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一名人衔,一名鬼盖。生山谷。味甘,微寒。
人参的“参”字,有一些版本的本草书是写草字头底下一个浸泡的浸。其实也有一种慢慢的渐渐的一个变化的过程的意思。像我们平时写人参的这个参加的“参”字意思也是通的。这种植物在我们中国人的心目中好像是一种很想要变成人类的植物,渐渐的会参加我们人类的世界,有这样的感觉。所以中国古时候好像讲到关于人参的童话故事,都是什么千年老人参在满月的夜晚会变成一个像小婴儿的东西跑出来玩耍。
当然也是在说明这个植物它有一个终极的目标,就是要变成人类,所以它整个生长的过程就是他的一个修成正果的过程。中国人说人参都是长在山的阴面,背向太阳的那一面是山阴。躲在树底下,很久才长一片叶子,很久才长一点根,非常非常缓慢,用一种非常不起眼的方法生活,慢慢的去吸纳天地之间的元气,要变成一个人,所以人参拿来补人当然是非常的快,但也就是因为他的这个快,导致有一些后遗症的问题。
人参它的药性究竟是阳还是阴呢?这是一个比较暧昧的问题。从前讲到大枣的时候说大枣是助12经,就意味着它的能量是比较精微细致的,补人的荣气营气,而不补到人的卫气,所以走在经络上,而不是走在外面的卫气,所以大枣会助12经,它的气比较偏阴比较偏安定。人参的话就是有名的补五脏不补六腑的药,五脏跟六腑相比的话,五脏是比较阴的,六腑是比较阳的。五脏里面藏精藏神,所以人参就会补到人的生命的精气的部分。
如果一个植物它是一个纯阴的植物,中国说其实纯阴的植物通常都生长在很干燥很热的地方。好比说西瓜,它就长在太阳很大的沙漠,晒很多太阳它才会变得那么凉润,附子,它长在湿气很重的环境里面,然后长出来的药就具有很强的阳性。人参这个药就是有一点挂在中间,它虽然长在山的阴面,可是它长在山坡上面,不是长在谷底,不是到达最阴的地方,那它的药性的确就有这个调子。
但人参不能算滋阴药,它算是补气药,人身体里面其实能量很多是可以物质化成精的,虽然这是一个非常玄幻的讲法,但是中国医学会认为人体的五脏里面这个像水一样的东西其实可能是生命能物质化出来的东西。人参补了很多很多的能量给你,然后它把那个能量很密集的聚在一起,然后生出精来,所以它到底来讲是补气药,并不是补血药,因为气它补得很凝聚,所以就会补到五脏里面去生精。
因此它能“安精神,定魂魄”药性好像是静静的在那边不动,一般补阳的药它多少会有一点动态,可是人参补的阳是非常静态的阳,密度又很高,乃至于会吃出一些问题。“止惊悸”这个“止”也是停下来的意思,让人心情上的混乱能够停下来,“除邪气”一般如果身体太虚了,邪气容易进来,那把身体补得很强的话,邪气就不容易进来了。
《神农本草经》上说人参,它的性味是“味甘,微寒”的,很抱歉,现在中国已经没有“味甘,微寒”的人参了,现在的东北参,辽参,或者是高丽参那都是性大热,就是吃了之后会很容易上火,并没有古时候中原人所认识的那种人参的“微寒”的药性,所以如果要拿红参片来代替汉朝时代使用的人参其实是有风险的,如果常常多吃红参,有些人就会吃到血压飙得特别高,而且因为参的能量太高档了,所以用别的降血压的药都降不下来,会有这样的问题。
人参到底什么时候开始脱离掉《神农本草经》的这个药性的呢?我想古时候中原是有产参的,当然那时候辽东或者是高丽也有进口的人参,汉朝的时候就有了。但我们中原长得最好的参是“上党的人参”,就是上党这个地方的人参,那个时候上党的人参还能够维持《神农本草经》里面说的药性。李时珍《本草纲目》里面提到,就是因为上党这个地方产好参,所以动不动就被强盗抢,抢到他们受不了了,就把人参全部绝种,再也不种,改做别的生意了,中国的最好的人参就绝种了,从此以后就依赖舶来品,然后就越来越贵。像清代的时候,皇族的故乡就在东北,所以人参就变得很贵了。
比较接近《神农本草经》的“味甘微寒又很补气很补津”的参,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东洋参或者西洋参,有些是美国产的,有些是加拿大产的。西洋参确确实实能够做到一个很惊人的效果,一般在中医的通则里是不太能够承认什么叫做清凉补的,因为凉药都不补,比较寒比较泻。可西洋参确确实实是一种清凉补的,它又凉,可是又非常补气,所以很特别,占到一个别的药没有办法取代的位置。东洋参西洋参是最接近汉朝时候说的人参的药性。
