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言文阅读大全 [复制链接]

1#
北京医治手足癣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93378.html
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邴原泣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初潭集》)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凡得学者(得到)B.吾徒相教(只是)C.贫者易感(感受)D.师恻然曰(怜悯)2.下列句中的以与“二则羡其得学”的“其”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视其辙乱B.欲穷其林C.其真无马邪?D.安陵君其许寡人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B.我们应该向学习邴原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C.邴原对有父母的孩子充满了妒忌之心。D.邴原能够上学,是因为他的求学之心打动了老师。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译句:(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译句: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双溪中学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1.D2.A3.C4.(1)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2)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白教你,不收学费。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后面小题。(一)钱镠,临安石鉴乡人。及壮,以贩盐为生。县录事钟起有子数人,与镠游,起时时贷其穷乏。唐僖宗时,平浙寇王仙芝,拒*巢,灭董昌,积功自显。梁开平元年,封镠为吴越王①。有讽镠拒梁命者,镠笑曰:“吾岂失一孙仲谋耶!”遂受之。镠还乡,一邻媪九十余,携壶泉迎于道左。镠下车亟拜。媪抚其背,以小字呼之曰:“钱婆留,喜汝长成。”盖初生时光怪满室,父惧,将沉于溪。此媪苦留之,遂字焉。为牛酒②大陈,以饮乡人。镠起劝酒,自唱还乡歌以娱宾。注释:①吴越王:钱镠因中原强大,依附梁国所获的封号。②牛酒:即牛和酒,古代用来犒劳、祭祀。(二)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数从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①。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②,有一母见信饥,饭信数十日。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信能死③,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下,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已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④,故忍而就于此。”注释:①晨炊蓐食: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室内床上吃掉。②母:对老年妇女尊称。漂:在水里冲洗丝棉之类。③能死:不怕死。④无名:没有意义。5.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有讽镠拒梁命者(讽刺)B.饭信数十日(给……吃饭)C.食时信往,不为具食(准备)D.怒,竟绝去(最终)6.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B.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C.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D.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盖初生时光怪满室,父惧,将沉于溪。②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8.短文中钱镠和韩信在为人处世方面有两个相同的优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5.A6.D7.①原来钱镠出生的时候房间里充满了奇怪的光,他的父亲感到恐惧,想把他扔到溪里淹死。②从前他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8.(1)知恩图报:钱镠做了钱塘王之后回乡款待乡亲,韩信封侯后回报漂母。(2)有长远的目光(或“有大局观念”)。钱镠主动顺应时势,接受了(梁王的)任命,臣服于他。韩信为了自己的理想甘于忍受胯下之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燕王好乌,庭有木皆巢①乌,人弗敢触之者,为其能知吉凶而司②祸福也。故凡国有事,惟乌鸣之听。乌得宠而矜③,客至则群呀之,百鸟皆不敢集也。于是大夫、国人咸事④乌。乌攫腐⑤以食腥于庭,王⑥厌之。左右曰:“先王之所好也。”一夕,有鸱⑦止焉,乌群睨⑧而附之,如其类⑨。鸱入呼于宫,王使射之,鸱死,乌乃呀而啄之。人皆丑之。(选自刘基《郁离子》)①巢:搭窝。②司:掌管。③矜:自尊自大。④事:饲养⑤攫腐:抢夺腐肉。⑥王:指后来继位的燕王。⑦鸱(chī):鹞鹰,一种鸟类。⑧睨:斜眼看。⑨如其类:好像对待自己的同类一样。9.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国人咸事乌咸:全,都()(2)乌群睨而附之附:靠近()(3)人皆丑之丑:丑陋()10.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①人弗敢触之者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B.①乌得宠而矜②人不知而不愠(《论语》)C.①客至则群呀之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①乌攫腐以食腥于庭②受任于败*之际(《出师表》)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鸱入呼于宫,王使射之,鸱死。12.选文中的乌鸦意指朝廷中的“奸佞小人”,请你根据文意概括其形象特点。13.根据你对选文的理解,为后来继位的燕王提两条治理国家的建议。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阳光中学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八语文试题9.(1)√(2)√(3)×10.D11.鹞鹰飞进宫廷在宫廷中号叫起来,燕王让人射中了它,鹞鹰死了。12.自尊自大、奸邪献媚、排除异己、骄横跋扈、逢迎阿谀。(合理即可)13.示例:亲贤远佞、以身作则等,正朝廷风气。郗公吐饭郗公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之。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节选自《世说新语·德行》)14.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郗公值永嘉丧乱(遇到,碰上)B.在乡里,甚穷馁(饥饿)C.公于是独往食(往常,从前)D.后并得存(一起)15.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16.结合选文简要分析,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预测卷(一)14.C15.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16.通过乡里人的轮流供养和外甥辞职守孝三年的事情,热情赞颂了像郗公一样美名远扬、德行高洁的名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浦阳郑君仲辨①,未尝有疾也。左手之拇有疹②焉,隆起而粟③。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④,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⑤,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⑥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⑦。终日可愈,艾⑧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⑨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也。”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⑩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节选自方孝孺《逊志斋集》,有删改)①浦阳郑君仲辨:浦阳县有位青年叫郑仲辨。②疹:皮肤上起的红色小颗粒。③粟:指像小米粒那么大。④滋甚:更加。⑤握:即今所谓一把,这里指拳头。⑥膂(lǚ):脊梁骨。⑦瘳(chōu):病愈。⑧艾:艾草。⑨肝膈(gé):肝脏和膈膜,这里泛指人体的内脏。⑩傅:涂。17.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1)以为不足患(2)终日可愈(3)君从其言(4)惜旦夕之力19.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不请外面的医生诊治,病就不容易好。B.不设法从外面来治疗,病就不容易好。C.不请外面的医生诊治,快速恶化后就不容易好。D.不设法从外面来治疗,快速恶化后就不容易好。20.选文借郑仲辨手指患病之事,表明防微杜渐的重要性。选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请列举一篇你学过的运用了该写作手法的古诗词或文言文,并说说选文运用该写作手法说理的好处。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阳光中学届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九17.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18.(1)值得(2)一日(3)顺从,听从(4)吝惜19.B20.示例:运用以小见大写作手法的古诗词或文言文:《赤壁》(杜牧)(《邹忌讽齐王纳谏》等)好处:使道理变得具体、通俗浅显。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刘显,南昌人。生而膂力①绝伦,稍通文义。家贫落魄,之丛祠欲自经②,神护之不死。间行入蜀,为童子师。已,冒籍③为武生。嘉靖三十四年,宜宾苗④乱,巡抚张臬讨之。显从*陷阵,手格杀五十余人,擒首恶三人。诸*继进,贼尽平。显由是知名。后迁⑤参将,分守苏、松。倭犯江北,逼泗州,鏊⑥檄⑦显防浦口。显测贼将遁⑧,追击至安东。方暑,披单衣,率四骑诱贼,伏精甲冈下。贼出,斩一人。所乘马中矢,下拔其镞,射杀追者。诱至冈下,大败之去。明日伺贼出,潜毁其舟。贼败走舟,舟已焚,死者无算⑨。显进秩⑩三等。注释:①膂力:体力。②自经:上吊自杀。③冒籍:假冒籍贯。④苗:苗族。⑤迁:升职。⑥鏊:兵部尚书⑦檄:古代官府用以征招或声讨的文书⑧遁:逃跑⑨无算:无数⑩进秩:进升官职,增加俸禄。2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生而膂力/绝伦B.巡抚张臬/讨之C.明日/伺贼出D.之/丛祠欲自经22.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1)间(_________)(2)讨(______)3、走(______)23.翻译下面的句子。方暑,披单衣,率四骑诱贼,伏精甲冈下。24.选文叙写了刘显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25.文中的刘显是一个怎样的人?江西省广丰区届中考模拟(一)语文试题21.D22.暗地里讨伐逃跑23.正当暑天,刘显身披单衣,率领四个骑兵引诱贼兵,在山冈下埋伏精良士兵。24.①在平定宜宾苗人叛乱的战争中,斩杀五十余人,擒获首恶三人。②防守浦口时击败倭寇。25.刘显是一个足智多谋、战功显赫的人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蜀侯迎金牛蜀侯性贪,秦惠王闻而欲伐之。山涧峻险,兵路不通,乃琢石为牛多与金日置牛后号牛粪,言以遗蜀侯。蜀侯贪之,乃堑山填谷,使五丁力士以迎石牛,秦人帅师随后而至,灭国亡身,为天下所笑。(选自北齐·刘昼《刘子·贪爱》)26.下列各项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秦惠王闻而欲伐之/伐竹取道B.言以遗蜀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C.使五丁力士以迎石牛/不使学D.灭国亡身/河曲之叟亡以应27.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乃琢石为牛多与金日置牛后号牛粪28.根据上文,请概括蜀侯“为天下所笑”的原因和启示。广东省届九年级初中学业考试模拟卷(四)语文试题26.B27.乃琢石为牛/多与金/日置牛后/号牛粪28.原因:蜀侯个性贪婪而又愚蠢,为迎石牛“堑山填谷”,做到了敌人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最终自取灭亡,“为天下所笑”。启示:贪婪之心不可有,贪图小利,必然不能顾全大局,可能最终会一无所有。虎之力虎之力,于人不啻(不啻,不止,不只)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29.解释文中加粗的字词。于:恒:30.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文:31.选文借虎喻人,旨在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湖南省邵阳县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9.被经常30.用一对抗一百,即使凶猛也一定不能取胜。31.我们做一件事,不能光凭力气,还要讲方法,用智慧,并借助外力。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意思接近即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叔向①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②,无以从二三子③,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④,其宫不备其宗器⑤,宣其德行,顺其宪则⑥,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⑦怀⑧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⑨,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⑩,略则行志⑾,假货居贿⑿。宜及于难,而赖武子之德,以没其身⒀。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⒁不暇,何贺之有?”(选自《国语·晋语》,有删改)①叔向:春秋晋国大夫。后文的人物中,韩宣子和栾武子均为晋国官员。桓子为栾武子之子。②实:这里指财富。③从二三子:跟晋国卿大夫交往。④一卒之田:指顷田亩,上大夫的俸禄。⑤宗器:祭器。⑥宪则:法制。⑦戎狄:指一些少数民族。⑧怀:归附。⑨行刑不疚:执行法度,没有弊病。⑩艺:度,准则。⑾略则行志:忽略法制,任意行事。⑿居贿:储积财物。⒀以没其身:终生没有遭到祸患。⒁吊:忧虑。3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建”的义项有:①建议,提议;②树立;③建造,修建;④倾泻,倾倒。“若不忧德之不建”中的“建”,应选的一项是(填序号)____________33.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而无其实A.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B.而伯乐不常有(《马说》)C.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D.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满井游记》)3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语。(1)宣其德行行:________________(2)及桓子及:________________(3)而赖武子之德赖:________________(4)而患货之不足患:________________3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子贺我,何故?36.贫困本不是好事,叔向却向韩宣子贺贫。他列举了栾武子和他的儿子桓子的事例,意在向韩宣子说明怎样的道理?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阳光中学届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七32.②33.B34.品行等到依赖忧虑,担心35.你却祝贺我,这是什么缘故呢?36.贫不足忧,而应忧道德上的缺失。君子应俭以养德,加强德行,不要只追求物质上的享受。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刘南垣教训弟子国朝①尚书刘南垣公,告老家居。有直指使者②,似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③,家常饭,能对食乎?”直使以师命,不敢辞。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惟脱粟饭④、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原无精细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直指使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飨责人。①国朝:指明朝。②直指使:官名,亦称直指。③治具:下厨房,烧饭。④脱粟饭:即糙米饭。37.下列各项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告老家居/面山而居B.当开谕之/连月不开C.直指觉过饱/及鲁肃过寻阳D.公强之/以弱为强者38.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可见饮馔原无精细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39.简单概括直指使在老师的开导下明白的道理,再说说刘南垣公对弟子的规劝高明在哪里。广东省届九年级初中学业考试模拟卷(六)语文试题37.A38.可见饮馔原无精细/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39.待人要宽厚,不要在小事上苛责于人。刘南垣公对弟子的规劝高明之处是:设法让弟子体会到粗茶淡饭在饥饿时也是美味(或:巧用日常生活实例来类比开导,从而使弟子心服口服)。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苏东坡画扇先生临钱塘①日,有陈诉负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某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以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孰视久之,曰:“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已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逾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②,一郡称嗟,至有泣下者。(选自北宋·何蘧《春渚纪闻》)①钱塘:今杭州市。②逋:欠交,拖欠。40.下列各项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公呼至询之/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公孰视久之/我与徐公孰美C.出外速偿所负也/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D.一郡称嗟/不能称前时之闻41.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42.根据文章内容,请简洁概括苏轼被“一郡称嗟”的原因。广东省届九年级初中学业考试模拟卷(五)语文试题40.A41.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42.(1)苏东坡为官一任,关心民生,面对大大小小的案情都用心审理。(2)苏东坡审清案件后,用实际行动(画扇子)尽心帮助民众解决实际问题。(3)苏东坡才华横溢,技艺惊人,他所画团扇为大家所喜爱。(4)苏东坡勤*爱民,深得民心,他的言行事迹被大家称颂赞叹。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西山读书声瑞彰①尝偕数友游西山,至林峦深处,风日暄妍,泉石清旷,杂树新绿,野花半开。眺赏间,闻木杪②诵书声。仰视无人,因揖而遥呼曰:“在此朗吟定为仙侣叨③同儒业可请下一谈乎?”诵声忽止,俄琅琅又在隔溪。有欲觅路追寻者,瑞彰曰:“世外之人,趁此良辰,尚耽研典籍,我辈身列黉④宫,乃在此携酒榼⑤,看游女,其鄙而不顾宜矣。何必多此跋涉乎?”众乃止。选自《阅微草堂笔记》①瑞彰:沈瑞彰,人名。②杪(miǎo):树枝的细梢。③叨(tāo):客套话,指承受别人的好处。④黉(hóng)宫:学子。⑤榼(kē):古代盛酒的器具。43.下列句中加粗的词与“乃在此携酒榼”中的“乃”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B.乃悟前狼假寐(《狼》)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D.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44.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在此朗吟定为仙侣叨同儒业可请下一谈乎?4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眺赏间,闻木杪诵书声。46.本文带给你怎样的启示?山东省乐陵市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练兵语文试题(含答案)43.D44.在此朗吟/定为仙侣/叨同儒业/可请下一谈乎?45.示例:众人正眺望欣赏间,听到树顶上有琅琅的读书声。46.示例:应该珍惜大好时光,努力学习。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王勃,字子安,六岁能属文。年十三,省其父,至江西。会府帅宴于滕王阁。时府帅有婿,善为文章。帅欲夸之宾友,乃宿构①《滕王阁序》,俟宾客合而出之,为若即席而就者。既会,帅果授笺②诸客,诸客辞。次至勃,勃辄受。帅既拂其意,怒其不让,乃使人伺其下笔。初报曰:“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帅曰:“此亦老生常谈耳。”次曰:“星分翼轸③,地接衡庐。”帅沈吟移晷④。又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帅曰:“斯不朽矣。”(选自《唐摭言》)①宿构:预先构思。②笺:纸张。③翼轸(zhěn):二十八宿中的翼宿和轸宿。④沈吟:沉默深思。移晷:日影移动,这里指经过了一段时间。47.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①会府帅宴于滕王阁()②善为文章()③俟宾客合而出之()④帅既拂其意()(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俟宾客合而出之A.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B.假诸人而后见也(《送东阳马生序》)C.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D.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4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乃使人伺其下笔49.翻译下列句子。(1)既会,帅果授笺诸客,诸客辞。(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50.选文中作者写府帅对王勃的态度发生变化的意图是什么?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年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二47.⑴①宴请,摆宴席,举行宴会②善于,擅长③等到④违背⑵B48.乃/使人/伺其下笔49.⑴宴会开始以后,府帅果真分发纸张给各位宾客,大家都推辞不要。