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遵生八笺》所言:“谷雨者,言雨生百谷,物生清净明洁也。”其中“清净明洁”自然少不了雨露滋润,而因为谷雨之后,天气渐暖的缘故,所以彼时的雨量也将逐步增加。
因此自然中的环境也将变得外湿内热起来,说起湿热,这是最容易影响我们脾脏和肠胃健康的因素,而每逢谷雨或者即将入夏之时,很多小伙伴的身体便会出现因脾胃不调而产生的浮肿、呕吐、食欲降低和心神不宁等问题。
再者根据《黄帝内经》的说法:“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寄治十八日。”也就是说每季最后十八天,为最适合滋养脾土的时期,故而这谷雨健脾养胃便也正在情理之中。
谷雨健脾:并非只顾吃喝,还需行动起来!
说起谷雨该如何健脾,其实古籍之中自有明说,如《灵剑子》记载:“补脾做功一势:左右作开弓势,去胸胁膈结聚风气、脾脏诸气,去来用力为之,凡一十四遍,闭口,使心随气到以散之。”
翻译过来就是说,健脾功第一式,首先身体要做出左右手分别拉弓挽箭的姿势,这个姿势可以除去两胸及肋下聚集的风气和脾脏所积累的各种邪气。
然后做这个左右挽弓箭的动作需尽可能用力,然后反复做十四遍即可。另外做这个动作的时候记得闭上嘴,以防止身体里的气从嘴泄出。
而除了古籍中记载的这个老办法外,下面还有两个对肠胃有着促进作用的健胃操,大家也不妨学他一学:
谷雨健胃操(一):
步骤一:首先站立,双臂下垂在两侧,掌心向后,开始,翻转双手,掌心向前,右手掌心向上,上举,到胸前转手腕,向上撑,同时左手也转腕向下压,上撑下压同时到位,这个双向的力保持3秒。
步骤二:接着将手从身侧慢慢下,同时放松,然后举左手,右手左反复上撑下压,每次锻炼的时间是10分钟。
步骤三:做完上述两步以后,我们另外再将双手握拳,轻轻敲击两侧带脉6下,接着伸出食指和中指轻轻戳一下带脉,如此循环敲戳6次即可。
关于带脉,古人认为如果带脉太松的话,湿气就容易积聚在腹部,人也容易出现肚腩,而如果如果带脉太紧的话,那么肠道的蠕动便会减弱。
谷雨健胃操(二):
步骤一:首先让身体保持自然站立和放松的状态中,然后先将双手重叠,顺着结肠的方向,从右往左推,然后再往下推,这样反复推揉36次即可。
这个动作可以刺激到肠道,进而也能使肠胃加快蠕动,因此便能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如果做完以后,肚子发出了咕嘟的响声,乃属正常现象。
步骤二:同样,我们先让身体保持自然站立和放松的状态中,但这次双手叠放的位置不在结肠,而在肚脐的位置。接着我们按照顺时针方向进行揉腹,力度得先轻后重,面积先小后大,接着再扩大到整个腹部,按揉36次。
当然如果大家平时工作繁忙,没时间静下心来护理脾胃的话,不妨可以试试南怀瑾大师所推荐的这个“温脐法”,这个温脐法并不需要你额外抽出时间和精力,只需要每天晚上睡前提醒自己即可做到。
而做这个温脐法,得先拿一个纱布,然后往里面塞一枚去了核的龙眼肉,接着再倒入几枚红花椒,再配上艾绒一同捣碎,当把纱布里的原料捣成泥时,就可以在晚上将睡的档口从纱布内取些药泥塞到肚脐眼上。
可千万别以为这肚脐百无一用,其实肚脐乃腹部一处连接脏腑与肤外的重要隘口,且别小看这药泥虽然做法简单,但配合上肚脐,却能很快发挥出温阳的作用。
南怀瑾大师经试验后发现,只消用个四五天,晨起时不仅腹部不再冰凉了,而且往日起床时口苦、口干的问题也能改善很多。
这主要是艾绒有“能通十二经,而尤为肝脾肾之药,善于温中、逐冷、除湿,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的作用,并且艾绒在属性上还最和小姐姐们贴合:“凡妇人血气寒滞者,最宜用之。”
其次,花椒也有着不小的作用,大家都知道,花椒性味辛温,用来散寒除湿,温中健胃特别好。在肚脐贴里放花椒,还利用了它辛散走窜的气味,把药性带到脏腑经络中去,把一些陈年老寒湿都赶走。然后再带上桂圆补心安神,养血益脾的作用,想必这一晚上都是暖通通的。
如果你也有以下几种情况,就用温脐法来调理下身体吧。
1.吃生冷的食物容易拉肚子,腹痛;
2.口腔溃疡、牙龈肿痛、长痘;
3.怕冷,经常手脚发凉;
4.腹部凉;
5.脸部、头发爱出油;
6.睡不好,且舌头两侧齿痕重;
7.抵抗力弱,容易受寒。
如果中了3条以上,按照这个方法试试。
