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论坛

首页 » 生长环境 » 问答 » 康熙心中接班人究竟是谁5条证据条条指向隆
TUhjnbcbe - 2024/12/31 11:45:00
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初十至十二日,胤禛每天三次派人给父皇请安。这位雍亲王忽然变得这么殷勤,并不是要表明自己有多孝顺。

如此体贴周到的原因,说起来有点令人心寒,他派出去的三拨人,其实都是打听消息的探子。

十月二十一日,康熙给自己放了个小假,驾临南苑皇家猎场,一边打猎一边散心。

此时,六十九岁的康熙身体羸弱,已是风烛残年。料峭的北风轻轻刮过,枯树一下子就倒了。十一月初七,康熙身体不舒服,赶回畅春园休养。当天,发布官方消息,皇帝“偶感风寒,本日即透汗,自初十至十五日静养斋戒,一应奏章,不必启奏”,临时停止办公。

一场小小的感冒,凭借皇家高干病房的特级护理,本以为吃点药就好了,没料到却要了康熙的命。

十三日,康熙的病情突然加剧,戌时(晚上7-9点),这颗曾经在中国大地上,奏出时代最强音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1、康熙究竟是怎么死的?

关于康熙的死因,有多个段子,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段子,就是“人参汤”版。

这个政治段子在坊间越传越烈,搞得胤禛多年睡不好觉,以至八年以后,他不得不亲自出来辟谣。

这个版本的说法是这样的,“圣祖皇帝(指康熙)在畅春园病重,皇上(指胤禛,即雍正)进一碗人参汤,不知如何,圣祖皇帝就驾了崩,皇上就登了位”。

段子的流传是一种娱乐现象,更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它借助于民间口头的宣泄性叙述,在嬉笑怒骂间表达个人和群体的解构性意识。由于这种意识带有明显的个人爱憎和利益取向,往往在玩弄嘴皮子的时候,舞文弄法,夹带私货,充当出气阀门的同时,对社会主流舆论构成腐蚀。

“不知如何”四个字看似虚指,与“进人参汤”的行为联系起来,就构成了“毒害篡政”的实指。

胤禛感觉自己比窦娥还冤。

也难怪胤禛为自己辩护。很多史书都认为,康熙不可能喝人参汤,因为他懂药理。

五十一年(),他在曹寅的折子上批示说,南方庸医,喜欢用补药,需要小心。五十七年(),他又说,南方人可以服参,北方人不适合,否则无益有损。

总结起来一句话,康熙不太可能是胤禛害死的,至少没有喝过人参汤。

康熙有心脏病史。

患有心脏病的老年人,最害怕得感冒。呼吸道感染或由此而引起的肺炎,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引起并发症,导致猝死。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康熙的感冒,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总之,康熙死亡的最大可能,就是寿终正寝。不过话又说回来,并没有过硬的历史证据,可以让胤禛彻底摆脱谋命的嫌疑。

但是,没有谋命,不代表没有谋政。

2、证据一:为何只有胤禛能入宫?

胤禛对让自己值班,憋了一肚子意见。

十一月初九,康熙考虑到自己生病,就让胤禛去南郊主持祭天大祀。此次父皇龙体欠安,胤禛预感不妙。关键时候让他去值班,胤禛心里很不情愿。

然而,祭天是国家大事,不可能想不去就不去;心里那点小九九,又不能明着算出来。胤禛只有违心前往。

然而,胤禛身在曹营心在汉。

他知道时间和机会对一个搞政治的人意味着什么。

如果父皇猝然驾崩,自己又不在身边,很可能到嘴的肥肉,立刻就飞到别人的肚子里。此时,胤禛全部神经如同一只觅食的老鹰,早就瞪大了犀利的双眼,盘旋在畅春园的上空。

十一月初十至十二日,每天早中晚三次,胤禛派侍卫、太监去畅春园请安。请安安排得如此密集和频繁,绝对不只是表达自己的孝心。其真实的目的,是为了和隆科多接头,随时掌握康熙的病情和动态。

康熙在静养斋戒期间,一律不接见王公大臣。宗室延信后来对胤禵说,八旗大臣相约去请安,圣旨让他们不要去了,”连八旗大臣都见不到康熙,胤禛派去的侍卫、太监怎么可能接近龙颜?显然,有负责治安保卫工作的隆科多,在里面接应。