⑵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万钟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50.作者写府帅对王勃的态度发生变化,以此衬托出王勃的才华横溢。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后面小题。(一)景城有姜三莽者,勇而戆①。一日,闻人说宋定伯卖*得钱事,大喜曰:“吾今乃知*可缚。如每夜缚一*,唾使变羊,晓而牵卖于屠市,足供一日酒肉资矣。”于是夜夜荷梃执绳潜行墟墓间如猎者之伺狐兔竟不能遇。即素称有*之处,佯醉寝以诱之,亦寂然无睹。一夕,隔林见数磷火,踊跃奔赴;未至间,已星散去。懊恨而返。如是月余,无所得,乃止。盖*之侮人,恒乘人之畏。三莽确信*可缚,意中已视*蔑如矣,其气焰足以慑*,故*反避之也。(节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二)艾子行水途,见一庙,矮小而装饰甚严。前有一小沟,有人行至水,不可涉。顾庙中,而辄取大王像横于沟上,履之而去。复有一人至,见之,再三叹之曰:“神像直有如此亵慢!”乃自扶起,以衣拂饰,捧至座上,再拜而去。须臾,艾子闻庙中小*曰:“大王居此以为神,享里人祭祀,反为愚人之辱,何不施祸以谴之?”王曰:“然则祸当行于后来者。”小*又曰:“前者以履大王,辱莫甚焉,而不行祸;后来之人敬大王者,反祸之,何也?”王曰:“前人已不信矣,又安祸之?”艾子曰:“真是*怕恶人也!”(节选自《艾子杂说》)①戆:鲁莽。5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即素称有*之处(向来)B.意中已视*蔑如矣(像)C.顾庙中(回头看)D.再拜而去(两次)52.对文中划线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夜夜荷梃/执绳潜行墟墓间/如猎者之伺/狐兔竟不能遇。B.于是夜夜荷梃执绳/潜行墟墓间/如猎者之伺狐兔/竟不能遇。C.于是夜夜荷梃/执绳潜行墟墓间/如猎者之伺狐兔/竟不能遇。D.于是夜夜荷梃执绳/潜行墟墓间/如猎者之伺/狐兔竟不能遇。5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盖*之侮人,恒乘人之畏。②前人已不信矣,又安祸之?54.两则故事都写到了“人不怕**反而怕人”的内容,它们所要表达的主题相同吗?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浙江省杭州市届九年级招生考试全真模拟语文试题51.C52.B53.①大概*欺侮人,常常乘人的畏惧心理(下手)。②前面的那个人已经不信*神了,我又怎么能加给他灾祸呢!54.主题不同。第一则是赞扬性的,*欺负人只是乘着人对*的畏惧心理,而姜三莽是个勇敢的人,从内心蔑视**就反而怕他,体现了只要自信勇敢,任何困难都能被战胜。第二则是讽刺性的,*害怕恶人不敢祸害他,反而祸害尊敬帮助他的人,讽刺了那些欺软怕硬的人。做人做事都应谦虚谨慎。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褚裒,字季野,康献皇后父也。“裒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矣。在官清约,虽居方伯,恒使私童樵采。顷之,征为卫将*,领中书令。裒以中书铨管诏命,不宜以姻戚居之,固让,诏以为左将卦、兖州刺史、都督兖州徐州之琅邪诸*事、假节,镇金城,又领琅邪内史。季野初渡江,尝入东,至金昌亭,吴中豪右燕集亭中。褚公虽素有重名,于时造次不相识别,敕左右多与茗汁,少著粽,汁尽辄益,使终不得食。褚公饮讫,徐举手共语云:“褚季野。”于是四坐惊散,无不狼狈。永和初,复征裒,将以为扬州、录尚书事。吏部尚书刘遐说裒曰:“会稽王令德,国之周公也,足下宜以大*付之。”长史王胡之亦劝焉,于是固辞归藩,季野南下,孙长乐于船中视之。言次,及刘真长死,孙流涕,因讽咏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褚大怒曰:“真长平生何尝相比数,而卿今日作此面向人!”孙回泣向褚曰:“卿当念我!”时咸笑其才而性鄙。永和五年卒,年四十七,远近嗟悼,吏士哀慕之。赠侍中、太傅,本官如故,谥曰元穆。5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敕/左右多与茗汁B.吴中豪右燕/集亭中C.时/咸笑其才而性鄙D.于是/四坐惊散56.解释文中加粗词。(1)敕()(2)辄()(3)咸()57.翻译文中句子(1)、褚公虽素有重名,于时造次不相识别。(2)、会稽王令德,国之周公也,足下宜以大*付之。58.结合文章内容,评价选文中的褚太傅?江西省广丰区届中考模拟(二)语文试题55.B56.(1)命令(2)就(3)都57.(1)褚太傅虽然一向有很高名声,可是当时大家匆忙中不认识他。(2)会稽王德行昭著,是国家的周公,足下应把国家大*交给他。58.褚太傅是一个谦让、有气度、耿直的人。文言文阅读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59.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夜缒而出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B.越国以鄙远边邑C.共其乏困供应D.唯君图之考虑60.“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D.以为得之矣6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城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三区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59.B60.A61.C信①数与萧何②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③,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乃韩信也,一*皆惊。(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①信:韩信,西汉开国功臣,杰出*事家。②萧何:刘邦的丞相。③上:指汉王刘邦。62.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6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1)何奇之(2)何来谒上(3)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4)王素慢无礼6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65.谚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韩信成功与失败都是因为萧何。为什么说韩信的成功是因为萧何?请联系文本内容作具体说明。66.有人说“萧何能办成事是因为背后有个刘邦”,你觉得这是为什么?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年九年级学业考试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62.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63.(1)认为……奇异;认为……不同一般(2)拜见(3)服侍(4)一向64.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报告,自己就去追韩信。65.是萧何发现了韩信的才能,是萧何追回溜号的韩信,是萧何将韩信推荐为大将*。66.如:刘邦的信任是萧何能办成事的前提条件。如果不是刘邦的信任,即使追回韩信,韩信也成不了大将*。课外文言文阅读陈灌,字子将,庐陵人也。元末,世将乱,环所居筑场种树①,人莫能测。后十年,盗蜂起。灌率武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太祖平武昌,灌诣*门谒见。与语奇之,擢②湖广行省员外郎,累迁大都督府经历。从大将*徐达北征。寻命筑城泰州,工竣,除宁国知府。时天下初定,民弃《诗》《书》久。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访问疾苦,禁豪右③兼并。创户帖以便稽民。帝取为式,颁行天下。伐石筑堤,作水门蓄泄,护濒江田,百姓咸赖。有坐盗麦舟者,论死数十人。灌覆按④曰:“舟自漂至,而愚民哄取之,非谋劫也。”坐其首一人,余悉减死。灌丰裁⑤严正,而为治宽恤类此。洪武四年召入京,病卒。(节选自《明史·列传》)①环所居筑场种树:在住处周围种了大量的树。②擢:提拔。下文中的“迁”、“除”都与此相类似,授予官职的意思。③豪右:豪强。④覆按:复审案件。⑤丰裁:风纪。67.下列与“创户帖以便稽民”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D.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6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1)灌诣*门谒见(______)(2)寻命筑城泰州(______)6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70.结合本文所列举的事件,说说陈灌是个怎样的人。山东省乐陵市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练兵语文试题67.D68.拜见不久69.陈灌建立学堂,邀请老师,选出有才的年轻后辈跟随老师学习。70.从他在世将乱前在住处周期种了大量的树,保全一乡人可以看出他智慧过人,有先见之明;从他建学校邀请老师教育学生看出他重视教育;从他访问疾苦、禁止豪强兼并可见他体恤民情等。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曹竹虚之族兄,自歙①之扬州,途经友人家,宿于书屋。夜半,有物自门隙蠕蠕入,薄如纸,渐开展,作人形,乃女子也。曹殊不骇。女忽披发吐舌,作缢*状。曹笑曰:“犹是发,但少乱;犹是舌,但少长。何畏之有!”女忽摘其首置②案上。曹又笑曰:“有首尚不足畏,况无首邪?”*技穷,倏灭。①歙(shè):地名,在今安徽境内。②案:桌子。7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1)自歙之扬州(2)倏灭7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有首尚不足畏,况无首邪?7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请用自己的话回答)上海市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七)71.(1)去,往(2)消失,看不见72.有头尚且不足以吓人,更何况没有头呀?73.各种妖魔*怪不值得于害怕。赵简子死,未葬,中牟入齐。已葬五日,襄子起兵攻围之。未合而城自坏者数十丈。襄子击金而退之。*吏谏曰:“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襄子曰:“吾闻之叔向曰:‘君子不乘人于利,不迫人于险。’使之治城,7。”中牟闻其义,乃请降。(节选自《淮南子·道应训》)74.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未合而城自坏者数十丈(包围)B.襄子击金而退之(退兵)C.不迫人于险(逼迫,胁迫)D.中牟闻其义(传闻)75.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76.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中牟为什么不战而归顺襄子?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预测卷(二)74.D75.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76.襄子不乘人之危,在中牟城墙毁坏之际没有乘机进攻,而是主动撤退。这种仁义的美德折服了中牟。(闻:听说)赵简子死后还没落葬,中牟的守将就叛变投靠齐国了。赵襄子将父亲简子下葬料理停当后,第五天发兵征伐中牟城,但包围还没完全合拢,中牟城的城墙突然自行倒塌十来丈。赵襄子下令鸣金收兵。*吏们劝谏说:“君王亲率兵马征讨中牟守将的罪行,城墙自行倒塌,这说明老天爷帮助我们去讨伐这些天理难容的罪人,为什么我们要撤退呢?”赵襄子解释道:“我听叔向说过:‘君子不该在自己有利的形势下去欺凌别人,君子也不该在别人处于险境时去逼迫他。’所以让他们将城墙修好后我们方开战进攻吧。”中牟城内的守将听到赵襄子这番如此仁义的话后,便请求投降。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明末兵乱,时曾伯祖①年方十一,被掠至临清,遇旧客作②李守敬,以独轮车送归。崎岖戎马之间,濒危者数,终不舍去也。时太夫人,酬以金。先顿首谢,然后置金于案曰:“故主流离,心所不忍,岂为求赏来耶?”泣拜而别,自后不复再至矣。守敬性戆直,客作中有作奸者,辄奋起力争,故为众口所排③去,而患难之际,不负其心仍如此。(选自《阅微草堂笔记》①曾伯祖:纪昀(纪晓岚)的曾祖父。②客作:雇佣的工人。③排:排挤。77.解释句中加粗词(1)以独轮车送归(2)终不舍去也78.“时太夫人在,酬以金”是因为李守敬;而李守敬“置金于案”是因为(用自己的话回答)79.文中说李守敬“性耿直”,其“憨直”的具体表现是,作者这么写的原因是上海市虹口区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二模)语文试题77.(1)归来,返回(2)舍弃,丢弃78.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把曾伯祖送回了家。他不想让“故主”在战乱中受到伤害(不是为得到赏金)而做这件事79.有作奸者,辄奋起力争表明李守敬正直善良,在被人排挤后,对过去的主人依然忠心耿耿。为李守敬在故主危难时能挺身而出起了衬托作用。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小港渡者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①以木简②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孰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及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③下矣。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周荣《春酒堂诗文集》)①小奚:小书童②木简:指门板③牡:门栓80.解释加粗字。(1)望城二里许许(2)穷暮而无所归宿者穷81.下列对“思渡者言近道”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回想摆渡者的话,觉得他是个有道德的人。B.认为摆渡者的话,告知了一个捷径。C.觉得摆渡者的话是合乎道理的。D.思考摆渡者的话就能找到进路。82.请说说对于摆渡者的话,“予愠为戏”的原因。(用自己的话概括)83.上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不耻下问B.半途而废C.欲速不达D.日暮途穷上海市杨浦区届九年级4月质量调研(二模)语文试题80.(1)表示约数,上下、左右、光景。(2)尽81.C82.因为渡者说:“慢慢走城门开着,快快跑城门关了”这显然是违背常理的,所以我感到他是戏弄我,恼怒了。83.C文言文阅读十二月,项王至垓下,兵少,食尽,与汉战不胜,入壁;汉*及诸侯兵围之数重。项王夜闻汉*四面皆楚歌,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则夜起,饮帐中,悲歌慷慨,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乘其骏马,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溃围,斩将,刈旗,三胜之,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乡。汉*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郎中骑杨喜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喜人马俱惊,辟易数里。项王与其骑会为三处,汉*不知项王所在,乃分*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①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三》,有删节)①舣(yí)船:停船。8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①溃围南出驰走②然今卒困于此③非战之罪也④汉*皆披靡⑤喜人马俱惊,辟易数里85.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乃分其骑以为四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B.身七十余战,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C.籍独不愧于心乎/苟全性命于乱世D.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8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①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②天之亡我,我何渡为?③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87.这段文字写了“垓下之围”的故事,其中的项羽有哪些特点?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年自主招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84.①逃跑(或“突围”)②最终(或“最后”)③过错(或“罪过”)④倒下⑤通“避”,退避,后退85.C86.①江东虽然很小,(但)土地方圆千里,百姓几十万人,也足够称王了。②老天要灭亡我(老天要使我灭亡),我为什么要渡江呢(我渡江干什么呢)?③纵然(或“即使”)江东父老爱怜(或“可怜”“怜惜”)我让我称王,我有什么脸面见他们呢?87.勇猛(或“勇猛善战”)、执迷不悟(或“对自己错误不能认识”“不能认识失败的原因”)、知耻重义(或“知耻”)中考语文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义:()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通(),义:()3.便要还家()通(),义:()4.食之不能尽其材()通(),义:()()通(),义:()5.才美不外见()通(),义:()6.其真无马邪()通(),义:()7.四支僵劲不能动()通(),义:()8..荡胸生曾云()通(),义:()9.卜者知其指意()通(),义:()10.矜、寡、孤、独、废疾者()通(),义:()(二)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C.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D.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2.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呼天抢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不辱使命》)B.走马观花夸父与日逐走(《夸父逐日》)C.口诛笔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陈涉世家》)D.举世无双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不是两个词的一项是()A.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B.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D.今齐地方七百里。(《邹忌讽齐王纳谏》)4.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马无故亡入胡。(《塞翁失马》)B.欲得饮,饮于河、渭。(《夸父逐日》)C.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D.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5.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感激:因对方好意或帮助而对其产生好感。)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季节。)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十分憎恨。)D.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6.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私:偏爱。)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间:参与。)C.一箪食,一豆羹。(《鱼,我所欲也》)(豆:一种粮食作物。)D.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马说》)(是:这。)7.下列句中黑体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休:吉祥。)B.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岳阳楼记》)(景:日光。)C.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作文:文章。)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等:等同。)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一项是()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C.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捕蛇者说》)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9.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山市》)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D.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三峡》)10.指出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的不同。①将*宜枉驾顾之。(《隆中对》)()②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③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曹刿论战》)()⑤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三)一词多义1.安①安求其能千里也安②衣食所安,弗敢加也,必以分人安③风雨不动安如山安2.毕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毕②吾与汝毕力平险毕3.比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比②比至陈,车六七百乘比4.诚①帝感其诚诚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③此诚危急存亡制秋也诚5.池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池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池6.曾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曾②曾益其所不能曾7.从①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从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从8道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②不足为外人道也道③会天大雨,道不通道④策之,不以其道道⑤以谘诹善道,查纳雅言道9.达①指通豫南,达于汉阴达②不求闻达于诸侯达10.当①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当②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当③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当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当(四)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1)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2)以光先帝遗德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3)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4)京中有善口技者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5)粪土当年万户侯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6)狼不敢前《狼》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7)渔人甚异之。