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来了,各种植物在春雨的滋润下,都开始吐出了新芽。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一种野菜,它的名字叫猪母刺,3月开始发芽,4月大量生长。它爱长刺,不怎么招人待见,被湖南等地农民割来喂猪,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喂猪草。
以前,很多地方经常被农民铲除,因为它危害庄稼;如今它却是香饽饽,成了“高钙菜”,两广人尤其喜欢它,连根都不放过,采挖出来全株带走,常用它来煲汤。
其实,它的学名叫“刺苋”,是一种是苋科苋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各地的叫法不一样,有的地方叫它野刺苋、刺苋菜、野苋,也有的地方叫它假苋菜、白骨刺苋与猪母刺。因为刺苋的根长老了后变粗,上面长有一些根须,看起来像人参一样,所以广东人就称之为“土人参”。
刺苋的生命力很顽强。生长快,不挑土地,只要下几场雨就能生快速生长出一大片。把它的茎叶割下来,过一段时间它又会长出来,并且是成片生长,常对周边的植物造成危害。
19世纪30年代,刺苋开始入侵我国,到了上个世纪50年代才逐渐扩散,很多的路边、果园、荒地与菜园子等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刺苋植株高大,叶片如同苋菜,能够长到1米多高,茎向上生长,上面分枝特别多,花序为圆锥花序,生长在枝条的顶端,或者叶腋处。
长老后,叶腋处会有一些细长的尖刺,并且就连部分苞片也会变形成刺。
但是,刺苋浑身是宝。刺苋不仅可以喂猪,嫩茎嫩叶还是一种十分可口的野菜,不少人吃过之后还说要比菜地里种植的苋菜更为鲜美。
它的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等,尤其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锌和多种维生素等含量较高。其中,每克刺苋的嫩茎叶含有高达毫克的钙,这是比木耳、海带等的钙含量都要高。
在广西与福建,经常直接清炒,也可以凉拌,或者是炖汤喝,味道很鲜美。在广东,就连老枝干、老根,也常被认为是宝贝,常被用来煲汤喝,不仅汤色好,而且口感香甜。在浙江等地,还把它做成臭菜,当地人特别喜欢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