十三日,畅春园,病榻上。

为了帝国至高无上的位置,兄弟相残,父子反目,主仆争斗,臣僚失和。风声雨声吵闹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操心。

跌落在纷乱如麻的权力交接的旋涡中,他已失却了君临天下的快感。

子不类父。

胤礽恃宠生“骄”,擅权越位;胤禔心存忌妒,谋权夺位。一句话,两个人都坏在了性格上。胤禩性格宽柔,各方面素质最好,然而权力欲望太盛,结党谋位,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三个儿子相继跌落尘埃,让康熙看到了问题的症结,正是因为自己急于立储,让二把手成了出头的椽子。

为了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保护自己权力遗产的继承人,他决定不再公开择立太子,而是在撒手人寰之前,再公布最后的幸运名单。

躺在病榻上,胤祉、胤禛、胤禵肯定如同幻灯片,在康熙的脑海里一一闪过。

胤祉品学兼优但失之软弱,百无一用是书生,他的肩膀扛不起这副担子。胤禛秉性孝诚但气量狭窄,胤禵聪颖能干但锋芒太露,这两个人无疑是最佳人选。

谁会继承这笔遗产呢?康熙想起了胤禵,这是自己最疼爱的儿子。

派胤禵带兵出征,固然有锻炼他实际工作经验的能力,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让他远离是非旋涡,避免重蹈胤礽的覆辙。

“黑夜给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来寻找光明。”

在康熙物色自己的最佳继承人,点燃指引帝国迈向新的征途的灯塔时,胤禛也试图从漫长的黑夜中,寻找到可以停泊自己的港湾。

在胤禛的心目中,胤祉不过是一个书呆子,根本无法和自己竞争。而最可怕的对手,则是自己的手足兄弟胤禵。去年,胤禵西征凯旋。他从父皇和王公大臣的眼光中,读到了自己的落寞。半年前,胤禵回到前线主持议和,议和一旦成功,卸任大将军王的十四弟,将毫无争议地成为东宫太子。

眼下,对自己最有利的条件是,胤禵远在边塞,与京城相距几千里,对父皇的健康状况并不知情,而父皇病入弥留,根本不可能等到胤禵回京。

胤禛最担心的是康熙公布遗嘱,一旦法定继承人是胤禵,他将无力回天。因此,必须保证让遗嘱无效,自己的手脚才能有效。康熙如果有遗诏,就是当时的最高宪法,宪法怎么可能无效呢?

黑暗中,胤禛的眼睛忽然亮了。

他想到了隆科多。

3、证据二:难以自圆其说的时间线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这一天,发生了什么呢?

我们看一下时间表:

丑时(凌晨1一3点),康熙病势加重,诏命胤禛来畅春园;

寅时(凌晨3一5点),诏胤祉、胤祐、胤禩、胤禟、胤?、胤祹、胤祥和隆科多,宣布胤禛继位;

已时(上午9一11点),胤禛赶到畅春园,在随后的时间里,胤禛三次给康熙问安,康熙还能说话,只是“告以病势日臻之故”,避而不谈继位之事;

戌时(晚上7一9点),康熙驾崩。

这个时间表不是虚构的,而是根据《清圣祖实录》整理出来的,可以说,是来源于铁证如山的官方文件。

然而,这个时间表并不可信,甚至可以说漏洞百出。

第一点,西直门畅春园距离南郊祭所不过二十公里,从诏令发出到胤禛见驾,竟然用了8个小时,时间如此缓慢,除非送信人和胤禛爬着去的。

第二点,从胤禛见驾到康熙驾崩,中间隔了10个小时,胤禛三次给康熙请安,不但康熙没有向他宣布遗嘱,胤祉、胤祐、胤禩、胤禟、胤?、胤祹没有传达圣旨,尤其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胤祥和隆科多两位死党也没有透露半点消息。

如此违反常理和逻辑,只能说明一点,《清圣祖实录》说谎。

在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上,不要相信官方文件的记载,因为在秉笔直书的背后,往往因为关乎利益和名誉,夹带了很多虚伪的构想。

《清圣祖实录》是雍正初年编修的,名义上是马齐领衔,实际由隆科多操作,雍正最后审核把关。乾隆在位六十年,《清高宗实录》编辑了两千多卷,雍正在位十余年,《清世宗实录》也有一百五十余卷。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文治武功,大事迭出,成就斐然,《清圣祖实录》却只编辑了三百卷。