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8)稍稍宾客其父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9.父利其然也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10)箕畚运于渤海之尾_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__。(五)文言句式1.说说下列各句是不是判断句。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②珠可历历数也。③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④是进亦忧,退亦忧。2.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②始知为人情所患。()③夫战,勇气也。()④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⑤何陋之有?3.填出下面句子的省略成分。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4.辨别下列句子各属于哪种句式。a.判断句b.省略句c.倒装句d.小被动句(1)舜发于畎亩之中。()(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4)子何恃而往?()5.选出下列句子中古汉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B.望之蔚然深秀者,琅琊也。C.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D.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6.下列与“咨臣以当世之事”句子结构相同的一项是()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7.省略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试补出下列括号中省略的部分。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8.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其结构形式。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⑵微斯人,吾谁与归?()⑶稍近,益狎,荡倚冲冒。()⑷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9.与“王曰:‘何坐’?”句式一样的是()A.一狼洞其中B.甚矣,汝之不惠C.为乡里所患D.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10.“则”表示判断的一项是()A.如此则荆吴之势强B.故木受绳则直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位卑则足羞(六)阅读下文,完成问题。陈涉世家(节选)司马迁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乎?”陈胜、吴广喜,念*,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陈胜、吴广喜,念*念无与为乐者B.今亡亦死暮而果大亡其财C.扶苏以数谏故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中间力拉崩倒之声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①等死,死国可乎?②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3.对本文解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选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主要叙述了发动起义的经过,着眼于反映陈胜在反抗秦王朝暴*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体现出他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杰出才能。B.陈胜、吴广为了得到神灵的庇佑,作了“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的舆论准备;为了得到人民的响应,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C.前期的准备为起义的发动打好了基础。起义的发动分为三步: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至此,一支团结战斗的起义*队伍宣告组成。D.选文善于用极为丰富精炼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如“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十分传神地表现了陈胜的性格。4.起义能顺利进行,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陈胜的才能。他有哪几个方面的才能?请简要作答。(七)文言文阅读东方朔救乳母葛洪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①,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②,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其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③之,即敕免罪。(选自《西京杂记》,略有改动)①申宪:依法惩处。申,按照。宪,法律。②愎bì:固执任性。③愍mǐn:哀怜。1.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但屡顾帝(回头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B.帝虽才雄心忍(容忍)然胡不已乎(停止)C.至若春和景明(日光)相委而去(丢下,舍弃)D.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窥谷忘反(通“返”)2.下列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告之于帝B.旁人言之何陋之有C.我当设奇以激之无从致书以观D.乃凄然愍之乃不知有汉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4.内容把握。(1)选文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请细读选文,摘录文中词语填空。开端:乳母发展:乳母高潮:东方设奇结局:武帝赦免(2)东方朔言“我当设奇以激之”,你认为他的计谋“奇”在何处?(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一)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1.用朱自清《春》中的句子描述加线句子所写的景物。2.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是什么?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二)我辈作文,必几经删润①,而后文成。闻欧阳文忠作《昼锦堂记》,原稿首两句是:“仕宦②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再四改订,最后乃添两“而”字。作《醉翁亭记》,原稿处有数十字。粘之卧内,到后来又只得“环滁皆山也”五字。其平生为文,皆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近闻吾乡朱梅崖③先生,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④去十余字。旬日以后,至万无可去,而后脱稿⑤示人。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①删润:删改和润色。②仕宦:指做官。③朱梅崖:清代进士。④辄:总是。⑤脱稿:(著作)写完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富贵而归故乡A.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B.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目熟视,辄去十余字。5.“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一句中的“法”具体指什么?答案:专题十二(一)1.奇通“又”,意思还有一些2.已通以,以后3.要通“邀”,邀请。4.材通才,才能5.见通现,显露6.邪,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7.支:通“肢”四肢的意思。8.曾通“层”,层层叠叠。9.指:通“旨”,意图(二)1.D解析:A句中“妻子”指妻子和儿女。B句中“狱”是“案件”,今指监狱。C句中“布衣”原是指所穿的衣服的质地,后指穿布衣服的人,即平民;现在专指布的质地,用布做的衣服。D句中的“徜徉”意思没变。因此答案为D。2.D。解析:A项抢,古义:碰、触。B项走,古义:跑。C项诛,古义:责讨。D项意义不同,前者是“推举”,后者是“全”。3.A解析:A项古今义相同,是一个词。B项古今义不同,是两个词,解释为“虽然这样”。C项古今义不同,也是两个词,解释为“中间夹杂”。D项古今义不同,也是两个词,解释为“此地方圆”。4.D解析:A项亡,古义:逃亡;今义:死亡。B项河,古义专门指*河;今义是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C项虽,古义是即使;今义是虽然。D项是,古今义相同,都是判断词。5.D解析:A项感激,内心的感动,激发。侧重于内心。B项秋:古义是时、时候。C项痛恨:惋惜、遗憾。6.C解析:豆的古义是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A.B.D三项都对。7.C解析:作文,此指写文章,是两个词。A.B.D三项都对。8.D解析:“牺牲”古代指祭神的猪、牛、羊等祭品,属中性词;现常指为正义的事业而献身,变成了褒义词。9.C解析:A项古今义不同,古义指一直连接到;今义指不经过中间事物。B项古今义不同,古义为扩大;今义为开业。C项古今义相同,都解释为“认为”。D项古今义不同,古义:到了,是两个词,“至”是动词,“于”是介词;今义常用来表示另提一事。10.①顾:古义是拜访;今义为照顾、回顾。②居:古义作“经过”讲;今义一般作“居住”讲。③但:古义是“只”;今义是表转折的连词。④狱:此指案件;今义是监狱。⑤微:无、没有;今义为微小、细微。(三)1.①怎么②养③安稳2.①全,都②完、尽3.①靠近②等到4.①诚心②果真③实在5.①护城河②水池6.①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②通增,增加7.①跟从②服从8.①道义②说③道路④方法⑤道理9.①达到②威望10.①对着②正当③应当④要,将要,快要(四)(1)笑:动词活用做状语,解释为“笑着”。(2)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解释为“使……发扬光大”。(3)忿恚:动词的使动用法,解释为“使……生气发怒”。(4)善:形容词活用做动词,解释为“擅长”。(5)粪土:名词的意动用法,解释为“认为……是粪土”。(6)前:上前名词用作动词。(7)异:对此感到诧异意动用法。(8)宾客:以其父为宾客意动用法。9.利:认为这种情况有利可图意动用法。(10)箕畚:用箕畚名词作状语。(五)1.答案与解析:第1句可翻译为: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这里“者”只表提顿,不表判断。第2句可翻译为: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也”在这里是助词,表肯定语气,可不译出。这两句虽然有“者”、“也”等标记,但都不是判断句。第3句可翻译为: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本领……第4句可翻译为:这样做官也担忧,不做官也担忧。在古汉语中,特别是先秦时代很少用“是”字表示判断,在句中用了“是”字,大多数是把它作为代词使用的。第4句的“是”在这里就是指代前句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如果稍不注意,解释成判断词的“是”,好像句子也通顺,那就错了。所以,这两句也不是判断句。2.答案与解析:第1句“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这句话有作为判断句的语言标志“……者……也”,所以是判断句。第2句“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表被动的词“为”,所以是被动句。有了语言标志是理解文言句子属于哪种句式的重要依据,但还要根据文意去推断。比如第3句“夫战,勇气也”。我们说这是个判断句,是因为它用“也”表判断语气。而第4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则不是表判断,而是陈述作者的一种感情体验。这需要在阅读中加以品味、比较,语意顺畅了才算恰当。再如第5句“何陋之有”这个句子,应按照“有何陋”这样的语序去理解文意,全句才贯通,所以,我们说它是宾语前置的句子。3.答案:l.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异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衣食)分人。4.答案:(1)d(2)b(3)a(4)c5.C解析: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文言特殊句式的掌握,结合日常学习积累,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此题考查点是文言特殊句式中的判断句,明确了这一点,解答起来就较为容易了。首先从判断句的结构形式上进行识别,A.B两项均为“……者,……也”式,D项为“……,……也”式,这三项均符合判断句的形式要求;而C项无任何判断句的标志。再从句意来识别,A.B.D三项均为“……是……”,可以判定为判断句,而C项只是一般的陈述。综合分析,句式不同的一项应是“C项”。6.A解析:此题也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文言特殊句式的掌握,只是考查得更全面一些。首先判定例句“咨臣以当世之事”是倒装句中的状语后置形式,正常语序应为“以当世之事咨臣”。然后分析各选项,A项“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是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B项为判断句,有判断句的典型标志“……者……也”;C项为省略句,省略了主语,应为“(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D项也为省略句,省略了谓语,应为“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综合分析,与例句句子结构相同的一项是“A项”。7.余余其岁或其其余或其8.⑴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判断句)⑵(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倒装句)⑶(老虎)渐渐接近(驴),过一步戏弄(驴),摇晃依偎,冲击顶撞。(省略句)⑷征发九百名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倒装句)9.B10.C(六)1.A2.①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②即使仅能免于斩刑,然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会死去六七个(或:但是戍守边塞的人有十分之六七会死)。(注意其中关键词的翻译)3.B4.可以从如下方面回答:有敏锐的洞察力;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有非凡的宣传鼓动才能;做事考虑周密,有计划等。(七)1.B2.C3.(1)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2)武帝已经成年了,怎么还会想到你哺乳时的恩情呢?4.(1)犯事告急(2)示例:①“奇”在劝谏的方式与众不同。不失直接规劝武帝,而是以训斥乳母的方式委婉劝谏。②“奇”在能根据武帝的性格特点,让乳母“慎勿言,但屡顾帝”,动之以情。③“奇”在能抓住要害,从武帝与乳母之间的关系入手,实施计谋。(答出其中任意两点,意近即可得全分。)(八)1.山朗润起来了2.描写满井明媚的早春景色;蕴含了作者欣喜愉悦的感情。(意思对即可)3.B4.每写完一篇文章,一定把它粘贴在墙壁上,天天仔细阅读,每次总会删除十多个字。(意思对即可)5.作文,必几经删润,而后成文。(可用自己的话表述,意思对即可得满分)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1)朝服衣冠(2)明日,徐公来(3)臣诚知不如徐公美(4)时时而间进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3.多用排比句,是本文语言的一大特色,也是《战国策》整本书的语言特色。仔细体会第②段邹忌对齐威王说的话,从排比的角度谈谈表达效果。4.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也爽快地接受了。那么,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重庆市江津实验中学、李市中学、白沙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半期升学模拟联考语文试题1.(1)穿戴(2)第二天(3)确实(4)偶然2.(1)从这一点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很严重啊。(2)(邹忌)照着镜子看看自己,又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城北徐公美。3.邹忌运用两组排比句劝谏齐威王,增强了语势,从各个方面讲明道理,增强了说服力,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4.那句俗语没有错。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必须逆耳之言才起作用。我们要讲究劝诫的方式,既要提出中肯的意见,又要被人接受,能让人愉快当然更好,忠言未必逆耳。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5.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见往事耳(2)蒙乃始就学(3)及鲁肃过寻阳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紧扣“劝”字,依次交代了“劝”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脉络分明,层次清晰。B.鲁肃发自肺腑的惊叹和“结友”的举动,从侧面反映了孙权劝学的成功。C.本文详写孙权劝学和鲁肃赞学,略写吕蒙“就学”,展现了史书记事简练的特点。D.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以自己当年求学的经历现身说法,强调了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的重要性;本文则以吕蒙学有所成的史例,突出了博闻强识对于人成才的意义。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预测卷(一)5.(1)了解(2)从事(3)到6.(1)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2)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7.D8.阅读下面两文,完成各题。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蜀之鄙(边境)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蔫。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蜀鄙二僧》)(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①惩山北之塞________②甚矣,汝之不惠________③西蜀之去南海________④子何恃而往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②吾欲之南海,何如?(3)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你从愚公和僧贫者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调研(二模)语文试题(1)苦于;同“慧”,聪明;距离;凭借,依靠(2)①(愚公他们)凿石头、挖土,用箕和畚(把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②我打算到南海去,(你觉得)怎么样?(3)都运用对比。启发:愚公立志移山,终于搬掉了两座大山;僧贫者凭借双脚云游南海并胜利归来。人要立志,并要付诸行动;只要下定决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文言文阅读。[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遂不能有所成。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人。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为粪土,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①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足发一冷笑而已。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诸弟平日皆恂恂②退让,第累年小试不售③,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气,故特作书戒之。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幸甚幸甚!国藩手草。(选自《曾国藩家书》)注:①嚣嚣:喧哗,吵闹。这里指沸沸扬扬。②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③不售:不中。9.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B.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C.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D.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10.解释下面加粗词的意思。①四时俱备俱②夕日欲颓颓③或好作诗古文或④恐因愤激之久恐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12.所谓“见字如面”,就是“读这封信的内容就像是我当面跟你说话一样”。甲、乙两封书信“说话”的内容及写作目的有何不同?请简析。福建省泉州市年初中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卷9.B10.(1)全,都(2)坠落(3)有的人(4)担忧,恐怕11.⑴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⑵希望你们(诸弟)一定要仔细思考我说的话并深刻反省自己呀!12.甲文侧重描绘山川的自然之美,以此表明自己娱情山水的志趣。乙文侧重阐述戒除傲气自满之气的道理(或:告诫诸弟为人处世的道理),表达自己对诸弟的殷切希望。(意思对即可。)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体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呜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3.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名之者谁()(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3)杂然而前陈者()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2)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中有景物的描写、人事的叙述、情感的抒发,而这三者都生动而含蓄地表现了欧阳修贬官之后的特殊心境。B.