我们平常开仲景方,就要开西洋参吗?不必了,开党参就好了。这个党参的党,跟上党的党没有什么关系,如果照现在的生物学来分类的话,人参是五加科的,党参是桔梗科的,他们不是一个品种的植物。如果今天要开仲景方的话,通常就放党参就可以。无论是白虎加人参汤或者是理中汤,小柴胡汤都可以放党参,好处是不会太热,不会太燥,至少也还有补气的效果,所以要代替张仲景方里面的人参,怕它的补气效果不够的话,加倍就好了。
党参几十块,西洋参可能要一两千吧。所以张仲景是家庭主妇的好朋友,我们还是用党参比较省钱。仲景方里用党参基本上不会出太大的事情。可是相反的,如果家庭里面送礼,人家送你一盒高丽参,或者送你一盒红参片。那种东西才是真的很难用,你嚼一片去感觉一下,到底有没有觉得今天精神特别好,而且又不会口渴,因为现在的红参基本上都太热了。像《伤寒论》里是用人参来生津液,可是现在的红参吃下去,恐怕不会生津液,口干舌燥的反而会很多。
红参补进去以后,它的气不会走。“不会走”这件事情是很有风险的。当然用煎剂的补中益气汤,归脾汤,半钱一钱的无所谓。可是历代把人吃瞎掉这件事情,是很常发生的事情,民国初年记载的,某一家的小姐体弱多病,她父母千方百计求来一支好人参,然后吃下去就瞎掉,最后拼命吃梨子才吃到好。这类的故事是很多的。到后来民国初年的恽铁谯,他遇到类似这样的事情的时候说,因为看这类的书看得太多了。其实梨子只是个象征物而已,吃西瓜也可以。
本来我们希望人参能达到的药效是入五脏,吃进去到脾脏就停在脾脏里面,它把脾脏补到很强很强的时候,脾脏会去生肺脏,就是土生金,然后肺脏去生肾脏,肾脏去生下一个脏,五脏之间慢慢传,走这样的方式补人的身体,但一下子吃太多这个人传不动就被塞暴了。还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小孩子,本来是个聪明的小孩,爸爸妈妈怕他读书太辛苦了,煎了一两多人参给他吃,吃了以后就变笨小孩了。因为人参一下子补得太多,补的那个热性塞在那里,没有地方去,就把他的身体里面原来是畅通的气脉堵塞住,水跟气都烧成痰,淤在里边,人就变笨了,这是中医的一种论点。
人参的难用,其实历代也有很多医家想出很多补救的办法,比如说《千金方》里面有过一个例子,说参要用长流水来煎,就是用河里面哗啦哗啦的水拿来煎,因为河里面的水有一种行动的力道,如果用流动的水来煮参的话,参的气会比较行得开,不会闷在那里,到了清朝的陈世铎,他讲到用参的话,最好用另外一味药帮它一下,这种药叫“五灵脂”。五灵脂是一种人参很怕的药,他就说弄一碗五灵脂化的水,让人参在入锅之前用那个水涮一下,再放进去煎,只涮这一下,人参的闷住不动的那个气就会散掉了,就走得动了,用这样一种方法来调节人参,人参怕五灵脂,就是古时候所说的相畏之药。
五灵脂它是一种动物的大便,叫寒号虫,本草书写说“北地有鸟,名曰寒号虫”,我就理所当然的以为是鸟,然后回家再查,才发现有点诡异,这个鸟说是有四只脚,然后有肉齿,然后不能飞,原来古时候在树上尖叫的这种鸟其实是一种小鼯鼠,是飞鼠类的东西。《本草纲目》竟然也把它归类在鸟禽部。
李可老师的三畏汤,是红参跟五灵脂算是一对,公丁香跟郁金是一对,肉桂跟赤石是一对。就是一对一对都是相畏之药,其实很奇怪,从前本草说什么药反什么药,乌头反半夏这种,其实在临床上用起来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可是相畏之药,倒是临床上用起来真的是蛮有一些特色的。
红参、五灵脂,李可就说临床它是很适合用于虚中夹淤之症,虚中夹淤代表就是,肝脾肿大,胃溃疡,这种病,他说等份做散吞服,当日止痛,半月痊愈,实在是疗效很好。
那如果已经知道它是大便你还愿意吃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