棍山药”原种的种植基地,保留了原汁、原味、原生态、原产地;延续了在外界市面上已彻底绝迹的中华民族优秀的植物品种“铁棍山药”;填补了国家植物种类的空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开始注重营养和科学搭配。从年起,温县大力发展怀药种植,县农业局对铁棍山药提纯复壮,省品种审定委员会重新予以审定,使温县怀药产业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作为“铁棍山药第一村”,铁棍山药也成为赵郭作村经济收入的主导产业,全村95%的农户从事铁棍山药种植、出售、加工等产业。年,赵郭作村购置了第一台铁棍山药种植开沟机,这也是全县第一台铁棍山药种植开挖的先进机械。年,焦作市供销系统和赵郭作村铁棍山药种植户刘小朝等人签订种植合同;年8月,赵郭作村被确定为河南省“铁棍山药”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同年,赵郭作牌“铁棍山药”商标通过审核。
大家都知道,铁棍山药属“轮作”作物,轮作周期10年左右。但近年来,由于大面积种植铁棍山药,赵郭作村土地已经轮种了一回,产量品质受到严重制约。赵郭作村几代山药人,通过不断摸索、实验,掌握了铁棍山药的生长习性和土壤要求,通过实验对比,研究清楚间隔13年以上的土地种植的山药品质才更好。年起,赵郭作村党支部每年按照30亩到40亩地的轮作意向,合理布局赵郭作村内土地使用工作。当年温县举行的第一次铁棍山药文化节,温县县委县政府向赵郭作村颁发了荣誉证书。
今天的铁棍山药市场销售劲爆,人们用“一棍难求”来形容。央视财经频道《消费主张》栏目以28分钟长时介绍铁棍山药;《中国推介》用1分钟向世界强力推荐铁棍山药;河南师范大学与温县签约“共建山药种质资源圃”,为铁棍山药产业发展注入新的科研活力……
而“铁棍山药第一村”赵郭作,也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铁棍山药产业发展新格局:以铁棍山药为核心,山药粉、山药挂面、山药粉条、山药牛肉丸、山药锅巴等深加工产品为辅助的产业链,让这个小村的铁棍山药品牌为更多人知道,获得更多人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