这篇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失意而沉迷于山水的消极人生态度。C.“临溪而渔,酿泉为酒”写出了“太守宴”的就地取材、不事铺张、不讲排场,也反映了滁州当地的富足。D.本文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和太守之乐,其实质都是与民同乐。广东省届九年级初中学业考试模拟卷(四)语文试题13.(1)取名,命名(2)消散(3)纷繁杂乱14.(1)醉翁的情趣不是在酒上,而是在于山光水色之中。(2)(秋天)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天)水位低落,石头显露出来的。15.B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也。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李渔《芙蕖》)16.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指近前把玩。亵,亵渎,不尊重)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少)C.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上面)D.后先相继,自夏徂秋(往,到)17.下列句子中加粗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濯清涟而不妖B.是我于花之未开C.亭亭净植D.娇姿欲滴18.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C.群葩/当令时D.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19.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B.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C.无风亦呈袅娜之姿D.及花之既谢20.对选文写作手法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用以花喻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的生活态度;文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写了芙蕖“可目”的特点。B.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赞扬君子的高尚品质;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写了芙蕖的生长过程。C.文运用了反衬的手法,用“菊”和“牡丹”反衬莲的美好形象;文主要说明芙蕖的可爱,作者围绕这一中心,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安排结构和线索。D.文“出淤泥而不染”运用直接描写的方法,用以象征君子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的品质;文中“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声调和谐,清雅流畅,富有韵味。湖南省邵阳县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16.C17.D18.D19.D20.C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2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1)未尝稍降辞色(2)援疑质理(3)媵人持汤沃灌(4)皆被绮绣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24.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用意是什么?有关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你还知道哪些?请写出两个贵州省都匀市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1.辞色:言辞和脸色;援:引提出;汤:热水;被:通“披”,穿22.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23.B24.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匡衡凿壁偷光,孙康映雪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荚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25.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父利其然也()(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3)贤于材人远矣()2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邑人奇乏,稍稍宾客其父(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隶耕”是对后文“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又暗示了造成方仲永命运的家庭背景。B.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将仲永早期的天资写得越出众,越夸张,越是衬托出他后期的名不副实,乃至成年后的平庸。C.文中“受之人”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即有天赋。“受之天”指人所受到的后天教育。D.王安石“伤”仲永少壮学习不足致“泯然众人”;司马光“惊”吕蒙老大努力学习赢“刮目相待”。两个故事互相比照,对我们启发很大。广东省届九年级初中学业考试模拟卷(六)语文试题25.(1)以……为利,认为……有利可图(2)拜访(3)胜过、超过26.(1)同县的人认为他不寻常,渐渐(有的人)请他父亲去做客。(2)(他)最终成为普通人,就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27.C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28.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贤者能勿丧耳()(2)妻妾之奉()(3)乡为身死而不受()2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3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B.作者用“不食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而受之”两个例子,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C.“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可以用来做本文第二段的一个事实论据。D.孟子认为,人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这一点合乎人性。广东省届九年级初中学业考试模拟卷(五)语文试题28.(1)丢掉(2)侍奉(3)通“向”,从前29.(1)(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饥饿的)过路的行人不肯接受。(2)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作丧失了(人所固有的)天性。30.D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3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又何间焉/亲密无间B.虽不能察/察纳雅言C.忠之属也/属引凄异D.战则请从/民弗从也3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和深谋远虑。B.本文略写战争的经过而详写战前和战后议论,主要是因为本文的重点在于总结战争的经验教训。C.第三段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公问其故”一句中。D.曹刿进见鲁庄公主要为了让鲁庄公懂得: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届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31.B32.(1)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2)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33.B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后面小题。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34.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1)欲穷其林(2)才通人3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咸来问讯(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6.依据课文内容填空。《桃花源记》以①为线索。从选文一二段中“缘溪行(②)穷其林(③)从口入”等词句可以看出渔人发现并进入桃花源的过程。37.《桃花源记》和中的《饮酒》都表现了作者陶渊明的人生追求,请你分别结合诗文中的具体语句,说说你的理解。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北京市门头沟区届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34.(1)尽。这里是走到尽头的意思。(2)刚刚35.(1)都来询问关于他的事。(2)带领妻子子女和乡亲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36.①武陵渔人行踪②忽逢桃花林③得一山37.示例:《桃花源记》通过对桃花源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作者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诗人的闲适心情。阅读下面两段选文,按要求作答。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38.解释下列加粗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策之不以其道策:____________(2)食之不能尽其材食:_______________(3)躬耕于南阳于:____________(4)猥自枉屈猥:________________(5)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_______________39.翻译下列句子。(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0.甲文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乙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41.请简要概述甲文中“食马者”和乙文中“先帝”对待人才的不同态度。安徽省安庆市年中考语文模拟考试38.鞭打通“饲”,喂养在辱,降低身份奔走效劳39.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只想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想在诸侯中闻名显达。40.排比记叙(叙述41.食马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先帝礼贤下士,三顾茅庐,求贤若渴。42.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字。①其一犬坐于前。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③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④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43.请使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划分两处。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4.翻译。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③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45.从内容和写法上赏析曹操《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句诗。46.《记承天寺夜游》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47.《曹刿论战》记述了齐鲁长勺之战的情景,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结合全文说说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北塔中学)、银川景博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模拟(一)语文试题42.①像狗一样②偏爱③通“邀”,邀请④去,往4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4.(1)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我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用他们的缺点对照自己,加以改正。”(2)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辅助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犯的祸害,国家常会因此灭亡。(3)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光水色之间。45.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46.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47.鲁国能够以弱胜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治清明,民心所向.第二,上下团结,君民一致.第三,避其锋芒,后发制人.临阵而斗,用智为上.曹刿在战争中知己知彼,运筹帷幄,表现出一位*事家的卓绝风采.他谋略得当,正是鲁*战场取胜的关键所在.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①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②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荻dí,一种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②闾lǘ里,乡里。节选自《欧阳公事迹》48.下列词语中的“益”与“益慕圣贤之道”中的“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斟酌损益B.延年益寿C.精益求精D.有所广益4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1)右备容臭臭:(2)及其稍长及:5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援疑质理(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51.文中欧阳公的求学经历与文中宋濂的求学经历有何不同?(用自己的话概括)北京市怀柔区届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48.C49.(1)香气(2)等到50.(1)提出疑难,询问道理。(2)因为我心中有足以让我感到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51.要点:他小时候母亲就教他识字,教他背(读)古人的文章,他自己努力到忘记吃饭和休息。(三个方面答出任何两个方面即可)课内文言文阅读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5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①又何间焉(______)②神弗福也(______)5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54.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山东省乐陵市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练兵语文试题52.参与赐福,保佑53.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按照实情上报。54.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向宠,性行淑均,晓畅*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出师表》(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55.解释下列加粗的词。(1)引喻失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__________________(3)肉食者鄙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信未孚______________________56.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7.以下四种理解,不符合选文的一项是()A.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提了三点建议,其中广开言路是从正面加以申说的,严明赏罚是从反面加以申说的,亲贤远佞是最关键的。B.乙文一开篇就指出战争发生的时间,作战对象,战争性质和鲁庄公决定应战,为下文“曹刿请见”作铺垫。C.乙文中的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君主,但能听取别人的建议、知人善任,说明不是个昏君。D.在表达方式上,甲文以议论为主,辅以抒情;乙文主要是记叙和描写,但实质上是议论性的,主要是写曹刿对战争问题的论述。58.诸葛亮和曹刿都是优秀的*治家。请结合两篇选文简要分析,作为优秀*治家的他们具备哪些相同的能力?(请至少写出两点)。重庆一中初届16-17学年(下)半期语文试题55.适宜、适当以死报国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为人所信服56.如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祭祀的牛羊、玉帛,不敢虚报,一定做到诚实守信。57.A58.参考示例:能准确分析当前形势。甲文中诸葛亮正确的分析了蜀国当时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指出了北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乙文中曹刿也对统治者的鄙陋有清楚的认识。文言文阅读(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②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③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选自《韩非子》)①师旷:盲人乐师。②衽:长袍。③太师:师旷。59.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C.是/非君人者之言也D.王/之蔽甚矣60.请选出下列加粗的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A.师旷侍坐于前/皆以美于徐公B.王之蔽甚矣/惟其言而莫之违C.莫不私王/莫乐为人君D.公被衽而避/人不知而不愠6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A.文写出了邹忌在赞美面前善于思考、实事求是的特点。B.两文写了邹忌和师旷委婉成功的讽谏艺术。C.文表现了师旷忠心为国,敢于直谏的性格特点。D.文中的晋平公是一个知错能改,心胸还算开阔的君王形象。6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59.C60.C61.B62.(1)由此看来,大王(所受到)的蒙蔽很深了。(2)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在墙壁上撞坏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生借书说(节选)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63.本文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人名)。6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65.下面的理解不符合本文旨意的一项是()A.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认真地去读。B.当官后条件好了反而不好好读书。C.要懂得珍惜机遇、读书要专心致志。D.本文旨在要求*生借书后尽快归还。上海市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七)63.清袁枚64.而少年时候的光阴是值得珍惜的。65.D鱼我所欲也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66.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所欲有甚于生者(2)乞人不屑也(3)是亦不可以已乎6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6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以二者不可兼得时“舍鱼而取熊掌”的常理作类比,深入浅出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B.第①段以假设的语气强调了“舍生取义”的重要,因为“义”比生命更重要,“不义”比死亡更可怕。C.“行道之人”与乞丐宁死也不肯接受不敬的施舍,这一事例生动而有力地证明了人人都有“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D.本文中,作者把“所欲”与“所恶”、重义轻生的人与贪利忘义的人、“乡为”与“今为”分别进行对比,这样把道理说得更加清楚,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预测卷(二)66.(1)超过,胜过(2)表示值得(做)(3)停止,放弃67.(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2)(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68.D阅读下文,完成小题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69.选文出自课文《》,作者。7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若为佣耕,何富贵也?71.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介绍陈涉的身世,表现了他胸怀大志,不甘平庸。B.“苟富贵,无相忘”表现出对陈涉重感情、讲义气。C.陈涉的“太息”,表达了他对佣者的同情和怜悯。D.本段文字为下文陈涉谋划和领导起义埋下了伏笔。上海市虹口区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二模)语文试题69.陈涉世家司马迁70.你是一个受雇耕作的人,哪来的富贵呢?(关键词:若,为,何)71.C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河中石兽》)门人邱生言,有一官赴任,舟泊滩河,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众皆慑伏。一盗拽其妻起,半跪曰: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即割一左耳,敷以药末①,曰:数日勿洗,自结痂愈②也。遂相率呼啸去。怖几失*,其创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③即平复。以为仇耶?不杀不辱,以为盗耶?未劫一物。既不劫不杀不辱矣,而又戕其耳。既戕其耳矣,而又赠以良药,是专为取耳来也?取此耳又何意耶?千思万索,终不得其所以然。