这种巨大的反差,只能说明胤禛继位后,删改了很多于人有利、于己有害的史料。

4、证据三:隆科多唯一的选择

真实的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

那只有问一个人,赌徒隆科多。

隆科多,步军统领和理藩院尚书,累世为皇亲国戚,康熙的表哥兼大舅哥。步军统领“掌九门之管钥,统率八旗步军,京营马步兵”,达两万多人,整个京城以及畅春园,控制在他的手里。隆科多曾经依附胤禩,胤禩集团垮台后,他因有结党嫌疑,受到康熙的训斥。

隆科多见风转舵,迅速同胤禩划清界限,与靠拢过来的胤禛结为盟友。在康熙生病的这段时间里,他将皇帝的饮食起居,迅速提供给胤禛。

历史将隆科多推到了赌桌前。

十三日晚,康熙在病床上静养,皇子和王公大臣在病房外守候,隆科多作为步军统领,负责照料康熙,来往传递消息。

到了戌时(晚上79点),康熙因并发症,猝然驾崩。

康熙在驾崩前,存在三种可能:

一、传位给胤禵;二、传位给胤禛;三、因为死神来得过于突然,没有留下一句遗言。

无论是哪种可能,有两件事是确凿无疑的,第一,康熙没有留下过书面遗诏;第二,解释权掌握在隆科多手里。

既然没有书面遗嘱,隆科多通知哪位皇子,哪位皇子就成为大清帝国的继承人。

此时,胤禔、胤礽被囚禁,胤祉孤立无援,胤禵远在塞外,而且,隆科多和他们交往都不深,不可能将皇位安在他们头上。

他曾经与胤禩有一段政治蜜月期,因为康熙参与,最后两人分道扬镳,促成了和胤禛的结合。

胤禩集团党羽很多,有些地位、权势甚至在他之上。官场最忌讳水性杨花,如果再次投靠胤禩,不可能获得首屈一指的位置。而胤禛集团人员较少,如果扶持他上台,自己就会成为白帝受孤的诸葛第二。

权衡再三,隆科多将宝押在了胤禛身上。

《清圣祖实录》里记载,寅时(凌晨3一5点),康熙诏胤祉、胤祐、胤禩、胤禟、胤?、胤祹、胤祥和隆科多,宣布:

“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这是一个带有深深加工痕迹的政治谎言,因为根本不存在8人同领皇诏这一事实。

康熙临终前,只有隆科多在跟前。

雍正二年八月二十二日,胤禛在《上谕内阁》中不小心走漏了机密:

“前岁十一月十三日,皇考始下旨意,朕竟不知。朕若知之,自别有道理。皇考宾天之后,(隆科多)方宣旨于朕。”

七十年以后,乾隆不相信官方文件的记载。

乾隆六十年(),他谈到前朝皇权交接时认为:

“圣祖大渐,授位皇考,其时系内大臣隆科多宣传顾命。”

连乾隆也否认了老爸的谎言。

5、证据四:为何要急调胤禵回京?

是非之地不可久留。当天夜里,胤禛就赶回了皇宫。

临走前,他命隆科多严密封锁康熙驾崩的消息,防止引起政治哗变,然后令淳郡王胤祐留守畅春园,贝子胤祹安排乾清宫灵堂,阿哥胤禄和世子弘升负责宫禁,阿哥胤祥护卫着銮舆,像皇帝日常出行般回城。

胤禛本人则在隆科多保护下,提前到达隆宗门,跪接灵柩。风云未定之际,胤祉、胤禩、胤禟、胤?等人一个没用,全部随銮舆而行,在胤祥和隆科多掌控之中。

十四日一大早,胤禛脸还没来得及洗,就公布了人事调整信息。

康熙尸骨未寒,胤禛尚未即位,就立即着手对组织人事工作进行调整,有其深刻的政治用意。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新领导上台以后,人事调整是必抓必行的第一要务。培植感恩戴德的亲信,排除心怀二志的异己,是树立个人权威、保证政令畅通、维护权力稳定的关键步骤。

握不好人,就掌不住权,历来是政治规则中最浅显而又核心的道理。其中所蕴涵的政治技巧,非用心者不能体会。

胤禛的人事调整主要有两条:

一条涉及组阁,任命胤禩、胤祥、马齐、隆科多为总理事务大臣,意在排解内忧;

