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同样是补脾虚,人参归脾丸补中益气丸附 [复制链接]

1#

脾在中医里作用非同小可,主运化食物和水液,主升清,以气促动,运输营养于体内,主统血,使血液循脉络运行。脾虚是较多人出现的问题,表现为怕冷、手脚冰冷、气血不足、舌苔厚重,容易流口水、腹泻、尿频、胃痛、月经痛、大便稀溏等。有的人体质时常有小毛病,而且一段时间仍不痊愈,可能也有脾虚的影子。

脾虚,可分为脾气虚、脾阳虚和脾阴虚等类型,补脾虚的中药汤剂、丸剂较多,如同一个大家族。下面聊一聊平常多见的人参归脾丸、补中益气丸、附子理中丸这3种补脾中成药。

1、人参归脾丸,出自南宋《严氏济生方》,由人参、灸黄芪、白术(炒)、当归、茯苓、龙眼肉、酸枣仁、远志、木香、炙甘草组成,以“君臣佐使”配伍来看:

君药为人参、炙黄芪,补元气,健脾胃,益气血。

臣药为当归、龙眼肉、补血、养血、补脾、安神。

佐药为白术、茯苓、远志、酸枣仁、木香,助生血、通肾气,安神益智,醒脾理气。

使药为炙甘草,调和诸药,引至病机。

全方作用是补血益气,养心健脾,对心脾两虚、脾不统血、气血不足效果好。

2、补中益气丸,出自金代李东垣《脾胃论》,由黄芪、党参、白术、甘草(炙)、升麻、陈皮、柴胡、当归组成。

其中君药为黄芪、升阳、益气。

臣药为党参、白术,甘草(炙)、当归,益气,健脾、补血。

佐药为陈皮,理气、和胃。

使药为升麻、柴胡,升举、清阳,再加上炙甘草亦有调和作用,可兼使药。

全方作用是治中气不足,调补脾胃,益气升阳。

3、附子理中丸,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附子(制)、干姜、党参、白术(炒)、甘草组成。

其中君药为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暖脾温肾。

臣药为党参、干姜,温补脾胃,益元气,祛寒气。

佐药为白术,配合党参运化,健脾,燥湿,正好符合脾之喜好。

使药为甘草,调和诸药,益气补中,同时兼顾佐药。

全方作用为治虚中有寒,脾胃虚寒,手足不温,可温中健脾。

这3种药既然都可以健脾,治脾虚,是不是可以混用?答案是不能。3种中成药治脾虚各有侧重,或是从脾虚的进程看,适用于不同的脾虚阶段,不可乱用、混用。要遵医嘱,辨病机后择药选用。

脾虚其实是分为6个阶段,总的进程是:脾气虚、脾阳虚、脾阴虚、中气下陷、心脾两虚、脾虚湿蕴。脾气虚是症状最轻的,脾虚湿蕴是较重的。

1、脾气虚,由气伤脾,然后脾虚再致气损,出现脾气虚的问题,导致食欲不振、精神不足,大便稀溏且难成形,这个时候不需用药调理,注意休息,靠自身自愈力调和即可。实在是体质差,可遵医嘱用四君子汤。

2、脾阳虚,由脾气虚久不调理而成,气虚久了伤阳,身体阴阳不调,先是阳气流失,阳虚症状出现,以腹胀、腹泻、肚子不舒服、拉肚子,手脚易发凉为症状,这个时候,温阳是首选,可以用附子理中丸,通常用药不超过2周,不可久服。

3、任由脾阳虚再发展,阳虚到极点,阴盛也到极点,反而损伤阴气,导致出现阴虚了。脾阴虚,以虚火旺盛、燥热、口干、目赤等为主要症状。

4、脾阴虚致气血蒸耗,气血不足,那么会出现中气下陷的问题,既有阴不足也有阳不足,人会有腹部脏器各种难受和移位,子宫脱垂,冒虚汗、耳鸣等问题,可用补中益气丸。

5、如果到了第五步,仍未就医用药,则会发展到心脾两虚,脾不统血,气血损耗重,心悸、失眠、头晕,心脾两虚,这个时候选用人参归脾丸。

6、假如脾胃久不调理,或用药不当致使运化越来越差,湿邪易发,使人面色黄蜡,四肢酸痛,乏力嗜睡,厌食,多个脏器出现问题,身体会出现不良循环。这是脾虚湿蕴的主要表现,需要根据男女、体质、年龄等综合调理,徐徐推进,不可冒进。

由于人参归脾丸、补中益气丸、附子理中丸分别有一些用药禁忌,且各药方组成不同,要防止与其他药物共用时,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要认真、谨慎选用,遵医嘱使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