天下真有理外事耶?邱生曰:苟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见之理耳。然则论天下事,可据理以断有无哉!(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一?滦阳续录三》,有删改)①末:粉末。②愈:痊愈,愈合。③旋:不久。72.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1)转转不已______________(2)可据理以断有无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7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74.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盖/石性坚重B.一盗/拽其妻起C.果得/于数/里外D.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75.石兽逆流而上这样的事看来不可思议,然而仔细推究,也合情理。因此,针对乙文作者的提问:“天下真有理外事耶?”我们可以引用“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乙文原文填空)回答,而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甲文原文填空)。76.两个故事一虚一实,但都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年九年级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72.停止来73.希望乞求(得到)夫人(身上的)一件物品,夫人不要惊慌(惊恐)。(74.C75.“自必有其所以然”(或“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或“据理臆断”)76.遇事要多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的因素,尽可能少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笑话。阅读选文,完成小题*生借书说(节选)①“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②“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77.选文作者是代文学家。78.完成下列题目。(1)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B.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C.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D.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79.下列对选文写作意图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由*生借书一事缘起,阐明“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B.由“书非借不能读”引发“天下物皆然”的深入思考。C.由*生借书一事缘起,抒发对少时岁月的“可惜”之情。D.由*生借书一事缘起,勉励青年人创造条件发愤求学。上海市杨浦区届九年级4月质量调研(二模)语文试题77.清袁枚78.D79.D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后面小题。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向宠,性行淑均,晓畅*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出师表》节选)高祖①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②等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④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⑤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⑥;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⑦百万之*,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纪》节选)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②高起、王陵:高祖臣子。③略:攻占。④降:投降。⑤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⑥子房:西汉名将张良。⑦连:率领。80.选出下列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先帝称之曰能吾能用之B.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此其所以为我擒也C.此皆良实皆人杰也D.悉以咨之决胜于千里之外8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必能裨补阙漏(2)此吾所以取天下也82.选出下列对两个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A.文,诸葛亮向刘禅举荐文臣武将,分别管理“宫中”“营中”之事,两个“必能”突出了人才的重要作用。B.文,高祖与功臣论得天下,“吾能用之”中的“能用”二字,揭示了高祖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C.文将项羽失败和高祖取胜作了对比,突出了高祖善识人才、善用人才。D.文,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命令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显得义正辞严,不容反抗。83.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上都①和②,此外,诸葛亮还③。北京市中学届九年级2月月考语文试题80.C81.(1)一定能弥补缺点和不足(2)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82.D83.①善于识人②善于用人③强调德的重要性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8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朝服衣冠,窥镜朝而往,暮而归B.客之美我者环而攻之而不胜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及鲁肃过寻阳D.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愿为市鞍马85.把“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和“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翻译成现代汉语。译文:8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邹忌的妻子、小妾、客人都是在夸赞他,但是他们夸赞的原因是不一样的。B.邹忌讲究劝说策略,由己及君,设喻说理,巧妙地使齐威王接受了自己的谏言。C.齐威王用上、中、下三种不同等级的奖赏来激励大家提意见,取得了很大成效。D.齐威王*令刚出,很多人当面谏言,后来则间接提建议,一年后无人再进谏了。87.解释加粗的字邹忌修八尺有余(_______)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________)期年之后(_______)皆朝于齐(_________)88.谈谈邹忌是如何使齐王纳谏的?贵州省安顺市届初中毕业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84.A85.第二天,徐公到(邹忌家)来,(邹忌)仔细观察了一下,认为自己长得不如徐公好看。各位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86.D87.身高偏爱满到88.由己及彼,由家及国,语气委婉,使齐威王易于接受口技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绝妙。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89.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会宾客大宴(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3)不能名其一处也9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9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京中有善口技者”一句承上启下,总领全文,奠定了全文赞赏的感情基调。B.原文中开头结尾两次提到表演道具的简陋,不仅结构上相互呼应,使文章紧凑严谨,而且反复强调表演者主要用“口”在表演,的确技艺精湛。C.第二段中描写老鼠活动和妇人咳嗽的声音,与“遥闻深巷中犬吠”一句写法一样,都是以动写静,更显其静。D.《伤仲永》中以“邑人奇之”侧面衬托仲永才华的出类拔萃,本文则以听众的反应侧面烘托艺人的高超技艺。广东省届九年级初中学业考试押题卷(八)语文试题89.(1)适逢,正赶上(2)隐隐约约地(3)说出90.(1)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2)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吓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几乎都想要抢先逃跑。91.A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①。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②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①力:喜欢勇士。力:有力之士。②遂邑:今山东宁阳县。9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A.鄙肉食者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B.专弗敢专也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C.既既克,公问其故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D.以必以分人以君之力(《愚公移山》)9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语句。①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②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94.今人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解释说《曹刿论战》中“曹刿”即《史记·刺客列传》中“曹沫”,你认为曹刿和曹沫是不是同一个人呢?请你结合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的依据。95.分别结合甲、乙两段文字的内容,具体说说鲁庄公在使用人才方面有何可取之处。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92.D93.(1)桓公近旁的人没有人敢动手,问道:“你想干什么?”(2)桓公于是答应全部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94.是同一个人。都胆气过人,精于谋划,热爱祖国。结合内容分析略。不是同一个人。曹刿有勇有谋,是个谋士。曹沫有勇无谋,只是个莽夫。(结合内容分析略)95.礼贤下士,能虚心听取和采纳曹刿的建议;(宽厚待人,曹沫带兵与齐交战,连连失败,导致鲁庄公只能割地求和,但是他没有问罪于曹沫,还是让他做将领。名著阅读96.下面是《论语》的九则语录,其中有论述“孝”的,有论述“礼”的,也有论述其他内容的。请仔细阅读,完成后面小题。(1)(2)题只填序号。①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②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③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④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⑤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⑥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⑦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⑧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⑨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1)论述“孝”的语录是:、和。(2)论述“礼”的语录是:、和。(3)从《论语》的九则语录中任选一则,写出你得到的启示。97.阅读两则材料,完成后面小题。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谗言冷语,屡次逐我。”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我去我去!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无人。”唐僧发怒道:“这泼猴越发无礼!看起来,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那大圣一闻得说他两个是人,止不住伤情凄惨,对唐僧道声:“苦啊!你那时节,出了长安,有刘伯钦送你上路。到两界山,救我出来,投拜你为师。我曾穿古洞,入深林,擒魔捉怪;收八戒,得沙僧,吃尽千辛万苦。今日昧着惺惺使糊涂,只教我回去,这才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罢,罢,罢!但只是多了那《紧箍儿咒》。”唐僧道:“我再不念了。”行者道:“这个难说。若到那*魔苦难处不得脱身,八戒、沙僧救不得你,那时节,想起我来,忍不住又念诵起来,就是十万里路,我的头也是疼的;假如再来见你,不如不作此意。”(1)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写的志怪小说《西游记》,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及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降妖伏魔的故事。途中,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回顾《西游记》所写内容,可以判断这四幅连环画所描述的,正是小说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故事情节之一①。(2)孙悟空因中的情节,遭师傅驱逐,止不住“伤情凄惨”,叫苦不迭,甚至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感慨。结合可以看出孙悟空感到如此伤感委屈的原因是②,选文体现出孙悟空的性格特征是③。98.根据提示,填空。在《西游记》中,从蟠桃会、大闹天宫等情节可以看出孙悟空是一个具有反叛精神的形象;在《红岩》中,从绣红旗、慷慨就义等情节可以看出江姐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在《①》(书名)中,从②、③等情节可以看出④(人物)的⑤(特点)。北京市门头沟区届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96.(1)答案:①⑥⑨(2)答案:③④⑦(3)答案示例:从第⑧则中我得到的启示是:学习要和思考结合起来。97.(1)①答案:三打白骨精(2)②答案示例:打死妖怪,反被师傅错怪。(或者:师傅听信谗言;取经路上千辛万苦;忠心耿耿反遭驱逐等。)③答案示例:忠心耿耿(或者:善恶分明;嫉恶如仇;耿直急躁;重情重义等。)98.答案示例:《骆驼祥子》拉车攒钱买车祥子要强文言文阅读安顺市10.(17分)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下列各题。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用“/”标示下列语句的语义停顿。(每句标一处)①吾妻之美我者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①徐公何能及君也 比得上 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通“熟”,仔细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偏爱 ④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受蒙蔽而不明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4)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悟出了怎样的道理?(5)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我们能从齐王身上学到什么?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DA:课内文言文阅读.译文
  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了一下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最美的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又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赞美我漂亮,是偏爱我;我的妾赞美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
  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①句意为:我的妻子赞美我漂亮;主谓之间停顿为:吾妻/之美我者;②句意为: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句意之间停顿为:宫妇左右/莫不私王.(2)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①句意为: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及:比得上.②句意为:邹忌仔细地看着他.孰:通“熟”,仔细.③句意为:是偏爱我.私:偏爱.④句意为: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蔽:受蒙蔽而不明.(3)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①中重点词语有昳丽:光艳美丽;句意为: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②中重点词语有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句意为: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悟出了这样的道理:面对复杂的社会,人很容易受蒙蔽,要辨别真伪,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判断.(5)此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设想合理即可.答案:(1)①吾妻/之美我者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2)①比得上②通“熟”,仔细③偏爱④受蒙蔽而不明(3)①邹忌身高八尺,形体容貌光艳美丽②能够在公共场合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都我的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4)面对复杂的社会,人很容易受蒙蔽,要辨别真伪,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判断.(5)一个人要正确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赞美或批评,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词义积累:诚帝感其诚(诚心)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的确、实在)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果真)毕节市(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3-16题。(12分)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⑴锦鳞游泳()⑵佳木秀而繁阴()(2分)(1)鱼(2)繁荣滋长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鳞,借代,代指鱼;秀:植物开花结实。这里有繁荣滋长的意思。佳木秀而繁阴:美好的树木繁荣滋长,(树叶)茂密成荫。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⑵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玩乐,却不知道太守因为人们的快乐而感到快乐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玩乐,却不知道太守因为人们的快乐而感到快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1句中“以”,因为;2句中“而”表转折,然而;第一个“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当做快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名著《岳阳楼记》,意思就是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表示了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处事深远与豁达胸襟。该句用了互文修辞手法。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翻译为: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玩乐,却不知道太守因为人们的快乐而感到快乐。体现了太守那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治胸怀和积极向上、和奋发有为的光辉思想,以及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高尚品德.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5.下列句子中停顿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而或/长烟一空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CC项“禽/鸟”停顿划分错误,因为禽鸟就是指各种鸟儿,不能分开读,正确的停顿划分是: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此句可按虚词标志划分法:虚词“而”表转折,然而的意思,句子译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唱啊。对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这样一个句子最明显的朗读节奏就划分出来了。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这么一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确实知道没有徐公俊美”,分析句子的主干就是“我知道没有徐公俊美”,对应文言句中就是“臣知不如徐公美”,那么句子的主语就是“臣”,谓语就是“知”,“不如徐公美”就是“知”的内容,作“知”的宾语,按照主谓宾各成分间停顿的原则,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当然,可用这种方法划分的句子必须是主谓结构的句子。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6.范仲淹“此乐何极”,欧阳修“乐亦无穷”,请分析两者“乐”的不同之处。(4分)①主体不同:前者是迁客骚人之乐,后者是太守之乐(或百姓之乐);②客体不同:前者是春季美景之乐,后者是四时山水之乐;③原因不同:前者是因宠辱偕忘而乐,后者是因百姓乐而乐;④本质不同:前者是个人之乐,后者是与民同乐。