但是现代社会,生活紧凑,大家下班之后都快累成葛优了,哪里会有时间自己做这个,所以这边推荐商场里的这款南师肚脐贴,看肚脐贴小小一枚,它可谓集现代工艺的严谨和古代典籍的讲究为一身。
且用料丰富,自然不只有艾绒、花椒、桂圆这三宝。为此,拿来辅助以日常的睡眠,想来也是妙极的。
北京同仁堂肚脐贴家庭装送礼艾脐贴气艾草贴淘宝月销量¥69购买另外谷雨养生除了得让身体多活动起来外此时还应根据个人体质,适当多吃如山药、扁豆、薏米、山药、莲子等味道清心且可以健脾胃、祛湿的食物,而具体如何吃,且看下文慢慢分析。
谷雨饮食:清雅为宜,肥厚为忌
谈起谷雨饮食,首先讲的不是该吃什么,而是得先说明一下如何去吃,相比于暮冬初春时的以肥厚营养为最佳;这谷雨饮食因为临近夏日,人体心火开始滋长的缘故,所以便讲究一个“清心淡雅”的进食原则。
关于这个原则的完美体现,自然得以《红楼梦》所述为最佳,比如每当故事中人物即将用餐之时,必是要先以茶水漱口,然后先吃小食,然后依次再向“大菜”动筷,且吃完以后,又要用茶水漱漱口,然后吃点小零食什么的。
听起来或许你会觉得有些“荒唐”且繁琐,但其实从本质上看,古人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讲究“正餐有序,只六七分饱,而小食不断,使肠不受饥,脾不受寒”的养生之道。
而在这些维持使人“肠不饥,脾不寒。”的小食中,建议大家可以试试两味健脾养胃的小零食,即:枣泥山药糕和八珍糕,做法如下,大家可以自行参考:
枣泥山药糕
材料准备:红枣g、铁棍山药2根、糯米粉适量、淀粉适量、红糖适量、植物油适量
第一步:红枣洗净用刀挖出枣核,取一口锅,锅中放入适量清水,将处理好的红枣放入锅中,中火煮20分钟,捞出放入细筛中碾压出枣泥。
第二步:将碾压出的枣泥,放入炒锅中炒掉多余的水分,放入红糖翻炒均匀。在炒制枣泥过程中分两次放入植物油进行翻炒,待枣泥炒制成团时筛入淀粉,搅拌均匀晾凉备用。
第三步:山药去皮切成小段,放入蒸锅中大火蒸制30分钟,将蒸好的山药用勺子压成细腻的山药泥备用。另起一锅倒入适量的糯米粉,小火翻炒至有粉香味散出即可,炒熟的糯米粉用来做枣泥山药糕的薄面。
第四步:在砧板上铺一层熟糯米粉,将山药泥搓成小圆团压扁,包入适量枣泥收口搓圆即可食用。
说起这山药,它之所以从古至今受人欢迎,是因为这山药不仅能帮我们潜藏身体的精元,同时又能养一养脾胃。加上山药既能补气,又能养阴,不寒不燥,补而不滞。所以古人命之为“君子菜”,因此谷雨要是少了山药,那似乎总归是缺些什么,另外除了上述的枣泥山药糕需要用到山药,下面的这道八珍糕,同样也是离不开山药的加持。
八珍糕:
第一步:将芡实、莲子、薏米、扁豆碾碎成粉,然后加入糙米和糯米一起用破壁机打成粉,最后加入大枣混合打成粉。
第二步:将大枣、山药蒸熟,接着将二者碾为泥后,便可将山药、大枣泥同第一步打出食材粉混合起来。
第三步:然后将麦芽糖水分批次加入粉中,搅拌均匀,揉成面团。用模具压出花型,之后上锅开始蒸,半小时即可。这样一道味道淡雅的家常八珍糕就做好了
说起这八珍糕,最早源于明代御医陈功实所著的《外科正宗》内,相较其他重外轻内的医家,陈实功更重由内而外的食补效果,而这“八珍糕”便是其的智慧结晶。
初代陈氏八珍糕主要由茯苓、建莲、芡实、扁豆、薏米、山楂、麦芽、山药,并辅以米粉、白糖、麻油精制而成,因有佐材八味,所以这八珍糕也叫八仙糕。
而到了清朝乾隆四十年,太医院将陈氏八珍糕改良,把其中的山楂改为人参,麦芽改为莲子,人参和莲子具有补气固肾的功效。御医们认为“八珍糕不寒不热,平和温补之方,扶养脾胃为主,屡有奇效”。
经过了这次改良,新式八珍糕便获得了乾隆皇帝的认可,据记载,每年夏秋季节,乾隆到承德避暑山庄处理政务,早晚膳毕在上茶时都会吃四到六块“八珍糕”,今天承德特产仍有“八珍糕”这味小吃。
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想必与其长期食用“八珍糕”自然是分不开的。
由是这八珍糕经陈氏发明,乾隆改进,时至今日在经典古方不变的前提下,又经食材精准配比和全新烘烤工艺的加持,最终汇成了咱们商城内的这款新时代八珍糕。
而为了复合新时代健康理念,本款八珍糕拒绝添加对身体有害的蔗糖、香精,保证一口下去,只有谷物麦香,所以即便对甜食甜点忌口的朋友,也能放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