一条涉及军事,诏令胤禵将权力交平郡王纳尔素回京奔丧,重在切除外患。

胤禵是康熙最属意的太子人选,在帝国的政坛上风头一时无两。

此时,他坐镇西部边陲,拥精兵十余万。一旦外连蒙藏,内结重臣,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为了将胤禵控制在自己手里,胤禛在他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击提拔平郡王纳尔素,代理大将军职务,压制住西路军中的异己分子。

同时,为确保万无一失,派公爵延信奔赴兰州,与陕甘总督年羹尧共同管理西部军务、粮饷及地方事务,扼住西路军东进的喉咙。

胤禛调胤禵的理由很简单,让他回京尽人臣孝子之礼。胤禵如果回来,就落在自己的视线内;如果不回来,就属于大逆不道了。

而且年羹尧遏制在东,戴铎虎视于南,急切之间,胤禵很难有所作为。胤禛此招似乎受戴铎的启发。

戴铎曾汇报说,一旦胤禛成大事,胤禵有反心,四川可以出兵。此举既解除了胤禵的兵权,又成全了人子的孝名,在胤禵是有苦难言,在臣僚则无可指摘,可谓一箭三雕。

6、证据五:迫不及待的人事安排

胤禵和胤禩是最大的政敌。

如果说对胤禵采取调离虎山不难理解的话,那么提拔胤禩则有些令人出乎意料。其实,这正是胤禛政治手腕的高明之处。

胤禩是在野党的灵魂人物,提拔他做总理事务大臣,无非是为了分化胤禩集团势力,同时,将其纳入自己可以掌控的范围内。

更重要的是,通过任命胤禩,可以向胤禩集团灌输自己的正统意识,明确君臣之礼和尊卑之别,这才是终极目的。

胤祥是执政党的铁杆粉丝,也是众多皇子中唯一一个支持胤禛的人。把一个普通的阿哥提拔为总理事务大臣,固然是为了论功行赏,最大的目的恐怕还是想在皇室中培植同盟,起到沟通宗胄的纽带作用。

马齐曾是胤禩的党羽,当年为了选举胤禩做太子,上蹿下跳,忙得不亦乐乎。而他本人虽出身满族,却在汉臣中很有声望。把这位武英殿大学士擢入内阁,有安抚胤禩党羽,表明胤禛用人不咎既往的考虑;同时,也有通过他,拉拢满汉士人的想法。

隆科多的重要性自不待言。既然他将宝押在了胤禛身上,理所当然要享受一下分红的待遇。而且,隆科多执掌理藩院和步军统领衙门,关乎邦交舆论和军界力量,有了这位赌徒的支持,可确保安全不出问题。

在即位后的四十三天内,胤禛共进行了十次以提拔为主的人事安排。

十一月十四日,除宣布了辅政班子外,封胤禩、胤祥为亲王,胤礽之子弘皙为郡王,令户部尚书孙渣济暂理工部工作,两江总督查弼纳暂理礼部工作,一等侍卫拉锡暂理理藩院工作。十五日,令胤禄代理内务府总管。

十七日,令兵部尚书白潢协理内阁大学士工作,广东巡抚杨宗仁为湖广总督,安徽布政使年希尧为广东巡抚。十八日,仓场侍郎张伯行办理户部右侍郎工作,内务府总管李英贵为仓场侍郎。

二十三日,令隆科多袭一等公。二十五日,令护军统领衮泰代理步军统领。二十九日,令盛京工部侍郎觉罗苏库为礼部尚书,户部左侍郎敦拜为左都御史,内阁学士励廷仪为兵部左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三十日,令富宁安为武英殿大学士,仍兼吏部尚书。十二月初三,封贝子胤祹为郡王。

二十一日,令吏部右侍郎张廷玉为礼部尚书。

对班子的人事安排只是权宜之计,提拔亲信才是长远之策。权力的大盘度过震荡期,自然要重新洗牌。

若干年以后,胤禛并不隐瞒自己的实用主义,谈及当时的政治意图,他说:

“及朕即位,以阿其那(胤禩)实为匪党倡首之人,伊若感恩改过自新,则群邪无所比匿,党羽自然解散。是以格外优礼,晋封王爵,推心任用。”

胤禛够坦白的,只是这是胜利者的坦白,即使把肠子翻出来,也无伤大局了。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1
查看完整版本: 康熙心中接班人究竟是谁5条证据条条指向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