(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得满分)《岳阳楼记》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的句式、节奏与上一段大体相仿,却也另有变奏。“而或”一句就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醉翁亭记》第二段,分述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作者先用排偶句“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描绘出山间两幅对比鲜明的朝暮画面。接着用“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一句话概括了山间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风光,一季一幅画面。“朝而往”以下四句是小结,作者直接抒发了自己被美景陶醉的欢乐心情。“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这是上一段总写“山水之乐”的具体化。回答此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的“此乐何极”和“乐意无穷”在文章的位置,确定是谁的“乐”。欧阳修的“乐”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其实,从全文来看,范仲淹和欧阳修的乐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太守有三乐:一是山水之乐,二是宴酣之乐,三是乐人之乐(与民同乐)。欧阳修的“乐”是与民同乐,表明他心中有百姓;范仲淹的“乐”是先忧后乐,忧国忧民,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立意更深。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贵阳市公输(节选)墨子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1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胡不见我于王于舅家见之(王安石《伤仲永》)B.今有人于此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C.舍其文轩醒能述以文者(欧阳修《醉翁亭记》)D.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复立楚国之社稷(司马迁《陈涉世家》)DD项都是结构助词,的;A引见/见到;B在/比;C花纹/文章;所以选D。解答此类题,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于:“于yú”的介词详解“于yú”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结合起来组成介宾结构,在句中充当状语或补语。1.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处所。⑴表示动作行为在何处发生、出现或进行。A.“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在”,或仍作“于”。例:身直为闺閤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明《巡抚登莱右佥都御史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夫妇诰》:“庆既,覃于流虹恩,宜颁于秉钺。”B.“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前,作状语。可译为“在”。例:韩遂等起凉州,复为中郎将,西拒遂。于望垣硖北,为羌、胡数万人所围,粮食乏绝(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吕布传》)。明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关使者袁环中(袁可立子)来晤,即于舟次报谢。”⑵引进行为动作的起始处所或来源。“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从”“由”“自”等。例: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信陵君窃符救赵》)。⑶引进动作行为到达的处所。“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至”“到”等。例: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信陵君窃符救赵》)。2.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时间。⑴表示动作行为在何时发生或出现。“于”所在的介宾结构既可出现在动词谓语前作状语,也可出现在动词谓语后作补语。可译为“在”。例: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报任安书》)。⑵表示动作行为延续或终止的时间。“于”所在的介宾结构常用在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到……时”“至”,或仍作“于”。例: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报任安书》)。3.引进动作行为的内容。“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以”“把”等。例:今予其敷心腹贤肠,历告尔百姓于朕志(《尚书·盘庚下》)。4.引进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对象。“于”所在的介宾结构常用在动词之后,作补语。不必译出。例: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报任安书》)。5.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表示动作行为向谁而发。“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向”。例: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信陵君窃符救赵》)。6.引进交付、传递的接受者。“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给”,或仍作“于”。例:景公有爱女,请嫁于晏子(《晏子春秋·内篇·杂下》)7.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表示人、事物与行为动作之间的对待关系。⑴“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对”“对于”。例: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报任安书》)⑵“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谓语之前,作状语。可译为“对”“对于”。例:沣州人张居士,于禅学有所得,临终之岁,禅坐静室,约其徒满百日乃开(《续夷坚志·张居士》)8.引进与甲方动作行为有关的乙方,表示动作行为是甲、乙双方共同完成或进行的,并表示在动作行为过程中甲方起主导作用,是主动者。“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之后,作补语。可译为“跟”“同”“与”等。例:六年春,齐伐宋,以其不同盟于齐(西汉·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9.引进用来比较或比拟的对象。一般用以说明异同。“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跟”“与”等。例: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信陵君窃符救赵》)。10.引进比较的对象,表示程度的比较。“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形容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比”。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11.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示被动。“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之后,作补语。可译为“被”。例: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12.引进动作行为受益的对象,表示动作行为为谁而发。“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之前或之后,作状语或补语。可译为“为”。例:群臣不尽力于鲁君者,非不能事君也(《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按:群臣不为鲁君尽力。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0.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2分)A.然胡不已乎这些胡人不会停止进攻B.此为何若人这是什么样的人呢C.荆之地方五千里楚国的土地方圆有五千里D.宋无长木宋国没有高大的树木A[“然胡不已乎”的正确翻译应是:可是为什么不停止呢?然:表转折,可是,然而。胡:为什么。已:停止。胡:字义1、代指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名词)。如胡人。汉代匈奴冒顿单于给汉帝书中说:“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汉书·匈奴传》)。古代泛指居住在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胡服、胡人、胡越。2、泛指古代来自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东西(形容词),也泛指来自国外的东西。如胡琴、胡椒、胡萝卜。3、姓:出自舜帝后裔胡公满的早期封地胡襄城或谥号。4、表示随意乱来(副词):如胡说、胡闹、胡扯。5、胡子:嘴周围及与鬓角相连的脸部长出的毛:胡子、胡须、山羊胡。6、文言疑问代词(代词):为什么,怎样:胡为乎来哉?胡不归?7、〈古〉指兽颈下的垂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胡,牛顄垂也。8、古地名:在远古时期,今胡襄一带生活着一支以“胡”为名的原始东夷部落,他们以鶟(亦称鹕)为图腾。《尔雅·释鸟》记载,这种鸟“似雉,青身白头”,很像我们所说的白头翁鸟。据学者的推断,胡即鶟,是以白头翁鸟为图腾的部落,当系东夷族中鸟类的一支。后来,在弱肉强食的部落战争中被兼并,逐渐消亡,融合到其他部族中去了,此地仍被称为“胡”地,留有“胡曹作衣”的传说。后周文王将妫满封在“胡”地为胡襄王。妫满在此筑城,名“胡襄城”。“胡”为古地名,“襄”为辅佐之意,即表示辅助周王朝以定天下的意愿。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21.选文中,通过“文轩之与敝舆”“①”“锦绣之与短褐”对比,墨子得出楚国攻宋是“②”的结论。(4分)①梁肉之与糟糠②为与此同类从原文“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依次提取答案“梁肉之糟糠、为与此同类”即可。筛选、提取信息,C级:分析综合。22.《邹忌讽齐王纳谏》与这一段选文都围绕“劝说”展开,下表对此进行了梳理。请在空缺处填写相应内容。(4分)项目人物劝说性质劝说目的劝说方式劝说效果墨子外交劝说楚王放弃攻宋以窃疾设喻②邹忌内*劝谏齐王广开言路①齐王欣然纳谏①)以家事设喻②楚王必定取宋此题考查学生对先秦文学作品善用比喻论证的理解与分析。墨子在《公输》一文中,善于运用类比说理,而尤为突出者,是作者运用比喻之妙。诸如墨子见到公输盘后,公输盘问他有何见教,他并不正面直答来意,而说:“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他把问题说得十分严重,意在一下子把对方的注意力引到这件事上,迫使对方对这件事立即表示态度,说出意见,亦即使对方说出自己要他说出的话来。可是公输盘偏偏不说,只是表示不高兴。公输盘不说,当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于是只好再来个火上加油,“请献十金”。这意味着要拿金钱贿赂收买他,让他去干杀人的勾当。这下子公输盘可沉不住气了,便脱口说出“吾义固不杀人”。墨子之所以使他不高兴,继而又激怒他,无非是让他说出这句话来,然后再予以批驳。墨子见楚王,则是另一番气象。一开头就作比说:“今有人于此”如此这般。他不用“倘若”“假如”等假设字样,好像是讲一件实实在在的事,使对方不致发生错觉,能够听得进去,然后让对方说出自己要他说出的话来。墨子连用了三个比喻,然后问楚王:“此为何若人?”楚王很痛快地回答说:“必为有窃疾矣。”既然回答得痛快,那就毫无必要再用激将的办法进一步逼问了。但读者完全可以想像,假如楚王也像公输盘那样吞吞吐吐的话,墨子将会用别的办法使他说出自己要他说的话的。可见,墨子是根据不同对象的表现,而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总之,要他们说话,要他们说出自己想要他们说的话。不说话,不行;说了话,达不到自己的目的也不作罢。只要他们说了话,事情就好办了,就可以抓其把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了。墨子就是用这种引鱼上钩、先发制人的办法,进行说理的,自始至终都以主动进攻的姿态出现,使对方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文章之所以富有逻辑性和说服力,是同这种说理方法密不可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以“孰美”的问答开篇,继写邹忌暮寝自思,寻找妻、妾、客人赞美自己的因为,并因小悟大,将生活小事与国大事有机地联系起来。由自己的“敝”,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婉讽“王之敝甚”,充分显示了邹忌巧妙的讽谏艺术与娴熟的从*谋略。邹忌正是以自身的生活体悟,委婉地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改革弊*,整顿吏治,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六盘水市10.阅读古文,完成下列各题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①,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节选自荀子《劝学》)①中(zhòng)绳:合乎拉直的墨线②輮(ró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通“曝”,晒干。④参:通“叁”,多次。(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不知其旨也 甘美 ②然后能自强也 勉励 ③学不可以已 停止 ④故木受绳则直 所以,因此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輮使之然也辍耕之垄上B.不知其善也则知明而行五过矣。C.虽有嘉肴虽有槁暴D.学而不思则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翻译下列句子①《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4)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 教学相长(也) ;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 。(5)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DA:课内文言文阅读.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菜,(如果)不品尝(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学习(它),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这样以后(注:然后,这样以后.然,这样.后,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别人这样以后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以后能够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用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①句意: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旨:甘美.②句意:这样以后能够自我勉励.强,勉励.③句意:学习不可以停止.已:停止.④句意: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困:所以,因此.(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含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前句句意为:(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之:代词,它.后句句意为:(陈胜)停止耕作到田畔高地上(休息).之:到.B项:前句句意为:就不知道它的好处.知:知道.后句句意为: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知:通智,智慧.C项:前句句意为:即使有美味的菜.虽:即使.后句句意为: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虽:即使.D项:前句句意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转折.后句句意为: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而:表递进,并且.故选:C.(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句中重点的词有:曰:说;学:第一个为“教”,第二个为“学习”.其:大概,表示推测.句子翻译为:《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②句中重点的词有:为:变成,凝成;于:比.句子翻译为: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冷.(4)本题考查理写作方法及其作用的把握以及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结合实际,谈出自己的理解.“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运用了:类比;观点是教学相长;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比喻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这两个比喻,使学习的人受到很大的启发和鼓舞.不过,要能“青于蓝““寒于水“,决不是“今日学,明日辍“所能办到的,必须不断地学,也就是说:“学不可以已“.所以,这两个比喻深刻有力地说明了中心论点,催人奋进.(5)本题考查感悟启示.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来谈感悟即可,做到言之有理.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凡事都要实践才能知道事情的真相.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当然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而不能掺杂使假或者骄傲浮躁.正如毛泽东所说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另一方面,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这样来看问题,同样也是现实的和实际的.答案:(1)①甘美②勉励③停止④所以,因此(2)C(3)①《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②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冷.(4)教学相长(也);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5)启示:“教学相长”的意思就是教和学是互相影响和促进的,在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也会有进步.学习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习中,就会慢慢发现一些不足,然后再学习,再提高,就会弥补以前的不足.黔东南州8.(一)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 B A.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通“避”)B.万钟于我何加焉(动词,增加)C.此之谓失其本心(助词,无实意)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连词,假如)(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A.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 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B.本文开篇运用了比喻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身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慈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D.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表现的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所物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②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DA:课内文言文阅读.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推断词语的意思.词语所在的句子的理解.B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加:好处.(2)本题考查句子的停顿.先翻译句子: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这样看来,句子停顿一目了然,而且本句又是一个对称句.(3)本题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A错误.《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4)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及句子翻译.①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恶:厌恶.患: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②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乡:通“向”,从前.得我:感激我.得:通“德”,感激.答案:(1)B(2)C(3)A(4)①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②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黔南州 10.下列句子加点字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吾妻之美我者一鼓作气B.腰白玉之环其一犬坐于前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狼得骨止D.尉果笞广任意东西答案:C(二)阅读《鱼我所欲也》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段,完成16~19题。(13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6.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①蹴尔而与之()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③而后作()④劳其筋骨()1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8.翻译句子。(4分)(1)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2)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19.甲乙两则文段都运用的论证方法,甲文论证出的观点,乙文论证出的观点。(3分)(二)阅读《鱼我所欲也》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3分)16.(4分)①用脚踢②“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③奋起,指有所作为④使……劳累17.(2分)A18.(4分)(1)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人的本性。(2)(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贤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部的忧患,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19.(3分)对比论证(1分);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义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1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分)遵义市《出师表》节选诸葛亮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资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①北定中原北:②庶竭驽钝竭:③臣不胜受恩感激胜:④临表涕零零: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21.结合选段,说说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19.①向北;②用尽(竭尽);③禁得住;④下雨,像雨一样(落下)。(每点1分,共4分)20.①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关键词、谨慎、崩、以,倒装句式,整体句意通顺,2分)②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啊)。(关键词:所以、职分、判断句式,整体句意通顺,2分)21.忠于职守,严于律己,做事谨慎,知恩图报。(每点1分,共2分)19.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重点考核词类活用。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0.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21.试题分析: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的分析,物象的特征等,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惟恐托付的事不能完成,有损于先帝的英明。因此五月渡泸南征,深入不毛之地。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甲已经充足,我应当勉励统率三*,北定中原,以便竭尽我拙劣的能力。扫除奸邪、兴复汉室、返还旧都。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至于处置日常之事,决定取舍损益,毫无保留地贡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希望陛下把讨伐汉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去完成;若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以告于先帝的英灵。如果不能进献增进圣德的忠言,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的怠慢。已表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当谋求自强,征询臣下的意见,考察并采纳正确的言论,深思先帝的遗诏。臣蒙受大恩,不甚感激。现在即将远离,一边写表,一边流泪,真不知该说些什么。文言文阅读专题鄂州隆中对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节选自陈寿《隆中对》)高帝求贤诏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①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②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③下相国,相国酂侯④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⑤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⑥、年。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⑦病,勿遣。(选自《古文观止》)①伯:同“霸”。②游:交游。“从我游”即参加治理天下。③昌:周昌,跟从刘邦入关破秦,建汉后为御史大夫,封汾阴侯。④酂侯:即萧何。曾为沛县吏,秦末佐刘邦起义。在楚汉战争中有大功,官居丞相,封酂侯。⑤御史中执法:即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手。⑥义:同“仪”,指仪表,包括身材尺寸、肤色。⑦癃(lóng)病:手足不灵活的病。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谓为信然(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3)患在人主不交故也(4)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2)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君与俱来B.凡三往,乃见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C.其有意称明德者其如土石何D.皆待贤人而成名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14.甲文写徐庶对诸葛亮的赞语和向刘备提出“枉驾顾之”的建议的作用是。乙文列举周文王和齐桓公的例子的作用是。(2分)15.甲文中刘备“思贤若渴”,乙文中汉高祖刘邦发诏令求贤,他们都渴求贤才来辅佐自己,但他们求贤的目的又有所不同。请指出不同点。(3分)11.(1)确实这样(2)接近,趋向(3)缘故(4)通“无”,不(每小题1分)12.(1)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为天下伸张正义。(2)贤士大夫有愿意跟从我治理天下的,我一定能叫他们显贵。(每题2分)13.A(2分)14.从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说明了贤才的重要性。(2分。每空1分)15.刘备还处于创业阶段,求贤的目的是兴复汉室;刘邦已平定了天下,求贤的目的是守住汉室的江山。(3分)*冈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第下列各题。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①,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②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③以归。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④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①用事:掌权。②九衢:四通八达的道路。③削其籍:革去他的官职。④筇屐:筇,竹杖。屐,登山用的鞋。(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亦不详其姓字详:知道B.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俦:辈(同类)C.人避之,莫敢诘诘:质问(责问)D.先生文章名一时名:名气(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A.因以为号焉故自号曰醉翁也B.或置酒而招之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C.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D.假他事削其籍以归以是人多以书假余(3)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4)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①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②怒,命卒曵下奴,笞之。(5)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可用原文语句填空,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①甲文中第二段“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赞语呼应了第一段中“ 不慕荣利 ”和“忘怀得失”两句,突出了五柳先生的隐士性格。②乙文中人们称赞谢御史“此真好御史矣”,是有感于谢御史 痛笞奴,遂焚烧其车 的行为,从中可以看出谢御史具有 不畏权贵、敢于执法 的高尚品格。③两文都写了主人公 喝酒写诗 的兴趣爱好,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DA:课内文言文阅读.参考译文: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谢御史就是我们湖南湘乡的谢芗泉先生.在乾隆末年,宰相和珅掌权,权势很大.有一个得宠的奴仆常常乘坐和珅的车马出门,人们都躲着他,没有人敢质问他.谢芗泉先生担任御史,巡查京城时遇到了他,非常生气,命令士兵将这个奴仆从车上拖了下来,鞭打他.这个奴仆说道:“敢鞭打我!我乘坐我主子的车,你敢鞭打我!”谢先生更加愤怒,将这个奴仆痛打一顿,最后将他坐的车烧掉.谢先生说:“这辆车怎么还能够让宰相乘坐呢!”大街上,人们围聚在一起观看,欢呼道:“这真是好御史啊!”和珅很恨他,借别的事情免去他的官职让他回到家乡.谢先生的文章在当时很闻名,他喜欢山水,于是遍游江浙一带,他所到的地方,人们争着送上竹杖和登山鞋迎接.谢先生喝酒作诗,名气愈来愈大,全天下的人都传扬称道“烧车御史”的名号.和珅被诛杀后,他恢复郎官职务一直到去世.(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A句意:也不清楚他的姓字.详:知道B句意: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俦:辈(同类)C句意:人们都躲着他,没有人敢质问他.诘:质问(责问)D句意:谢先生的文章在当时很闻名.名:闻名故选:D(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A句意: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号:名词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号叫醉翁.号:取号,动词;B句意: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或:有时;现在有的人听说(扶苏)没有罪,秦二世杀了他.或:有人C句意:有一个得宠的奴仆常常乘坐和珅的车马出门.以:没有实在意义威摄天下不以兵器甲革的锋利坚固.以:凭借D句意:借别的事情免去他的官职让他回到家乡.假:借;因为这样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假:借给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于是遍游江浙一带,他所到的地方,人们争着送上竹杖和登山鞋迎接.(4)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有: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句意:穿的粗布短衣打了补丁,盛饭的竹篮子和水瓢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得②重点词有:笞:鞭打句意:(谢御史)非常生气,命令士兵将这个奴仆从车上拖了下来,鞭打他.(5)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①“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句意: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根据句意寻找.②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③根据内容寻找.“性嗜酒”“衔觞赋诗”“饮酒赋诗”.答案:(1)D(2)D(3)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4)①穿的粗布短衣打了补丁,盛饭的竹篮子和水瓢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得.(2分)②(谢御史)非常生气,命令士兵将这个奴仆从车上拖了下来,鞭打他.(5)①不慕荣利(填“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亦可)②“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或:“怒,命卒曵下奴,笞之”)不畏权贵、敢于执法③喝酒写诗(填原文“衔觞赋诗”或“饮酒赋诗”亦可)(每空1分,共4分)“以”的用法:①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以:表目的,来)②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以:凭借)③计日以还(以:表修饰)④扶苏以数谏故(以:因为)⑤以刀劈狼首(以:用)⑥以为妙绝(以:认为)*石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李将*广者,陇西成纪人,其家世代受射。其后四岁,广为将*,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①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骑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广为人长,猨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陈,专以射为戏。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节选自《史记李广将*传》,有删改)(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A.行十余里,广佯死(佯:假装)B.广暂骑腾而上胡儿马(暂:暂时)C.广之将兵,乏绝之处(将:带领)D.与人居则画地为*陈(陈:通“阵”,阵地)(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李广勇猛机智,被匈奴捉住,也能伺机逃脱。B.李广爱护士兵,与他们同甘共苦,士兵们都乐于为他效力。C.李广身高臂长,善于射箭,他的子孙和向他学习的人,都赶不上他。D.李广射术高超,在战场上射杀敌人,任何时候都能百发百中。(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鞭马南驰数十里②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DB:课外文言文阅读.参考译文:李广将*,陇西成纪人,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四年以后,李广由卫尉被任为将*,出雁门关进攻匈奴.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队,并生擒了李广.单于平时就听说李广很有才能,下令说:“俘获李广一定要活着送来.”匈奴骑兵俘虏了李广,当时李广受伤生病,就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装在绳编的网兜里躺着.走了十多里,李广假装死去,斜眼看到他旁边的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一纵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把少年推下去,夺了他的弓,打马向南飞驰数十里,重又遇到他的残部,于是带领他们进入关塞.匈奴出动追捕的骑兵几百名来追赶他,李广一边逃一边拿起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因此才能逃脱.李广很廉洁,得到赏赐常常分给部下,饮食与士卒在一起.李广带兵,每到缺粮缺水的地方,士卒不全喝过水,他不到水边去;士卒不全吃过饭,他不吃饭.他待人宽厚不苛刻,士卒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出力.李广身材高大,臂膀象猿一样,他的善射也是天赋.虽然子孙或别人向他学,但谁也不能赶上他.李广口舌笨拙很少说话,与人在一起就在地上画阵势,饮酒专以射箭作游戏.他射箭的办法是,见到敌人逼近,不在几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发,一发箭敌人立即应弦倒下.(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A句意:走了十多里,李广假装死去.佯:假装B句意:李广突然一纵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暂:突然C句意:李广带兵,每到缺粮缺水的地方.将:带领D句意:与人在一起就在地上画阵势.陈:通“阵”,阵地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士卒不全喝过水,他不到水边去;士卒不全吃过饭,他不吃饭.故选:A(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A.正确;B.正确;C.正确;D.有误,不是“任何时候都能百发百中”,文中是“不在几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发,一发箭敌人立即应弦倒下”;故选:D(4)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有:南:向南句意:(李广)用鞭子打马向南飞驰几十里.②重点词有:度:估计句意:(李广)估计射不中就发射,只要一发射,(敌人)立即随着弓弦之声倒地.答案:(1)B(2)A(3)D(4)①(李广)用鞭子打马向南飞驰几十里.②(李广)估计射不中就发射,只要一发射,(敌人)立即随着弓弦之声倒地.荆门7.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①,我任②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谴:谴责,责备。任:承担,责任(1)下列语句中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活:救助。使……活B.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书信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D.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去:离开(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______A.树林阴翳,鸣声上下上有谴,我任之B.太守归而宾客从之微斯人吾谁与归C.醒能述以文者以画竹、兰为长D.燮开仓赈济,或阻之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3)下面对两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______A.欧阳修与滁人畅游山水,酒酣而醉,此乐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民同乐而醉B.郑板桥因担心上级拒绝,没有经过申报就开仓赈济灾民,最终遭到了撤职处分C.郑板桥不仅为官洁廉,勤*爱民,敢于担当,而且富有艺术才华,喜与文人雅士交游D.欧阳修和郑板桥担任官职,都能情系百姓,造福一方,因而都收到了老百姓的爱戴。四、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8.翻译下列句子(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腹乎?7.(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A.句意为: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使上万人得以活命.活:救助.使…活.B.句意为: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牍:公文.C.句意为:恰逢荒年,百姓相互吃.值:遇到.D.句意为:(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去:离开.故选:B.(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A句意:树林里浓荫覆盖,鸟儿到处鸣叫.上:方位词,树的上面;(要是)上边降罪,我一人承担.上:皇上.B句意: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归:回去;(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C句意: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以:来;擅长画竹和兰花.以:把.D句意: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或:有人;现在有人听说他没什么罪,秦二世却杀了他.或:有人(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A.正确B.有误,从“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可以看出“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并不是因担心上级拒绝.C.正确D.正确.故选:B答案:(1)B(2)D(3)B参考译文:.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朝乾隆元年科举的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做县令,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咏诗,至于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后来调任到潍县做官,恰逢荒年,百姓相互吃.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人承担.”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使上万人得以活命.(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或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或王命急宣(有时)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或异二者之为(或许)8.本道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翻译文言文有三个基本原则:信、达、雅.所谓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不误解、不遗漏、不增译;所谓达,就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无语病,符合汉代汉语的语法和用语习惯,做到字通句畅;所谓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力求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荆州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①。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②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③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④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注释:①自夸。②放下担子。③点头。④气愤的样子。(选自《归田录》卷一,有删节)6.(2分)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直挂云帆济沧海济:渡B.无从致书以观致:得到C.走送之走:行走D.礼愈至至:周到7.(2分)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弗之怠C.益慕圣贤之道D.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8.(2分)下面对《行路难》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从美酒佳肴到拔剑四顾,由乐景入悲情,形成强烈反差,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B.“冰塞川”“雪满山”暗喻诗人仕途受阻,世道多艰,寄寓着无限的悲苦与无奈。C.诗中碧溪垂钓、乘舟梦日,表现了诗人避世独立的人格力量和纵情山水的人生选择。D.诗的结尾,诗人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9.(2分)下面对《送东阳马生序》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嗜学”与“家贫”这一尖锐矛盾写起,初步展现了作者勤奋学习的态度。B.文章用学习态度和学习条件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作者不畏艰辛、刻苦学习的精神。C.文章用先达的骄矜暴躁与自己的虔诚恭敬对比,反映了品德修为重于求学的道理。D.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求学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意在勉励青年学子要刻苦读书。10.(2分)下面对《卖油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陈康肃公从卖油翁娴熟的技艺中获得启示,练就了举世无双的箭术。B.卖油翁虽有高超技艺,却不被承认,遭到康肃公嘲笑,最后还被赶走了。C.陈康肃公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他不仅待人谦和礼让,还虚心向别人学习。D.卖油翁是一位民间高人,他有一手绝活,还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悟出道理。11.(3分)用“/”给《卖油翁》中画线句子断句。(划三处)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12.(3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6.C7.B8.C9.C10.D11.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12.我站在旁边伺候,提出疑问,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C项中,走:跑的意思)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B项中,“之”是代词,其他各项是结构助词“的”)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词语的理解。C(C项“碧溪垂钓”“乘舟梦日”反映了诗人希望获得机会,有为于当世的理想抱负)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C项用先达的态度与自己去学的态度对比,反映自己求学之诚恳)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章内容的概括能力。(D项准确反映了文章中心意思)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时抓住三个要点:援疑,质理,请。语句通畅即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随州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时下列各题。修①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②官书屡废③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④之终身。(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①修:欧阳修,宋代文学家。②治:处理。③废:放下。④服:听从,信服。这里指遵从。(1)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C A.母尝谓曰尝趋百里外(《送东阳马生序》)B.死狱也小大之狱(《曹刿论战》)C.我求其生生亦我所欲(《鱼我所欲也》)D.其平居教他子弟其西南诸峰(《醉翁亭记》)(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①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②修闻而服之终身。(4)结合选文内容,谈谈本文给我们得启示。DB:课外文言文阅读.参考译文:欧阳修幼年时失去父亲,母亲曾经对他说:“你父亲做官的时候,常常在夜间点着蜡烛办理官府公文,多次停下来叹息.我问他什么事情,他便说:‘是死刑案子,我想寻求保全犯人生命的可能,却没有找到.’我说‘:生路可以寻求吗?’他说‘:去寻求生路而得不到,被判死刑的人和我就都没有遗恨了.经常为死囚寻求生路,仍然还有失误造成不该死的人被处死的,然而世间的官吏却常为犯人寻找处死的理由呀.’他平日教导别人的子弟,经常用这些话,我都听熟了呀.”欧阳修听了这段话,终生照做不忘.(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你的父亲做官的时候,经常在夜里挑灯处理文书,多次停下来叹息.(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A句意:母亲曾经给他说.尝:曾经;曾经跑到百里之外.尝:曾经B句意:这是一个该判死刑的案件.大大小小的案件.两个“狱”都是“案件”C句意:我寻求让他活下去.生:活下来;生命也是我想要的.生:生命D句意:他平时教育年轻人.其:代词;它西南面有许多山峰.这里其是指的它(山峰).故选:C(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有:恨:遗憾句意:给犯人找活下来(不死)的理由却找不到,那么死者和我都不会感到遗憾.②重点词有:服:听从,信服.这里指遵从.句意:欧阳修听了母亲的话后,一生都遵从父亲(母亲)的教导.(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须从故事入手,我们要先理清故事的大意,感知故事的情节.答案:(1)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2)C(3)①给犯人找活下来(不死)的理由却找不到,那么死者和我都不会感到遗憾.②欧阳修听了母亲的话后,一生都遵从父亲(母亲)的教导.(4)示例一: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材有着重要作用(“修母”教子有方).从“修母”能以丈夫的优良品德教育孩子看出.示例二:做官要公正严明(孩子成长中,父母的榜样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从“修父”做官时办案公正、明察秋毫(“修父”对欧阳修的影响)看出.示例三:我们要善于听取有益的教诲,以优秀的人为榜样,做一个有作为的人.从欧阳修听从母亲教导,以父亲为榜样并一生效仿看出.天门等四地(二)御骥怎堪奴役辱,奋蹄只为伯乐扬。(10分)李公蔚市贡马沈宣词尝为丽水令,自言家大梁①时,厩②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③为将校王公遂所买。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因引出,至则奋眄④,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词。宣词得之,复如是。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⑤,前后至者皆不可。公阅马,一阅遂售之。后入飞龙⑥,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选自《唐语林》,有删改)①大梁:地名,现河南开封。②厩:马房。③遽(jù):就。④奋眄(miǎn):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子。⑤贡马:向皇帝进贡的马。⑥飞龙:指皇家。9.请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A.客许而直未及给(答应,允许)无案牍之劳形(形体,身体)B.因引出(牵引,拉)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C.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聚集、聚会)策之不以其道(鞭打,用鞭子打)D.问向时马(原来的,先前的)吾知所以距子矣(通“拒”,抵御,抗拒)10.请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而意常不足足肤皲裂而不知B.公遂怒捶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至则奋眄入则无法家弼士D.酬以五十万先帝不以臣卑鄙11.请选出下列表述与选文内容相符的一项(2分)A.选文中“贡马”是一匹千里马,它通体雪白,马尾边有朱红色。B.沈宣词在王公遂家牵出白马,白马不驯服于沈宣词,王公遂生气地把马打了一顿。C.选文以“李公蔚买马”为线索,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了马之“异”。D.选文寓理于事,通过千里马数易其主,最终成为名马的故事,表明了人才只有遇“明主”才能尽显其才的道理。1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公阅马,一阅遂售之。(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咸宁6、(·咸宁)阅读《柳宗元传》节选,完成各小题。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如何与母偕行(一同,一起)B、西南绝域(阻断,与世隔绝)C、总园谓所亲曰(告诉,对……说)D、时人义之(正义)(2)下面各组中,加下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B、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受任于败*之际(《出师表》)C、乃出私钱赎之乃入见(《曹刿论战》)D、裴度亦奏其事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3)下面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禹锡终易连州”是说刘禹锡最终和柳宗元交换去连州上任了。B、柳宗元为官,能为民办实事,比如革除地方陋习。C、“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说明柳宗元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D、本文短短两百字,却清楚的写出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方面的优秀品质,给以深刻的教益(4)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吾与刘禹锡执友,何忍捡起若是?②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6、(1)D(2)C(3)A(4)①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②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意思,判断对错。A、B、C三相正确。D错误。时人义之: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义气)(2)本题考查对文言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实词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词的含义,“用法”指词的变用,哪一点相同或相似都可以。A:把/以来。B:到/在...的时候。C中二者都是“于是”。D:这,这件/大概。故选C。(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情节,比较判断正误。A错误,“禹锡终易连州”是说刘禹锡最终得以去柳州。(4)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①句重点词语有:“执友”,好朋友;“何”,怎么;“若是”,这样;句意为: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②句重点词语有:“间”,……之间;“师法”,拜他为师。句意为: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1)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2)要求学生掌握古文中部分一词多义的用法,由于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它的意思和用法十分灵活多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从中找规律进行总结,以更好的掌握词语的意义及用法。(3)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4)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襄阳(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0分)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余近日以*务倥偬①,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②,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③,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朴;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①倥偬(kǒngzǒng):事多,繁忙。②门阀:名门贵室。③事冗:事务繁忙复杂。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②余近日以*务倥偬()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自/以为/在有所益B.肃/遂拜/蒙母C.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D.日/必了此/功课为佳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甲乙两文都讲到了读书的作用。甲文通过写鲁肃“与蒙论议”后,与吕蒙“”这一举动,侧面表现了吕蒙读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则指出读书可以传承“诗礼”家风,培养“”品质。(2分)16.甲乙两文中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概括出一种并结合原谅说明。(2分)参考答案:12.①研究②因为13.D14.像这样坚持几年,不曾间断,也不感到什么苦(也没什么感到苦的)15.结友有恒(勤朴)16.示例:①泛读法,如“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②定量读书法,如“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③圈点批注法,如“用朱笔圈批”;④定时读书法,如“决不肯今日耽搁”“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孝感(二)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污染和完成10-13题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选自《礼记·学记》)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②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③,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④,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⑤也。”(选自《史记》有删改)①进:继续学(新内容)②益:增加、加深③有间:过了一段时间。④为人:作曲的人⑤《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10.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其此之谓乎丘未得其为人也。B.弗学,不知其善也孔子学琴于师襄子,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学而不思则罔丘得其为人,黑而长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⑴弗食,不知其旨也。⑵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B.《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过程。D.乙文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乙文具体分析。(3分)10.B(B项的两个“学”都是“学习”之意。A项中的“其”字第一个是表示推测的语气;第二个是代词。C项中的“反”字第一个是“反语”之意,第二个通“返”;D项中的“而”字第一个表示转折,第二个表并列关系。)11.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甘美。⑵我已经熟悉了这首曲子,(但是)还没有掌握它的(弹奏)技法(技巧)。12.D(他并没有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而是不愿在学习上浅尝辄止)13.示例:孔子学习了十天,熟悉曲子后,发现自己没有掌握技法:再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没有领会到曲子所表达的志向;又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没有融入作品理解作者,于是一直学习,最后融入作品中,他真正做到了“学然后之知不足。”武汉11.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又北见燕王曰:“先人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入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②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孟而望见*乎?”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选自《战国策》,有删改)(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魏王闻之闻:听说B.寡人愿子之行也愿:愿望C.燕王尚未许也许:答应D.王且何利利:好处(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A.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B.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C.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D.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得知秦国将要攻打魏国的消息,魏王连夜召见孟尝君询问对策。B.孟尝君认为,如果有其他诸侯国的救援,魏国就可以得到保全。C.起初,燕王以连续两年收成不好和路途遥远为由婉拒救助魏国。D.孟尝君提醒燕王,秦王攻占魏国后马上就会组织联*进攻燕国。DB:课外文言文阅读.翻译:秦国将要讨伐魏国.魏王听说,夜里去见孟尝君,告诉他说:“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您替寡人谋划一下,怎么办?“孟尝君说:“有诸侯援救的国家就可以保存来.”盂尝君又北上拜见了燕王,说,“从前家父经常为燕、魏两王的交往约会,现在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希望大芏救救魏国.”燕王说:“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观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助魏国,这将怎么办呢?”盂尝君说:“跋涉几千里去拯救别人,这将给国家带来好处.观在魏王出城门盼望燕*,其它诸侯即使想跋涉几千里来帮助,可以做到吗?”燕王还是没有答应.孟尝君说:“泰国攻打魏国,不能攻克,但是游观的台榭已被烧毁,游观的乐趣已被夺走了.然而燕国劫不去援救魏国,魏壬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秦兵撤离魏国后,魏王倾韩国、魏国的全部*队,叉西借秦国*队,再依靠赵国*队,用四个国家的力量攻打燕禹,大王将会得到什么好处呢?好处自己会跋涉几千里寒帮助人吗?好处会出燕国的南门而盼望援*吗?那么对于四国*队来说道路与乡里很近,补给给养又很容易.大王还能得到什么好处呢?”燕王说,“您走吧,寡人听从您的了.”于是为盂尝君发兵八万,战车二百辆,跟从孟尝君.(1)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A正确;B愿:希望;C正确;D正确;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于是为盂尝君发兵八万,战车二百辆,跟从孟尝君.停顿为: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A正确;B正确;C正确;D孟尝君提醒燕王,秦王攻占魏国后劫不去援救魏国;故选D.答案:(1)B(2)C(3)D 四、6.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DF:文言翻译.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字词:折节,降低身份、委屈自己;国之半,倒装,半国,半个魏国;与,给;去,离开.答案:魏王(就会)降低身份、委屈自己割让土地,将半个魏国(的土地)割让给秦国,秦*一定会离开.宜昌容美纪游(节选)①◆顾彩①二十九日,大雨。龙江水涨,置酒泛舟,观打鱼以为欢。其渔者刻木一段为舟,牵巨网截江,度其中有鱼,则飞身倒跃入水,俄倾两手各持一鱼,口中复衔一鱼,分波跳浪登舟,百无一空A。江面望见人在水中,扁阔如金虾蟆。虽可笑,然亦奇观。②云际庵亦名留云院,在山顶平处,每将雨则云铺地埋人肩,仅露其帽,电光煜?②,走B下方,时发震雷撼墙壁。大雨倏过,西风骤来,劈云为千百道,皆东走。俄顷,屹立如奇峰,东西则霁矣。当云行时急闭窗则留云一片挂窗牖③间不去徐徐放之最可娱玩。③初五日,过长乐坪,览山景,路坦如康庄④,两边皆山,烟峦万变,应接不暇,如入画图。草中多獐鹿,狎不避人,C少亭台为点缀耳。坪尽为三登坡,稍上复下者三,至底十二里,石礛⑤嶙峋,下马策杖而行,渡汉阳河,清浅可浴,然容之地界到此尽矣。①《容美纪游》是清初戏曲作家顾彩游历鄂西南容美土司地区的一部游记作品。容美:地名,古有柘溪,容米,容阳诸称。辖地甚广,今鹤峰、五峰、长阳大部,建始、石门、巴东、恩施局部均属之。其地崇山峻岭,危关险隘,为古巴人后裔土家族聚居之地。“纪”通“记”。②煜口:yùlún光耀灿烂。③牖:yǒu窗户。④康庄:平坦而四通八达。⑤礛:jiān磨玉的砺石。6.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度(
  )霁(
  )策(
  )浴(
  )7.请将“于”“者”“但”三个虚词准确还原到原文的方框内。(3分)(A)百无一空(B)走下方(C)少亭台为点缀耳8.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当云行时急闭窗则留云一片挂窗牖间不去徐徐放之最可娱玩。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路坦如康庄,两边皆山,烟峦万变,应接不暇,如入画图。10.请从每段中分别选用两个字,各组成一个最恰当的词,概括作者沿途的游历活动。(3分)①②③11.根据示例,从文段中再找四种容美风物,并高度概括其特点。(2分)示例:鱼多山高①②③④12.积累链接:请默写出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描写流水清澈、鱼石可见的两句原文。(2分)6.(4分)度(估计、揣测)霁(雨雪停,云雾散,天放晴)策(扶、拄)浴(沐浴,游泳,洗澡)7.(3分)A.者B.于C.但8.(2分)当云行时/急闭窗/则留云一片/挂窗牖间不去/徐徐放之/最可娱玩。(断句四或五处,“当云行时”后可不断。断错一处扣0.5分,扣完为止。)9.(2分)道路平坦,好像可以四通八达,两边全都是山,烟雾缭绕,山峦起伏,千变万化,来不及看,仿佛进入了画卷一般。(重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